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注重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和全面提高,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也是目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学教师所要面临的教学任务之一,更是小学教育改革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和落实的必经之路,有助于我国教育形势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即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进行详细探索和深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287-01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对于数学学科存在畏难心理,抱有抵触情绪,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学生尚未构建知识体系,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培养等等,因此,在面临各种数学问题时,仅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往往很难得到问题的真正解决,因此,小学教师就必须在了解这一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性的进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掌握基础的解题技巧,建立系统的解题思路,逐渐建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为数学学科的长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现状
  1.教师授课方式单一落后。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
  在当前的大多数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普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采取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遵循守旧,不求改变,与新课标传达出的教育思完全背离,实在不是长久之策。如果不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无法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严重的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是师生课堂配合程度下降,进而极大的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还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够,教学水平有限,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而且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对学生进行足够的鼓励与引导,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自信心,也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1]。
  2.教师未完全吃透教材内容,浮于表面,一味追求教学进度。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都是经过数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或是优秀的优秀教师在不断地研究与探讨的基础上所编写出来的,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状态和需求。因此,如果教师在完全吃透数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对于自身教学效率的保障和提高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却并未对教材编写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孤立的看待每个知识点,依靠教材中提供的例题简单的对知识进行讲解和练习,更没有将教材内容与具体情境相结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一味地追求上课速度,疲于应付各种教学任务,反而忽视了真正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实质提高[2]。
  3.学生的解题思路僵化,随机应变能力差。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以课后练习和阶段测试进行知识的巩固。但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僵硬的死记硬背例题的解题步骤,但是题型一变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出现问题,难以应对多样化的题目,思维僵化,解题思路固定,解题方法死板,一旦面临较为新型的问题变形,在有限的时间内就很难及时转换思路,随机应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解题能力停滞不前,面对问题时思维不全面、漏洞较多,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解决问题多样化策略探究
  1.设定多样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接触丰富的题目类型。
  数学学科的概念和原理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学生创建一个气氛活跃,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设定多样化的问题情景对于提升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效。所谓问题情景,就是教师充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问题创设,让同一个知识点以不同的问题形式表现出来,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的题型,了解知识点的变形,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3]。
  2.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生活实例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小学数学阶段的教材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如整数或小数的四则运算,方位的辨认,时间的掌握等知识点都具有极高的生活性。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生活实例进行学生解题能力的锻炼,如让小学生自己去超市或市场购物,在一简单常见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所接触的数学知识包括但不限于“距离”“速度”“整数或小数的加减法”“方位坐标”等数学知识,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和实践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体系,构建数学思维[4]。
  3.运用数形结合思维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数形结合思维对于学生在理解数学原理和具体的解题过程中都具有极大的促进,所谓数形结合,即是将晦涩、抽象的数学概念结合具体图形进行同步教学,利用具体、清晰的图形对概念以一种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在教授“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内容时,就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周长和面积公式,难以是知识得到有效教学。比如,学生只知道长方形面积公式为“长乘宽”,但是一旦题目中是一个并不规范的图形,必须经过“割补”方法才能转变为长方形,进而再运用公式解题。而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对图形进行变形的能力,想不到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解题,就会卡在第二步即降不规范图形转变为规范图形的步骤上,最终无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5]。
  结束语
  总之,在今后的小学数学学科的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的随机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獨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庆正.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策略[J].才智,2015(18):41.
  [2]熊孝美.解决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5(8):38.
  [3]夏洪新.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1):263.
  [4]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5]程艳萍,向坤.探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5(8):2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