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陇南市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陇南市核桃产业面积大,政府扶持力度大,但存在着良种率低、管理粗放、加工销售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的多种举措,包括继续加强良种化建设、持续开展提质增效行动,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加强加工营销体系建设等措施。为陇南市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陇南;核桃;发展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015070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接陕西,南通四川,扼陕甘川3省要冲,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陇南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是秦巴山区核桃最佳适生地之一。陇南市有42.1万农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6.9%)、195万农业人口(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78.3%)种植核桃并从中受益。核桃产业是目前陇南覆盖面最广、涉及农户最多的特色经济林产业[1]。
  历届陇南市委、政府都把核桃产業作为富民支柱产业来抓,因地制宜,坚持走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行政推动,示范带动,市场驱动,多措并举,在基地建设、品种改良、科技支撑、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3]。截止2017年,陇南核桃总面积己发展到27.34万hm2,年产坚果10.7万t,产值21.4亿元。
  虽然陇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光热资源以及政策的强力扶持,但是在核桃生产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劣势和困难。
  1 面临的问题
  1.1 良种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
  1.1.1 总体良种化率较低
  陇南市委、政府2014—2016年连续3a的大规模高接换优行动,改接实生核桃树1028万株,使全市核桃良种率提高到了65%,但还有2000多万株分布较为零散的产量低、品质差、结果晚的实生核桃树需嫁接改良。
  1.1.2 品种混杂退化,主栽品种占比少
  陇南市虽然2006年经国内外专家评审就确定了引进推广的市级3大主栽品种(清香、香玲、强特勒)和县区“4+2”(4个引进品种、2个地方品种)品种布局栽培模式,但一直没有上升到政府层面推广。2013年前,各县(区)引进栽培的良种数量达70多个,品种混杂,苗木纯度良莠不齐,生产的坚果大小不一、果形各异,无法满足市场对单一品种的大批量需求。虽然2014年以来,加大了市级主栽品种推广力度,但时间较短,覆盖面还不够广,以前栽植的非主栽品种部分退化老化,需二次嫁接改造。同时在地方品种选育上还没有真正破题,仓促选出的几个品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无法大面积推广。
  良种分布不均衡,导致标准化生产无法大面积开展,产品质量无法保障和统一。
  1.2 管理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1.2.1 重栽轻管的观念根深蒂固
  近几年核桃价格下滑,部分地方核桃园放松管理的现象有所抬头,转变传统思想观念还需循序渐进。
  1.2.2 综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陇南市地形复杂,产地条件差别较大,综合管理措施的落实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以病虫害防治为突破口的综合管理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局部地方病虫害有扩散蔓延的趋势,对经济效益的发挥存在一定的制约。
  1.2.3 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陇南市核桃生产以农户为主,尽管制定了相关生产技术标准,却因分散经营,外加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生产标准措施无法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产业效益提高。
  1.2.4 产业经济效益亟待提高
  陇南市现有27.34万hm2核桃,按照2017年10.7万t产量计,平均产量仅390kg/hm2,不足全国平均产量的60%,按现有结果面积9.53万hm2计算,产量1125kg/hm2,产值1万/hm2元左右,产业提质增效提升空间很大。
  1.3 加工企业弱小,带动能力不强
  1.3.1 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
  虽然成立了一大批核桃专业合作社等产业组织,但组织形式松散,资本实力弱,风险承担能力不强。
  1.3.2 加工营销企业弱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现有企业从采收后的处理到产品的加工,工艺仍很传统落后;营销渠道窄、品牌意识差、产品品种单一的问题凸显;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新产品研发工作滞后,销路不畅,大多以原料(坚果、核桃仁)产品买卖为主,对整体产业的带动能力差。
  1.3.3 品牌混杂,市场占有率低,无法形成团队优势
  核桃品牌数量多,鱼龙混杂,各打各的牌子,产品质量无法统一,直接导致市场稍有变动,产品销售就出现较大波动,而不能向新疆核桃或云南核桃那样形成地域品牌优势,从而占用更多的市场份额。
  1.4 经费投入不足,科技队伍不强
  1.4.1 专业科技队伍弱小
  市县专门从事核桃工作的科技人员不足150人,平均每人要面对2800户核桃种植户和0.18万hm2的核桃种植面积,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科技人员普遍年龄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急需年龄轻、学历高的人才充实队伍。
  1.4.2 科研推广基础设施落后
  技术服务单位无稳定的试验基地,基础性研究和长期的试验观察无法开展,县(区)核桃中心基础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差,技术设备缺乏,许多科研成果难推广,产业开发水平难以提升。
  1.4.3 新产品研发加工、新技术应用研究滞后
  这直接导致产业链条短,整体发展不平衡。
  2 对策和建议
  2.1 继续加强良种化建设
  2.1.1 抓好良种采穗圃建设
