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4年教育部将组织研讨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热门的话题,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关注。体育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同时为实现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支撑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以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b)-0107-02
  1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1.1 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是教育的起点[2]。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时,不仅需要讲解该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还需要向学生清楚的告知参与这项运动会达到怎样的锻炼效果,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又会产生怎样的伤害等。并且指导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打下基础。
  1.2 学生体育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
  强壮的身体素质是学生进行日常学习的基础,小学是儿童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体育教师在进行学校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体能给予适度的提升。首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一定要针对小学生成长阶段性特点制定,具体课程内容的运动负荷量要符合小学生人体生理的实际变化规律,不同体质的学生负荷量要从教师的主观感觉和学生的运动表现得出。其次男生和女生的训练要求是不同的,男生认为是简单容易的运动,女生可能认为太难、太危险,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的安排训练任务。
  1.3 学生体育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
  小学生体育专业技能的培养不仅是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需要着力教授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专业知识和训练的技巧,只有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在体育运动中表现的游刃有余,对其他体育项目的理解及知识迁移也是非常有益的。为此,体育教师在动作技能的实际教学上,应进行分解示范、再整体教学,不断的规范动作、纠正错误,直到学生动作技能的定型和巩固,以此逐渐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在进行动作技能教学时也要注意小学低学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避免教授过于复杂的动作技能。
  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传统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基本是利用大部分的时间强调对学生体能进行训练,完成技术动作的学习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并且运动训练项目的开展也大多是以加强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这与新课改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及课程理念背道而驰,忽视了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品德与情感方面的需求。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思想上跟不上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仍遵循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为目标的教学。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上增加游戏活动,就符合了基本教学的要求。在这种教师主观思想的不变化,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关的体育教学器材不足会对体育的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除了常见的几类器材,其他的器材很难再有,即使有大都不能被教师在教学的内容上给予适当的利用。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运动项目技能、要领的掌握不足,常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极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3.1 合理安排体育场地设施,充分开发器材资源
  体育场地与设施与器材的保障关系到小学体育课程的质量,教师在教学安排上要对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场地。例如遇到糟糕的天气,教师需要即时转场或改变教学任务,积极协调教学场地,选择适合且安全的场地上课。面对部分学校存在的体育场地狭小,教师更应充分合理安排场地,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体育器材资源的配备跟体育课程质量密切相關,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的对现有的体育器材资源进行改造,例如降低篮球框的高度来满足小学生身高较低的实际情况。在体育器材匮乏的情况下,教师可根据体育器材的特点开发出新的功用,甚至可以自制体育器材解决器材匮乏的问题。
  3.2 促进学生运动行为的改变,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心智不成熟等特点,没有建立好一套完整的行为和习惯意识。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上,有些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导致每堂课的教学很难达到目标。面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个性,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要求,鼓励引导他们融入教学活动中,做到坚持以德育人,奖惩并举,因材施教。其次还可以利用榜样的作用,对不认真学习的、爱捣乱的学生安排相应班里职位,让他们有成就感的同时,也具备相应的责任,对自己严格要求,主动去学习知识,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和品质。
  3.3 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完善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对学生能否提高核心素养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改变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应定期参加有关核心素养培养的交流会,经常与外校教师进行培养方式的交流,在了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前沿的信息的同时,取其精华之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融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3.4 以兴趣为主,加强鼓励
  在课堂教学时,体育教师要以兴趣为主要的切入点,努力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产生兴趣,可以从运动项目的发展历程、对身体的好处等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运动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再者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发和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针对部分掌握运动知识和技术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应给与足够的帮助和鼓励,另外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转变,引导懒惰或者调皮的学生端正态度,自觉参与体育运动。
  4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对小学体育教学有所帮助,还可以对学生的三观及最终融入社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3]。小学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到实处,注重学生体育核心素质的培养,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在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塑造良好体育品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4]。
  参考文献
  [1] 张彦.“两岸三地”学生核心素养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7.
  [2] 尚力沛,程传银.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3.
  [3] 刘忠彪.广州市番禺区小学“家庭—学校”体育合作现状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6.
  [4] 王斌.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J].中国学校体育,2014(6):73.
  [5] 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0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