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秀荣

  [摘           要]  在学校中开展创新教育,必须以学生作为导向,以学生作为教学中的根本。在当前的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也影响了教育开展的实际效果。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和改革,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一个健全的教育方式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改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    键   词]  创新能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24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视。但是在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那么,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就是教师面临的挑战了。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创新人才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视,所以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革和实践,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定位功利
   对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的教师还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教师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课程体系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多是零散的、片段式的,没有为学生提供一门具有逻辑性的课程,对学生来说,课程体系单一,并不完整。教师的实际水平也是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对教师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因为备课不足,教学活动过于多,没有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于放大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少于理论,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变得流于形式,理论和实践变得脱节,对学生来说,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缺乏评估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是一个问题,而且如何对活动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也是一个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是没有一种统一或是具有推广性的方法,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检验,还容易限制在传统教育中以成绩为主的教学主题中。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国家和各级政府重视程度非常高
   创新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驱动点,国家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并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创新了很多机会和条件,学校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部分教师重视程度仍不够,设计不到位,很多活动和要求流于形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不够紧密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没有一定地对自身的约束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对学生的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目标和要求不能定得太高,不能完全参照其他学校。
   (三)系统性规划设计不够,表面形式过多
   部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宏观的规划和设计做得不够细致,没有充分结合教育教学的特点并从教学的规律出发,发挥各种资源的特性,培养过程的局限性较大,注重表面工作,注重形式化工作,对学生创新情况了解不深,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全面,对人才培养核心进行改革探索的力度不够。
   (四)教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虽然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这样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教师缺少创新经验,很多东西都停留在理论的表面,对待学生创新能力的把握程度不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学生的经验很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准备得不充分。另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承担一定的教学改革任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不够。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各类创业活动和项目的推广实施将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和动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学生将更为社会所需要。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综合办学实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也面临着优胜劣汰,也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适应新形势的改革势在必行,符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技术全能型人才,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对教学进行改革,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实践。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人生目标
   现如今,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教师要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走上社会岗位之后可以学以致用,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社会更加看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创新能力高的学生来说,有了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四、优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准确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定位
   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明确教育的理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单单是以获得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更多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了应试教育中,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必须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面向全部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要转变学生的不正确认识,积极寻求让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的点,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建立健全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纳入主流的教育体系中,维持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可以得到长远的进步。首先,在创新教育课堂的课程设置中,注重的一点是大众性,设立相关的课程,做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常态化,设立教育课程学分,开设与创新能力有关的公共课程,从组织形式上提高学生对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视。其次,要重视对创新课堂的分层,尽管每个学生都会接受到提高创新能力的课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受到启发,因此学校应该在课堂的设置上坚持分类指导,对创新能力低的学生让其可以得到能力的升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教学系统性的工程,作为教师,应该统一思想认识,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師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落实者,学校可以将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师选拔出来,鼓励教师继续研究创新教育的理论,进行创新的实践活动,将其转化为一定的教学资源,将其传授给学生,对学校来说,学校可以聘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教师来学校展开讲座,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对教师进行一定的考核,对教师进行动态管理,分阶段考核,确保学校教育取得实效,创新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多学院联合的方式,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的形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基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对教育手段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开展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活动
   对学生来说,参加一些创新活动的训练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开展一些创新活动可以看成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拥有良好的氛围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各种创新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完善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创新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完善,首先是学习成果方面的评价体系,目前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估,不能简单地依靠分数,考核的方式应该更加的多元化、动态化和全面化。其次是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诸如学生效果反馈机制,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能力提升挂钩,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且可以从教学过程和创新指导能力链两个维度,建立一个评价体系,学校还要对其过程进行监督,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及时给出建议。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来说,创新精神已经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经济的增长决定了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全能型人才。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教师需要加强教育的改革,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素质、技能,让学生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臣,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
   [2]吴昊.新常态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3]付雅君,康艳红.构建以创新创业实践为主线的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J].科技资讯,2016(9).
   [4]韩世伟.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2).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3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