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天气预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民通过天气预报信息能够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灾害性天气,避免灾害给农业造成损失。本文主要根据我国天气预报开展实际,重点探讨了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及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天气预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对策,以期提升天气预报为农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 天气预报;农业生产;重要作用;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198-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加剧,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各种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频繁出现,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愈发严重。在这种大形势下,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越发凸显[1-2]。天气预报是社会大众获取未来天气变化信息的主要方式,能够为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指导。强化天气预报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的预警机制,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农业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趋利避害,推动农业的健康生产。
1 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1.1 有助于建立农业生产预警机制
天气预报是构建农业生产预警机制的主要方式,各级气象部门借助于区域自动气象站、自动气象站、气象卫星、雷达等现代化监测技术开展气象监测工作,能够较好地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特别是能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的时效性。在灾害性天气到来之前能够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农户,使其第一时间有效应对,避免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3]。
1.2 有利于降低气象灾害损失
天气预报的发布能够确保农民及时采取措施来防御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根据天气信息,农民可以了解该地区的降水、温度、湿度以及天气现象信息,根据这些预报信息选择适当的播种日期,并在作物种植、设施农业以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气候条件开展农事活动。通过提高作物成活率,促进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农户能够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进行除草、施肥、喷药。尤其是夏季,由于降水强度大、降水相对集中、累积雨量多,农民更需要特别重视天气预报信息,避免因雨量过多而致使田间积水严重,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此外,在作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干旱、霜冻、寒潮、洪涝、冰雹、大风等各种类型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有所不同。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信息可以较好地提醒农民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减轻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确保作物实现优质高产。
1.3 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水平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仅依靠农民的辛勤耕作以及种植经验,还无法较好地保证农作物实现高产丰收,还需要通过科学的天氣预报系统来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并为农民提供高精度的天气预报信息。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农事活动进行分析来制作专题天气预报,内容包括常规性天气预报信息、农业专家给出的农业生产指导意见以及作物管理等相关方面。气象部门将农用天气预报传递到农户手中,不仅可以加深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科学认识,还可以为农民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水平,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实际效果。
2 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 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类型的影响
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具有多种类型,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在各个地方也呈现不同的特征。我国为中、低纬度区域,具备十分充足的热量条件,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且具有土地类型较多、耕地质量较好、农垦基础较好以及多样的生物资源等优势,这一系列有利条件是确定农业生产类型的基础。天气预报能够直观反映这些资源的类型,并能够对干旱、暴雨、冰雹、寒潮、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测。因此,农业生产类型的确立应凭借天气预报对资源进行准确判断。
2.2 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生产存在较大的差距,北方大多为粮食生产,南方则主要为经济作物生产。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类型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也在逐步优化布局,南、北农业的持续融合发展,不管是在北方地区或是在南方地区均会采用不同的品种开展农作物种植试验,防止越区种植。气候条件是农业生产布局规划的主要依据,天气预报在农业项目生产过程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4]。
2.3 天气预报对农业收成的影响
通过气象监测数据的分析制定天气预报,同时依据不同种类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长情况以及对外界条件的需求来指导农民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并且对农户种植农作物的最佳时机给予指导,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农户因不了解天气状况而种植不适宜的作物,影响农业收成以及农民的经济收入。
3 加强天气预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对策
3.1 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气象部门应采 用新方法,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在农业气象灾害防治中,天气预报起到及其关键的作用。例如大风、冰雹、暴雨、洪涝、霜冻等灾害对作物的破坏力极强,导致大多数作物产量减少,甚至导致大量作物绝收。因此,应不断建立健全气象观测系统,加强天气的全方位监测,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确保农民针对气象灾害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
3.2 拓宽天气预报信息传播渠道
要实现天气预报为农业生产服务效益的最大化,推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气象部门就应该加强新闻媒体、电视、网站、通讯等媒体间的合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有效融合,扬长避短,不断拓宽天气预报信息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手机、电视、微信、微博等途径,第一时间将灾害性天气预报传输给用户,为农牧民避险、安全转移争取时间,尽可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4 参考文献
[1] 马继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7,37(22):243.
[2] 贺玲.天气预报如何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刍议[J].天津科技,2014,41(1):51-53.
[3] 胡锡英,王占勇.浅析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5,35(3):210.
[4] 马树庆.现代农用天气预报业务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业气象,2012,33(2):278-282.
[5] 汪作成.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6):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27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