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安徽省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对安徽省体育产业中无形资产的开发保护情况的调研,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安徽省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保护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无形资产  体育产业  开发保护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a)-0214-02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the sports industry of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Anhu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sports intangible assets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 Intangible assets;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tection
  安徽在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这方面,力度不够,精彩程度有限,吸引力低;在开发时间上,起步较晚;内容形式也多以彩票和广告为主,内容单一,这些都影响了本省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因此我们要扬长避短,吸取国内外优秀的体育无形资产开的经验,结合本省体育无形资产发展的具体情况,更好地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并加强对它的保护,真正做到以无形促有形的良性开发经营机制,抛弃只重视有形的经营管理理念[1]。
  1  体育无形资产概念
  1.1 无形资产的概念
  外界对无形资产概念的表述不一,但有一相同点就是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长期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某种特有权利和知识形态存在的,是能以货币计量的,并在不确定的未来期间会带来经营收益的一种非货币性资源。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形资产占据重要的地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例如风靡全球的美国的NBA赛事,其无形资产就无法估量。
  无形资产拥有巨大的潜在价值。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逐渐加深,无形资产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必会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
  1.2 体育无形资产概念
  在1995年原国家体委制定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将体育无形资产定义为通过体育运动实践形成并主要为体育组织所有,以知识形态存在并通过各种体育市场进行运营,能够为其所有者和使用者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2]。
  随着对体育无形资产概念深入的理解,更多人意识到了发展体育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知道了非实物资产与实物资产在价值方面是相同的,体育企业的产业管理方式也逐渐由物质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化,更好地经营和开发体育产业,使体育产业的发展由多方面发展转为全面发展。
  2  体育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
  2.1 表现形式上的无形性以及对有形资产的依赖性
  无形资产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专利权、秘密、标志权、版权、特许经营权、人格权及其他相关权利[3]。为此无形资产要依附一定载体而存在的资产,体育无形资产也不例外。
  体育无形资产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载体,即体育有形资产,也可以说体育有形资产决定了体育无形资产,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诞生,体育无形资产可促进有形资产的经营,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2 与体育活动具有互动性
  大型体育活动,尤其是比赛带来的经济价值是可观的,这就间接表现出体育活动中无形资产的开发潜力是巨大的,而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价值的实现又能促进体育活动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2.3 具有时效性
  每个体育竞技比赛都是有时间的限制的。如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F1赛事较短的赛事以及像NBA时间跨度较长的赛事,包括竞赛表演的举办权、冠名、冠杯权,电视转播权以及各类标志的使用权,一般都有特定的时限,超过一定的时限,其商业价值即使不为零也微乎其微,某些更新非常快的体育技术、体育训练方法和程序等同样具有这种时效性[4]。因此,开发者必须抓住时机,做好准备工作,做好计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体育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
  2.4 开发的高效益性和长期性
  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不会带来任何破坏,以无形资產投入为主,注重价值的开发和利用。产生的价值越高,效益值就越大。
  同时,体育无形资产可以长期使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值的功能决定的。一个企业一旦拥有了体育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在相关的知识产权和法律的保护下,只要利用好,就能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
  3  安徽省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安徽省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现状   经过调查发现,安徽省在国家体育人才的输出方面还是比较高的。譬如,我国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获得者就是安徽籍远动员许海峰,还有平衡木冠军邓琳琳等,可谓人才济济,硕果累累。但在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利用方面,如在广告宣传、体育赞助、俱乐部转让和运动员转会等,所带来的产业经济效益并不高。另外,在各类体育竞赛赛事开发利用力度不够,各类体育公司所创造的体育经济产值较低,所创经济收入有限,影响了安徽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发展。
  目前,安徽省体育经济收入主要源于体育彩票、健身服务和场馆等物业。这跟民众淡薄的体育意识关联以外,也反映了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落后,吸引程度低,造成了省内体育无形资产发展落后局面。
  3.2 问题分析
  3.2.1 开发程度不够
  调查发现,安徽省最早的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主要是体育彩票的集资活动,到现在也还是以彩票为主。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社会化的改革步伐逐步加快,带动了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这时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经营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但是从整体上看,目前安徽省体育无形资产的经营开发是远远没做到上述要求的,所出现的问题诸如“海盗式”经营[5],开发力度远远不够。
  3.2.2 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
  国外大部分的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都取决于体育中介机构的多少和经纪人素质的高低,因為体育经纪人充当着信息中转站,可以很好地促进体育行业高效率、高效益运作。而安徽省的体育无形资产开发起步较晚,发展水平有限,短时间内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理论研究不足,专业人才的缺乏,这些都限制了其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发展。
  3.2.3 忽略了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
  成功的体育赛事,它会注重其特色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教育,比如奥利匹克运动会其力求的“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精神,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会被壮观的竞技场面所吸引,为其精神所感染,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而安徽省大多数体育赛事仅仅注重外在层面,忽略了对内在文化的挖掘,文化开发意识较淡薄。
  4  安徽省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的对策研究
  4.1 加快相关人才的培养
  想提高本省的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人才是关键。加速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解决人才空缺上的问题,已势在必行。而高等院校作为当代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可以为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方面提供更多的人才,可以设立对口的专业,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高等素质的人才,充实到体育资产尤其是无形资产的管理队伍中[6]。
  4.2 以有形带动无形
  体育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有形资产的质量和竞争力越高,无形资产就会发展的越好。比如之前的“散打王争霸赛”和现在的“武林风”栏目,企业之所以能看中体育无形资产,主要是其知名度会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间接的提高企业的知名度[7]。
  总之,有形资产经营状况越好,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就递增得越快,反之,则呈现衰减趋势。
  4.3 充分挖掘体育文化价值
  体育活动要有鲜明的人文精神,不仅仅是技能等表面的层次,还要挖掘出体育内在的东西,像那种积极向上,有利于形成好的价值观念,突出团结拼搏勇往直前等积极的人文精神。
  5  结语
  安徽省在体育无形资产开这方面,必须尽快建立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管理和评估体系,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策划和营销,不断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品牌价值,提高开发质量,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使安徽省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吴学勇,张成云.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4,26(4):38-39.
  [2] 王晓玲,高清伟.论体育无形资产的特点及其开发保护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029-1030.
  [3] 周武,曹芳平.体育无形资产概念管窥[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56-58.
  [4] 孙智华.浅议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及其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0(1):101-103.
  [5] 连桂红.体育无形资产的基本特证及经营之道[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2):15-18.
  [6] 李明,叶亚云.关于体育无形资产的特征的再认识[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146-147.
  [7] 白跃世,田启.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保护[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5):150-153.
  [8] 王敏敏,陈孝平,吴怀生.体育无形资产若干问题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1997(4):23-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54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