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海波
摘 要:散文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学体裁,在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开展良好的散文教学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文字的文景美、情感美以及精神美,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推动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具备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等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时,需立足于学生的真实语文水平,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得到提升。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散文教学呢?
一、展开联想,品读散文情感美
散文是文人抒发、表达自己情怀思想的重要文学体裁。在很多散文中,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自身深沉的爱或复杂的思想情感,散文中的情感美通过散文的方式呈献给读者后,能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现得更加纯粹,从而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推动其产生共鸣,进而能升华自身的情感情操。而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情感体验展开联想,带着学生品读散文,体会散文的情感美,使学生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力量的感化,从而推动自身情感的发育。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从“故”一字,聯想自己记忆深刻的故乡,联想自己对故乡最深刻的印象,这便唤醒了学生对故乡的思忆之情;而后,笔者再带着学生赏析《故都的秋》一文,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中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眷恋之情;接着,笔者讲述了作者通过摹绘写情、对比托情、旁逸衬情以及设誓显情这四种写作手法,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抒发,把握情感抒发的写作脉络,从而体会散文中抒情手法的运用及散文中对情感的表达和体现。
二、引发思考,理解散文哲思美
散文是文人智慧的结晶,在很多散文中都蕴含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入思考。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应带领学生深入散文,使学生在散文阅读中吸收前人的思想精髓,从而推动自身思想深度及厚度的提升,并对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反思性、批判性进行培养,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向着问题的方向进行思考,进而拓展和延伸自身的思维,思考散文的哲思美。
例如,在教学《小狗包弟》这一课时,笔者先是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交代给学生,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当时巴金先生的所作所为在你们看来是对还是错?如果你们身处巴金先生境遇,你们会如何选择?”而后,笔者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理解巴金先生在文章中所透露的对自身行径的忏悔、鄙夷之情,和对小狗包弟的思念、迁就之情,接着,再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篇散文中所体现出的处事态度:“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对当时的社会形势表达了怎样的态度?受到这篇文章的启示,以后你们面对为难的事情时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当知道自己错误后,是否会主动承认?对于人生中出现的错误,你们会产生哪些看法?”随后,笔者便让学生结合课文思考这些问题,这样,学生便能在散文学习中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进而促进自身思想的升华。
三、基于阅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其兴趣也就随之降低,使阅读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另外,学生缺乏对语文学科应有的重视,在阅读上也没有花费太多时间,致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高、方法不足。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将学生当作主体,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一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通感、叠音等修辞手法,初步鉴赏散文的写作技巧。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笔者给学生留下了以下任务:(1)本文的标题是荷塘月色,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哪些段落是集中描写荷塘月色的?(2)圈出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找出作者游览荷塘的活动轨迹。(3)在游览荷塘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找到直接抒情的句子,加以概括总结。学生阅读完成后,笔者指出几名学生回答,并进行点评总结。最后笔者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品味语言的风格。这样,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积累经验,找到阅读的技巧,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开展散文教学时,应立足于散文的各种特点,对不同的散文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从多方面体会到散文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进而推动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焦建存.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151.
[2]张杨.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34.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4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