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天气预报节目外景拍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翼

  摘 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作为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大众关注度高,作为生活出行的依据,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探讨天气预报节目外景部分的大众需求,分析其拍摄及制作注意事项,得出天气预报节目在服务性和创新性上的改变,从而提高节目观赏性,在新媒体时代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天气预报;外景拍摄;关注;内容
  
   近年来,互联网、移动网络成为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任何资讯均能一手掌握,获取天气信息更不在话下。那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如何在新形势下,吸引到大众的眼球,可看性是关键。外景拍摄能让刻板的天气预报节目更加直观、生动,因此在外景拍摄上做文章,是提升可看性的重要途径。
  1 我国天气预报节目形式的发展
  我国历史上第一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1980年7月7日与观众见面,当时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就是单纯的在后台播报稿件。到了1993年3月1日,对于《天气预报》节目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的节目,气象主持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第一个亮相的是宋英杰。由此开始,人们一改“听”天气预报的习惯,更愿意仔细看了,收视率节节攀升,观众纷纷说“节目好看了,有人情味了”。[1]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天气预报节目开始尝试加入外景拍摄,主持人从台前走到了户外,外景镜头的展现让人眼前一亮。21世纪后天气预报节目不断改进完善:节目背景的改变、主持人形象的变化,预报内容的丰富,虚拟技术的使用,天气预报节目尽可能的为观众提供着不一样的观看体验。
  2 外景拍摄的必要性
  2.1 服务性
  从服务的角度上看,天气预报节目尤其是外景拍摄部分服务属性极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天气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多,也变得更为细致、具体,如按季节、天气气候配合的重大活动,节日节气、春耕春播、各种灾害性天气成因以及防灾减灾要点等等。在常规天气预报播报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外景主持人带着现场拍摄的加入,是展现这些内容的最佳方式。
  2.2 互动性
  在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和讯息及时性能够保障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气象节目体现了气象与热点的贯通。热点成为气象节目活跃起来的源头,如中国气象频道每日18:30《天气直播间》主持人和分析师的互动;如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的解读;如2018年年初大雪致灾情况的现场报道。气象相关的热点,成为观众关注的重点,因此外景拍摄也成为了天气预报节目中相关热点的呈现载体。
  2.3 时效性
  天气预报节目讲究时效强,更新快,确保了实况天气在第一时间发布。外景拍摄在固定播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报道,并且结合雷达、卫星等资料的运用,在节目中可提醒即将遭受恶劣天气影响的区域提前防范,具有很强的防灾减灾效果,也可拍摄天气过程现场,通过镜头体现过程强度,观众感官更加生动直观。
  3 外景拍摄的要点
  3.1 了解受众关注点
  自媒体时代,微信、微博及各类网络平台的广泛应用,使信息传播不再拘泥于单方面的你说我听、你发布我接收,这也使得信息更加丰富,容纳度更高。这样的趋势对广播电视行业产生不小的影响,人们不禁会说我有手机我能看图片能看视频,比看电视有意思多了。那么移动设备接收的信息好在哪呢?首先发布速度快,网络信息是具有即时性的,一经发布网上立刻就能搜索到;其次传播速度快,从信息发布到传播,只要有热度,有人看,一传十十传百,点击量、转发量上去了,浏览的人就更多,传播就更加广泛;再者互动性强,不同于机械的电视播报,模式固定内容简单,网络信息丰富多样,人们感兴趣,就可以评论、点赞、转载、推送,趣味性更强,有对话感。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如果想要吸引眼球,就可以效仿网络信息的发布,做到两点,一是内容、二是速度。这两点,固定播报无法实现,外景拍摄却能实现。以天气预报节目为例。每天的天气预报节目时长有限,除去固定播报时间,若想要加入外景部分,内容一定要是热点、一定要是最新消息。2015年6月17日上海的网友在朋友圈发图展示大雨中的上海街道,取名为“上海人在海上”,转载和点赞量颇高。11月22日北京初雪,北京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组初雪中的故宫照片,庄严且美好,几小时内,转发量超过3万,评论数达到4千。2018年5月19日一位海南網友发布一组各类熟食的照片,取名为“酷暑天气外出回来后的样子”,幽默又形象,引得网上疯传。由此可见,这些气象相关的信息,公众关注度非常高。天气预报节目应该时刻关注这类热点信息,分析受众的关注点,利用外景拍摄,在主持人播报阶段以连线方式直击出现天气现象的现场,或抓取镜头将当天录制的趣味性片段剪辑到节目中,这样的天气预报节目,呈现给观众时,会让人眼前一亮,兼顾了时效性和热点,观看热情自然就提高了。
  3.2 明确拍摄内容
  外景拍摄,内容是核心。节目时长有限,题材众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拍的出彩。策划好拍摄的内容,是关键。美国的天气预报节目,采用的气象专家和户外主持互动的播报方式,经常选择在大风、雷暴、暴雨等恶劣天气直击现场,效果震撼;日本的天气预报节目,喜欢利用人偶进行外景拍摄,甚至包括生活提示环节都是人偶示范完成,趣味性强;韩国的天气预报节目,经常采用分屏或者画中画的方式,一边是主持人,另一边是外景展现,其内容涉及到农业种植、建筑工地、办公人员,并大量利用数据说明,充分展示了人文关怀。各国的外景拍摄各具特色,我国天气预报节目可以从中借鉴,也可以根据自身技术条件,进行适合自己的外景拍摄方式。例如持续高温天气,拍摄这样的天气可以取景地面高温产生的气流升腾、汗流浃背的行人、爆满的游泳池等画面。[2]同时外景主持人采访路人,展现民众心声。随后主持人提示大众最关心的两个话题:预计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如何解暑、如何车辆降温等。这样的天气预报节目贴近生活,服务性强,适合本国国情。再例如在暴雨来临前,拍摄黑云压境的天空,捕捉匆匆躲雨的行人的镜头,外景主持人现场讲解防范强降水过程措施。这样使观众身临其境,记忆深刻。
  电视天气预报作为一档服务性节目,在自媒体、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关注大众需求,提高节目制作水平,在外景拍摄上勤思考、下功夫,能吸引观众眼球,引导大众关注,天气预报节目就能谋求更广阔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晓静.细数央视《天气预报》30年标志性大动作.2009.9.25,
  [2]隋剑利,郭明霞,弓美桃.气象影视节目中外景的拍摄,2014(01):45-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