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真
摘 要 农业产业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重庆市酉阳县的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要从基础设施、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品牌打造、科技驱动、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有效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
关键词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0.06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产业发展成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也只有做好了乡村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才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必然,而作为重庆最大的农业大县——酉阳县更是如此。
1 酉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酉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幅员面积5 173 km2,人口86万,其中农业人口70.35万,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万公顷左右。近年来,酉阳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狠抓农业产业发展并取得了成效。2018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8.18亿元、增加值29.94亿元,农产品商品化率达62.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719元。
1.1 产业结构逐趋完善
酉阳县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全力打造“6+N+1”产业体系。“6”即优质稻、山羊、中药材、青花椒、蔬菜、茶叶,“N”即中峰、荞麦、油茶、冷水鱼、麻旺鸭等特色优势产业,“1”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前,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68万公顷,建成青花椒、中药材、油茶、茶叶、蔬菜等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8万公顷,有机农产品核心生产基地0.067万公顷,绿色和无公害生产基地0.67万公顷,发展稻鱼(虾、蟹、泥鳅、鸭)高产综合种养基地7个。
1.2 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酉阳县围绕产业发展要求与实际,着力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截至2018年底,酉阳县已累计获得“三品一标”认证99个(2018年新获2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8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农产品10个、地理标志11个、名牌农产2个。积极创建酉阳县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同时积极推广县级农产品进入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平台,目前已有12家企业的14个产品入驻,其中3家企业的产品获得“巴味渝珍”品牌授权。农产品商品化率达62.3%。
1.3 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目前,酉阳县累计注册农业企业1 122个,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5个、县级龙头企业113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 03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市级示范社22家、县级示范社38家;发展家庭农场162个,其中市级示范农场11个、县级示范农场19个;发展种养大户10 457户。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8个,乡镇电商服务中心3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233个,电商企业300余家。
1.4 农业产业发展困境
酉阳县的农业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困境与成绩并存,存在的客观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分析近年来酉阳县农林牧渔各产业产值的比重可知,种植业的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保持在50%以上;畜牧业比重在30%~40%,并呈下降趋势;林业和渔业基本呈平稳状态,占比分别在9%和1%左右。农业产业结构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农业企业融资困难、农业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也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发展,亟需多措并举,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补齐补足乡村振兴发展的短板与弱项。
2 酉阳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用好用活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重点做好以农村公路为主动脉的通村通组路和产业路的扩面延伸和硬化工作,突出产业路、打通断头路、完善循环路,有效解决制约乡村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围绕“6+N+1”优势特色产业,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农业基地建设,比如在种植业方面可以重点建设花田、涂市、南腰界的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后坪、清泉的万亩荞麦基地,渝东南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毛坝、木叶的高山蔬菜基地建设。深入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实现农村自然村组4G网络和光纤网络全覆盖,提高农村通讯网络质量。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用水效率与灌溉面积,提升农田的防涝防旱能力。
2.2 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紧扣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布局适宜产业,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板溪医药食品工业园和小坝全民创业园为重点,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农产品开发,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形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和实力运营平台,大力推广订单农业,推进农商对接、农超对接、网上购销,突出农特系列产品。围绕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使之发展为乡村振兴的新兴支柱产业。
2.3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突出涉农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务工經商返乡人员加入到农业产业创业大军,鼓励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人才动力。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建培育一批示范龙头企业,大力发展“3+X”(“3”即农村宅基地复垦、退耕还林发展经果林、土地流转经营签订三方协议,“N”即因村发展的特色增收项目)项目结构模式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做大做强。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通过激励政策引导优质师资到基层,向农民群众讲解普及农业生产管理的知识与技术,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2.4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加大现有农业品牌整合打造力度,狠抓农业类商标申报和“三品一标”创建工作,重点培植区域公共农业品牌和产业龙头,突出区域特色和乡土情怀。强化正向激励与政策引领,调动区域内各级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特别是农业类市场主体争创区域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强化农业品牌营销与推广,充分利用农博会、茶博会等展示展销会以及重庆和周边区县的节赛活动等机会进行宣传推介。强化互联网思维与运用,发挥抖音、快手、火山等新兴自媒体优势,加大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可视化宣传力度,打造网红产品。
2.5 突出科技支撑驱动作用
充分发挥重庆畜科院酉阳分院、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酉阳分所、重庆荞麦创新团队酉阳综合试验站、甘溪和信青花椒产业园等在畜牧、中药材、荞麦、蔬菜、青花椒等产业上的科研推广示范带动作用。主动邀请市级扶贫科技特派员到酉阳县指导,安排县级扶贫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服务,加大农民“田间学校”、讲习所建设。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绿色植保防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程。引进推广适宜山地生产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不断提高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大数据智能化运用,健全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2.6 强化农业质量安全监管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深入开展“绿剑”护农、种子执法、农资市场打假、放心农资下乡等行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管理信息档案,严厉查处打击假冒农资。全面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抽检和产地环境、污染状况的监测力度,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突出农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强流通监管,加大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市场抽查督查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率,提升人民群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席鹭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化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1):41-42.
[2] 胡彭鹏,姜启军.宣城市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4):30-34.
[3] 柴晶霞.延安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1):60-64.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9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