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砖雕的功能与传承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程之尚 闵雪
摘 要:徽州砖雕是徽州地区的传统雕刻工艺之一,主要用于衙署、祠堂、寺庙、书院、民居等建筑物的门楼、门罩、门楣、影壁、窗户等,发挥着美化和装饰建筑的多重功能。徽州砖雕历史悠久,其精湛的雕刻技艺、独特的艺术手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融为一体,意义深远,美誉度极高。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对传统手工业的忽视与砖雕艺人的缺失等问题,使得砖雕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
关键词:徽州砖雕;装饰;雕刻;传承;文化底蕴
注:本文系国家级“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调研——以徽州砖雕为个案(201810357464)研究成果。
一、徽州砖雕的起源与发展
徽州砖雕主要集中在以歙县为中心的古徽州地区,尤其是歙县,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曾为古徽州府衙所在地。从当地保存下来的明清以来的古建筑群中的砖雕作品可以看出,徽州砖雕的发展已经达到顶峰。因无确切资料记载徽州砖雕的起源时间,学术界对比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说,徽州砖雕是由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发展而来的,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推动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徽派建筑的兴起与发展,进而促进了徽州砖雕的兴盛。据《歙县志》记载:“商人致富后,即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以此光宗耀祖,炫耀故里。为了适应富商大贾、达官显贵的需求,徽州砖雕的手工艺日益精进、发展迅速。由此可见,徽州砖雕艺术是古徽州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同时它也是古徽州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徽州文化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地方色彩浓郁,涉及面广泛,内容丰富,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于徽文化范畴,譬如徽州三雕、徽州文学、歙砚、新安画派等。徽州地区的砖雕艺人从小受到徽州文化的熏陶,很多艺人精通书法、绘画、雕刻,能将徽州的地域文化特色巧妙地融入砖雕艺术中,制作出富含文化气息的砖雕作品,譬如现存的代表性徽州砖雕:《荷蟹图》《百子图》《梦笔生花天下奇》等。
徽州磚雕是集砖坯制作、绘画和雕刻于一身的工艺美术形式,它突出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徽文化使之具有鲜明的地域标识。2006年,徽州砖雕的传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我国砖雕手工艺中,徽州砖雕可谓一朵瑰丽的奇葩,其原材料是特质的青灰砖,砖质沉静细腻,能够经受日晒和雨淋。徽州砖雕的制作方式一般分为窑前雕和窑后雕两大类,窑前雕的制作方法是在没有经过烧制的砖坯上先进行图案雕刻,此时砖的质地更易于雕刻,层次表现更为丰富,但这类雕刻过于精细,烧制难度较大,容易变形和爆裂,成品率较低。窑后雕的制作方法则是在已经烧制完成的青灰砖上雕刻打凿,这类雕刻选材要求较高,过于柔软或过于坚硬皆不适于制作,需要软硬适中、颜色均匀,这样雕刻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由此看来,无论是窑前雕还是窑后雕,于砖雕艺人来说都绝非易事。徽州砖雕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包含民俗故事、历史典故、吉祥纹样、山水花鸟、日常生活等,涵盖面非常广泛。由此看来,徽州砖雕不仅要求手工艺人有精湛的雕刻技法,还要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明清时期徽商的发达带动了徽州地区经济的发展,徽商致富后大肆兴办教育、筑建学堂,极其重视文化教育。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州戏剧等为徽州砖雕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极大地促进了徽州砖雕的繁荣发展。
二、徽州砖雕的功能
徽州砖雕除了装饰功能之外,还是具有审美与教化相结合并带有观赏性的艺术品,含有浓厚的人文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徽州砖雕历经明清几百年的时间,徽州地区卓越的砖雕手工艺人们不拘一格,因地制宜,不断地呈现出精美的砖雕作品,下面就以具体作品为例深入地进行分析。
(一)教化功能
徽州砖雕主要服务于建筑,除了审美与装饰功能外,它还具有教化的功能。以《百子图》砖雕为例,《百子图》砖雕由八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水墨青砖拼接而成,构思巧妙,色调统一,造型精美。作者采用深浮雕的形式,巧妙地安排位置,将山水、亭阁、楼台及众多人物合理分布,疏密有致,远近得当,主次分明。将砖雕放置于建筑物中,给人一种浓烈的纵深空间感,建筑物呈现出典雅、庄重的美感,带给人独特的审美享受。《百子图》砖雕描绘了百子嬉戏于亭台楼阁间,造型各异,刻画精细,形象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百子玩乐的美好场面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作者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和超强的耐心制作出如此细致入微的场景,看着孩子们欢快地嬉戏,人们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这幅作品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与审美愉悦,也给人悦目怡心之感。这便是徽州砖雕的审美功能,观之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同时,徽州砖雕还具有鲜明的教化功能。百子最早起源于《诗经》,称颂周文王姬昌子嗣繁多。相传周文王生有百子,被后世认为是“福”的象征,所以期盼有众多的子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好的愿望。《百子图砖雕》包含了农耕文化下劳苦大众对多福多寿、多子多孙、阖家美满的殷切期盼,蕴涵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百子图》砖雕背后的故事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导着人们的思想、情感与追求,其所蕴含的民间信仰更使得这件作品有了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教化功能。