  由政府投资,市、县核桃技术服务部门在加强现有采穗圃管理、提高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新建固定的采穗基地和贮藏库,为品种改良提供保障[4]。   2.1.2 持续开展高接换优改良品种
  以县区为主,到2020年底,按照品种区域布局,完成高接换优500万株,提高良种率。
  2.1.3 巩固高接换优成果
  加大2014—2016年完成的1000多万株高接换优树的综合管理,提高产量和效益。
  2.2 持续开展提质增效行动
  继续坚持以病虫害防治为突破口的综合管理“四季行动”,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整形修剪、脱青烘干等实用技术,并使之常态化,做到综合管理全覆盖,实现管理园艺化。
  为使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市、县要建立农药器械储备库,储备必要的高效低毒或生物农药和器械,为绿色生产提供保障。
  继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目前,陇南市产业发展处于质量提升“爬坡”的关键时期,虽然遭遇了市场价格下滑的困難,但从长远看都是暂时的,一定要坚定信心,加强领导,强化行政推动,凝聚各方力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成功实现产业升级转型[5]。
  2.3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2.3.1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要整合市、县林业种苗站、森防站、林业站等技术单位人力资源,采取增加职能、划转关系等办法,扩大技术队伍; 要加强县区核桃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在核桃生产重点乡(镇)建立核桃技术服务站,重点村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延伸产业技术服务链条。 要出台更加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适度放宽人才引进条件,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
  2.3.2 加强技术培训
  要依托市县林业技术服务部门的力量,大力开展现场操作示范培训,重点培养操作技术骨干,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要不断加强乡镇干部技术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把其培养成核桃综合管理的行家里手,成为指导农民生产的中坚力量。
  2.3.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围绕新品种选育、贮藏加工、新产品研发等产业短板问题,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实现成果共享,效益“双赢”。
  2.4 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
  2.4.1 大力推广核桃标准化丰产技术
  到2020年,在陇南市新建和改建100个核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引领产业发展, 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2.4.2 制定激励政策
  鼓励企业家、各级干部、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各类核桃示范园,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形成产业开发片带,辐射带动产业发展。
  2.5 加强加工营销体系建设
  2.5.1 加强市场建设
  要加强实体市场建设,根据产业布局、经济流向,在核桃重点产区组建区域性核桃专业市场。整顿市场经营秩序,提供优质服务,优化营销环境。要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6]。
  2.5.2 打造优势品牌
  整合品牌资源,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争创知名品牌,形成规模效应,组团发展,整体推动[7]。
  2.5.3 培育龙头企业
  要按照农产品销售特点,成立政府控股的专门企业,实行产品兜底收购,保护农民利益,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8]。要采取多渠道融资形式,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一批各类加工营销企业[9]。要加强现有加工营销企业调研力度,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使早日发挥效益。
  2.5.4 大力推广村“党支部+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模式
  培育打造一批运转灵活、带动力强、群众参与度高的生产营销企业,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格局,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助推精准脱贫。
  参考文献
  [1] 巩芳娥,虎云青,贾星宏.陇南主栽核桃品种青果低温贮藏下感官品质的变化[J].经济林研究,2018,36(04):59-63.
  [2]周鹏飞,张进德,汪海.甘肃陇南市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园艺文摘,2014,30(11):63-64,107.
  [3]严波.国内外核桃生产概况和甘肃省陇南市核桃产业开发方略[J].经济林研究,2008(01):98-102.
  [4]张延东,汪淑娟.甘肃省核桃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甘肃林业科技,2010,35(01):46-49.
  [5]叶金波,邓文涛,高应军.陇南特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105-108.
  [6]杨永坤.加快陇南油橄榄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发展,2015(06):23-26.
  [7]刘金哲,王东晨,梁义春.甘肃、四川两省核桃生产情况调研[J].河北林业,2017(11):24-26.
  [8]龚志勇,赵万奎.甘肃省陇南市经济林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科技,2014,30(11):1-2,26.
  [9]杨永平.陇南市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落叶果树,2012,44(06):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9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