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小寒

  摘   要:现如今,信息技术体系不断成熟,应用也越发普遍,在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国家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上更是提高了思想重视程度,对此,高校需要顺应国家人才培养要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积极开展分层教学模式,保证教育更加均衡,全面提高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展开有效分析,从而为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信息科技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分层教学法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c)-0200-02
  分层教学法是素质课改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所蕴含的理念以因材施教为主。也就是说,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分层设计教学方案和成长计划。在大学课程体系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重点模块,关系着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建设。因此,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需要合理贯彻和落实分层教学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全面提高课堂质量。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发广泛,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计算机所发挥的作用都十分显著。因此,掌握全面的计算机技能,是每个大学生必须要参与的学习要务。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让当代大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结构、系统功能和维修,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同时也能够让大学生正确掌握计算机操作要领。以便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就业过程中,更好的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同时也能够为我国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奠定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因此,高校需要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并且就教学策略和环境进行优化和更新。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2.1 不良的学习方式
  就目前而言,在大学教育领域,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所呈现的效果不太理想,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够规范,导致学习效率和质量大大降低。首先,有些大学生在思想认知上不够准确[1]。未能够意识到该门课程对自身学习和就业的重要性,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参与积极性低下。同时,有些大学生在学习状态上,仍然以被动的接受教师所灌输的课程知识为主,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导致学习效率受到制约。
  2.2 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在组织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时,所贯彻的教学方法比较滞后[2]。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时,通常以灌输性教学为主。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知识进行硬性灌输,学生实践空间存在一定局限,导致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技能方面的掌握存在一定限制。同时,教师在组织课堂授课活动时,通常实施笼统性教学方法,这导致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而导致课程教学出现失衡现象。
  2.3 大学生个体的差异
  众所周知,在同一所高校内,大学生群体来自的地域、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天赋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有些地区经济水平比较低下,网络普及和发展速度比较迟缓,所以大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匮乏,那么就导致此类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在计算机基础技能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如果教师在组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导致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跟上正常教学进度,甚至还会给部分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  分层教学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3.1 学生主体分层
  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树立因材施教理念,就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查和了解,并根据学情信息进行学生主体分层,以便教师可以更好的开展分层教学活动。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设置计算机基础测试,考察学生在课程授课之前,对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可以适当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大学之前计算机接触的程度,以及家庭是否购买计算机等。之后,根据学生的学情信息,以及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分析和判断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并且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分层。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将班级学生均衡分成三个等级,按照优、中、弱进行分类。
  3.2 设计单层次教学项目
  在学生主体分层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设置单层次教学项目,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和计算机基础,适当增加难度,从不同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不同等级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课程系统学习,夯实计算机基础,全面提高大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比如说,教师在针对Word操作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为学生布置基础操作任务,即要求学生合理操作Word,进行字体、格式等调整,同时,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增加任务难度,比如说对Word进行艺术字设置,或者动画插入等,这样在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同时,也能够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保证课程教学更加高效。
  3.3 设计可调控的多层次教学任务
  为了保证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设置多层次教学任务。让不同等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课程基础,以及具体的兴趣需求,合理选择课程任务。从而激发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今后的学习活动当中,学习表现更加积极和主动[3]。比如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合理设计教学任务。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按照学生学习等级,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低中高级别的任务。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自主进行简历制作。低级任务可以设定为:“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设置简单的简历页面,以直观展示自己简历信息为目标。”而高级任务可以设定为“要求学生在基础设计的基础上,适当就字体、排版和封面进行设计,目标以新颖、创新为主。”如此一来,能够让不同等级学的学生得到相应的训练。
  3.4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时,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理念,就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首先,教师需要就大学生群体学习等级进行明确划,之后,根据不同基础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实际需求,就课程内容,以及具体的授课方式进行调整。这样一来能够保证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活动当中。
  3.5 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以分层教学为导向,进行分层辅导和分层评价。针对基础薄弱学生在进行教学辅导时,教师应该保持耐心和细心,认真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按部就班的教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机操作步骤,夯实学生学习基础。而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主要以啟发式辅导为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潜力不同程度的开发。
  4  结语
  综上,在大学教学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是一项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实现大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的重要学科载体。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积极贯彻分层教学法。设置单层次,或者多层次教学任务,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做好分层辅导和评价工作,从而保证大学生在计算机能力方面获得整体性提升,实现信息化素质人才的有效储备。
  参考文献
  [1] 龙仙爱,杨顺,高海波,等.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挑战与建议[J].计算机时代,2019(2):87-88,91.
  [2] 卢灿举,聂庆,朱灿伟.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4):125-127.
  [3] 杨俏炜.分层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0):164-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1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