(二)人文价值
徽州砖雕具有浓厚的人文价值。生活在古徽州地区的手工匠人们一直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将自然景象和自己的所思所想相融合并加以物化,采用各种方式雕刻在砖面上,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砖雕作品。徽州砖雕借图案的寓意表达出人们心中的理想与愿望,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这一点从明代的《荷蟹图》砖雕中可以看出。砖雕描绘的是夏日池塘中的常见景色,首先看到的是一朵盛开的荷花和成熟的莲蓬随风而动,两朵含苞待放的蓓蕾置于砖面的左方,带给人们一种生机盎然的夏日景象。美好的景色吸引小鸟和螃蟹前来嬉戏。荷花的枝茎上雕刻着两只小鸟,一只小鸟支起翅膀,回首向上仰起,似被身后的同伴吸引;另一只的目光紧紧注视着随风摆动的莲蓬,整幅作品呈现出动感。整幅作品动静结合,使人联想到崔白的《双喜图》,花鸟之间以兰花为背景展开互动,作品整体充满浓郁的文人气息。 荷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荷和螃蟹的组合是民间美术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民间传统的信仰中,荷和蟹组合在一起,寓意为“和谐”,祈盼家庭和谐美满。所以荷、蟹这样寓意吉祥的题材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不仅是日常景色刻画在砖雕中的真实再现,还包含了民众的祈愿和信仰。文人墨客的审美与民间艺术、思想与现实的结合,构成了这件独特的砖雕作品,其中所包含的人文价值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
(三)艺术价值
这件《梦笔生花天下奇》砖雕作品是徽派砖雕传承人方新中对徽州砖雕的一次创新,在作品的右上方雕刻了作品的名称,又在作品的左下方绘制了属于自己的特有标志——方氏新中。这种构图布局在砖雕作品中少有,但在中国山水画中尤为常见,整个作品以山水画的创作形式为依据,以现实存在的自然风光为主体,以传说故事为题材,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砖雕作品。
“梦笔生花”出自《南史·纪少瑜传》,相传纪少瑜年幼时才华一般,但勤奋好学,他的诚心感动了文神,一天晚上于梦中文神送给他一支神奇的笔,并对他说这支笔可以写出天下最优秀的文章。第二日他睡醒以后,看到枕头旁边确实有一支不同寻常的笔,从此他的文采日益精进,文笔斐然,并最终成为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同时“梦笔生花”也是黄山的一处著名景点,由于其形如笔尖朝上的毛笔,峰顶巧生奇松如花而得名。传说李白行至黄山,见景色秀美忍不住诗兴大发,惊动了禪院中的长老,长老吩咐小和尚抬来米酒招待李白,并与李白一起纵情畅饮。饮至兴处,李白便作诗相赠,并将毛笔随手一掷,事后和尚发现毛笔已化作一座笔峰,笔尖化作一棵松树。这便是“梦笔生花”景点的美丽传说,作者以此为母题,辅以自己的见解,将民间传说和自然景观巧妙融合,为画面增添一抹神秘的色彩。
砖面的左下角雕刻了三位行人,似是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李白、和尚,漫天的云海环绕着山峰,薄雾氤氲。后面的群山若隐若现,辅以“梦笔生花”背后的典故,整个构思给予作品不一样的生机,饱含意趣。整个作品将书法、篆刻、绘画、雕刻、传说与典故相互融合,创作出一幅“崭新”的砖雕作品,引人入胜。作品中不仅蕴涵着深厚的艺术价值,也是砖雕艺术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的典范。
三、徽州砖雕的传承与保护
徽州砖雕作为安徽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工艺和制作上具有较高水准,其文化内涵丰富,体现了我国砖雕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反映出皖南地区的淳朴民风和审美需求,为研究皖南的风俗民情和徽派建筑等提供了珍贵的史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徽州砖雕技艺的传承步入了尴尬的境地,由于砖雕制作复杂、耗时过长、劳心费神,所得的经济回报又很低廉,便导致了砖雕技艺后继无人。目前砖雕艺人的年龄偏大,鲜少有年轻人学习这项“又苦又累”的技艺,同时我们现在的建筑多是高楼大厦,很少需要砖雕的装饰,砖雕艺术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亟需我们加大保护力度,增加传承措施。
为了深入地研究徽州砖雕,笔者曾赴黄山进行实地考察,采访过当地居民关于徽州砖雕保护面临的危机问题。经过统计得出56.9%的人认为是文化保护意识不足,50.9%的人认为是传承人老龄化,43.1%的人认为是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与传承机制,34.5%的人认为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23.3%的人认为缺乏资金。由此可见,近六成的人认为是保护意识不足,近五成的人认为是传承人老龄化。就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第一,通过电视台大力宣传,增强文化保护意识;第二,提高传承人的经济待遇;第三,政府应该加强重视,增加投资;第四,拍摄关于徽州砖雕的纪录片,在电视台和其他平台播放,加强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将徽州砖雕技艺传入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高专和大学课堂,让有兴趣的年轻学子接触与学习砖雕工艺。
四、结语
徽州砖雕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徽州民间手工艺人的勤劳智慧和艺术才华,是研究徽州文化、经济、社会、艺术和建筑的珍贵资料,更是中华民族民间手工艺的瑰宝之一。我们应该重视并学习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创作出更优秀的砖雕作品,使其继续在传统手工艺和建筑文化方面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朱益新.歙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朱米娜,黄凯.徽州砖雕的传承与创新[J].铜陵学院学报,2009(4).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