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各地蓬勃发展的新兴开发区,目前还处于土地开发及规划建设为主的时期,大量的财政资金投放到基础配套设施,对资金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财政资金管理的方面入手,分析行政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以及优化对策,从而进一步推进辖区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关鍵词:行政单位;财政拨款;资金管理
  一、 行政单位资金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财政资金作为政府组织各项活动的财力保证,是政府在履行职能时,依据国家权力进行分配的社会产品的货币形式,它的主体是由各类税收收入以及国有企业上缴的税后利润组成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投资方向主要有三个,即公益性投资项目为主体、基础性投资项目重点引导及新兴产业投资项目扶持补贴。其中,公益性投资项目与基础性投资项目承载着国民经济的核心领域,是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而新兴产业可以带来高附加值的产品,拓展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
  政府为了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投放大量的财政资金来保障宏观政策能够有效落实,财政资金在稳增长、促民生、保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反映出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困境。
  二、 行政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资金管理的意识薄弱
  当前,不少行政单位对财政部门的认识仍局限在收付款的执行部门层面,财务人员的工作仅仅局限在收付资金及其制度审批的流程上,未参与业务审批环节,因此无法充分发挥自身辅助决策的角色功能。
  从财政资金的管理层面看,一方面,部分管理者“重投入、轻管理”,主要关心财政资金的分配与投入,而忽视资金产出效果。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只承担简单的核算职能,对于财政资金使用的核心业务缺少应有的了解,以及必要的专业管理,因此对于资金的执行情况未加重视。同时,部分基层单位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工作的接续与经验的传承,刚入职的新人缺乏工作经验,审核业务的能力稍显不足,也未能识别相应的投资风险。
  2.年度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首先,不少基层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对于预算编制时间的安排不够充分,前期的分析论证过程比较简单,为了节省编制工作量,往往采用增量预算的方式,这样虽然可以节省编制工作量,稳定工作预算安排,提高编制效率,但是却无法起到节省开支、降低成本的作用,也无法有效地反映出资金安排能否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
  其次,各单位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编制预算的时候缺少沟通,造成各单位、各部门对预算项目的理解不同,项目细化程度不精确以及覆盖范围不全面,容易造成部分项目重复统计、临时项目频繁追加的情况。
  最后,部门基层单位为了节省资金审批程序环节的时间,希望能一次性地将支出项目的资金总量全额拨付,容易造成大量财政资金沉淀,而当项目结束后所确认的实际支出少于预算时,多余资金又无法使用,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
  3.财政资金的执行监管不到位
  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执行,建立在监督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下,也取决于行政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完善程度。目前,不少行政单位对财务内控制度的认知不够清晰,既没有组织独立部门进行管理,又没有配置专门人员予以负责,无法有效地控制风险,也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能。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基建项目的工程款,由于财政资金的审批环节多、周期长,造成资金无法按预期时间到账,容易发生专项资金的挪用;同时,监管不力,还容易发生项目的完工情况存在暗箱操作的风险。
  4.绩效考核工作不到位
  “重投入、轻管理”的工作观念,使得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了项目立项前期的考评环节,从而影响专项资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财政资金投放之后,缺乏后续跟踪,没有统计项目的验收结果,对项目资金的产出审计不够重视,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没有及时公开,容易造成“虎头蛇尾”的不利影响,严重影响行政单位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也不利于财政资金的优化使用。
  三、 加强行政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1.强化资金管理的意识
  首先,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综合管理,适度地简政放权,保证财务部门的工作独立性,充分发挥其预测决策的辅助职能,合理编制预算,分配财政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有效控制风险等。行政单位的资金管理需要全员参与,相互配合,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统一行动,进一步保证财政资金有效配合国家政策实施。
  其次,培养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高质量的资金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因此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水平尤其重要。一方面,有条件的单位部门可以适时组织各项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制定轮岗制度,培养全面型人才。另一方面,鉴于现有的人员可能无法承接特殊项目审核环节,建议可以采取吸收专业技术人才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办理的方式,补足专项业务短板。
  2.提高年度预算编制质量
  预算工作是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力保证。行政单位年度预算是指行政单位按照其工作职责和年度工作任务进行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它包括该单位在一段时间内,做出针对资金收支情况、组成、去向方面的预计。年度财政预算编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全盘考虑,同时也对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在预算编制工作前,最好能组织安排编制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而且预算编制的时间安排必须充足。
  在前期的调研工作中,需要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及时纠正前期预算中不合理的部分,坚持零基预算,结合当地的经济建设实际情况,尽力保证预算编制能够符合该行政单位发展的方向;细分预算项目,使其准确反映资金支出的具体方向,科学预测,明确各明细项目的资金需求。还需要量入为出,根据自身的财力情况,分析各预算项目的主次顺序,制定合理对资金的分配计划,结合自身的财力状况,分析各预算项目的主次顺序,力求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取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编制年度预算在注重各项目的刚性支出的同时,还需要保留适度的弹性空间,以备突发的紧急事项支出。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总会遇到不确定的因素,会影响原有预算的执行效果。因此,在年度預算中,适当地保留一部分机动资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同时也为来年的预算制定提供依据。
  3.完善资金管理的制度
  现在各地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管,也是行政单位资金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该制度以单一国库账户体系为基础,依托完善的财政支付系统和银行清算系统,从而实行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减少了资金的拨付环节,降低了资金的运行成本,减少了挪用资金的违法现象,同时,由于各项资金支出均是据实列支,期末将未使用的资金统一收回,可以有效地降低资金的沉淀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在注重资金收支管理的同时,还应当关注相应的监督与评价。一方面,行政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资金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制度,有效地形成内部约束机制,使各项工作能够照章办事,确保资金的有序流动。另一方面,大力推行行政单位的内控建设,充分发挥内控审计的自我监督职责,减少财政资金的支出风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适时公开预算及民生保障项目的支出情况,提高资金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
  此外,推行项目责任制,确立管理者责任,明确岗位分工,可以有效地相互监督,提高资金管理的执行力。特别是涉及“三重一大”项目资金支出,更需要严格把关立项,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依据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与评审,加强对资金支出的有效管理。
  4.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是行政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绩效管理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有效评价财政资金的产出效益,二是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以往,针对项目的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拨付前的环节,忽视了项目资金的执行情况,资金是否达成预期效益等问题。近年来,各级财政重视项目资金落地的绩效考评,也是希望可以掌握资金的动向以及重点项目的进程,保证关注的项目能够按计划竣工验收,通过在项目建设时期的数据分析,评价各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的漏洞与不足,并积极地采取补救措施。对资金支出项目做出客观评价的结果,也能够作为项目小组成员的工作考核依据,以此对组员实施奖惩,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也能够让财务人员及时关注财务工作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保证资金管理的安全高效使用。
  四、 结语
  行政单位资金管理工作是其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正常运转与行使社会职能的有力保证。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行政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的不足,要想摆脱资金管理的困局,需要从思想观念、预算编制、制度保障与绩效考核四个方面入手,有效缓解财政资金的供需压力,优化资金的统筹调控,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推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娜.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地方财政研究,2015(12).
  2.孙东梅.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分析.现代营销,2017(11).
  3.毛月琦.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国际财经,2017(10).(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7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