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秦永鹏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普及开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可以较好地增强语文课程的视觉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加强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入融合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对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析,以期可以给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后续教学带来一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去说,教师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魅力,进而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将以《木兰诗》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对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析。
   一、利用动画视频进行课前导入
   长久以来,很多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喜欢开门见山,即直接要求学生翻开要学的内容,然后在黑板上板书课文题目,之后开始教学。诚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推进教学进度十分有益,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有效学习。因为多数初中生并不具备良好的自律意识以及能力,在上课之初,很多学生的心思都还沉浸在课下的欢闹里,且无法及时整理心思、端正学习态度,及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鉴于此,如果教师直接开始讲课,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非常低下。针对于此,教师积极进行课程导入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信息技术运用的视角去看,在正式讲课之前,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从动画片《花木兰》中截取一些片段制作成动画视频,然后在课前播放给学生。无数的教学实践能够证明,初中生大多会对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此举势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播放完动画视频之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设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问学生:“你们谁知道这个视频中的人物是谁?”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适当对学生现有的经验进行挖掘,如引导学生简单地对花木兰进行介绍,总结花木兰的品格等等,为后续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基。
   二、利用电子课件引导学生学习
   电子课件是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偏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通过电子课件,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拓展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同时还可以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内化相应的语文知识。以《木兰诗》为例,在讲解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电子课件为学生展示其中的一些词句,引导学生对这些词句中所涵盖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利用电子课件,图文并茂地为学生拓展穆桂英、秋瑾、撒切尔夫人等伟大的女性人物,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更加深入地对花木兰这一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并为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利用电子课件,图文并茂地为学生展示《孔雀东南飞》这一乐府民歌,以扩充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深入体会乐府民歌中“双壁”的魅力等等。总之,电子课件对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将自身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必要工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电子课件有诸多好处,但教师绝对不能养成过于依赖电子课件的习惯,如现阶段,不少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几乎不再进行板书或者引领学生进行朗读,而是全然利用电子课件代替,如通过电子课件呈现所有的文本信息、利用电子课件中插入的音频引领学生朗读等等,这种做法如果不及时纠正,那么随着时间的累积,教師个人的教学素质势必会有所下降,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利用微课辅助学生课后复习
   微课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视域下渐渐衍生的一种教学工具,其载体主要是视频(时长大多在三到八分钟以内),所呈现的内容主要是对知识点的精细讲解。此外,微课具有几乎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只要有网络、手机、电脑,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地结合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利用微课这一教学工具辅助自己,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及时“消化”课上所学的知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完成《木兰诗》的教学后,教师可围绕这一课的三维目标制作微课视频,并及时分享给学生,然后要求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微课进行课后复习,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
   四、总结语
   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对这一教学工具予以充分重视,加强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与实践,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忠山.巧用信息技术提升初中语文课堂实效[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2):92-93.
   [2]薛新国,杨延环.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观察:S-T分析法的实践与改进[J].教育导刊,2019(1):69-73.
  编辑 温雪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4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