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异想天开》节目内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分析了全国首档大型全民创意竞技真人秀节目《异想天开》的特色,认为该节目在节目模式上有转型创新,在节目环节上有变革创新,在节目人设上需亟待加强。
   关键词:《异想天开》 节目模式 节目环节 人物塑造
   《异想天开》的集结国内知名投资人、企业家参与的全国首档大型全民创意竞技真人秀节目,节目旨在通过全民金点子大赛的形式展示山西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多元支撑的新形象,激发全民创新创造的热情。该节目于2017年5月中旬在山西卫视播出第一季(共14期),于2017年11月开始播出第二季(共12期),目前第三季处于播出阶段。本文拟分析该节目的特色。
  节目模式:转型创新
   节目模式从概念上可以理解为电视节目模式是指电视节目的构成样式,包括编排方式、规则设计、环节安排、参与人员范围、主持风格、背景布置、独特的音乐或口号的使用等一整套节目构思和策划创意。它是一个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最为直观的节目内容以及框架,节目模式的不同丰富了节目行业,给整个视频产品产业造就了多样化的奇观。我国关于创投节目模式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此类节目既没有像音乐类综艺节目那样具有艺术多样性,也没有像真人秀节目那样出现表达多样性。
   山西卫视的《异想天开》为创业投资类节目开创了两类新颖而具体的模式,早期的模式表现方式较为单一,由主持人开始或者旁白的形式进行介绍,整个节目节奏较为平缓,观众既可以当一个新闻专题片去看,也可以当作一个独立的创业故事去看。节目的看点集中在故事的发展与主人公的变化,而对创业这一行为并未产生触动性。中期的几档节目依靠模式的变化体现出了一些创业投资者与其项目和被认可度的转变,节目更多的是依靠创业导师的身份特殊性去打造节目的吸引力,对于科技创新创业的内容并未充分挖掘。
   《异想天开》节目从新闻的视角借鉴了综艺真人秀的特色,在节目中设置了比拼的环节,采用常规赛、晋级赛和总决赛的赛制,全年以周播形态播出,每轮比赛又是以季播形式呈现。在节目中,导师和选手,导师和机构,甚至导师之间、机构之间,激烈争执,锐意交锋,呈现多元化的比拼态势,完全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舞台,各种奇思妙想迸发出来,启智、碰撞,激发出想象力、创造力,进而创造新的可能性。
  节目环节:变革创新
   棚内创投节目常常给观众留下的印象较为呆板。一般是一个创业者带着项目来寻求支持,各个嘉宾在沙发上正襟危坐,或对项目提出质疑,或对创业者询问数据,之后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是比赛性质的,集体决定是否能够通过竞赛;如果是直接寻求投资的,集体决定会否投资。这样相对固定的模式并非电视首创,而是在创业投资领域,路演和拿到融资的过程就是如此,但是在电视端,要想获得观众的眼球经济,不能仅仅只是将投融资过程搬上荧屏即可,重要的还是要有趣、好看。
   在《异想天开》这种竞赛性质的创业节目中,创新推出组合战队。机构与导师结队子,这种形式尚属首次,导师启智,政府帮扶,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新的热情。六大导师和六大机构两两结成对子组成创梦导师团,用他们专业、丰富的实操经验为项目详细分析、提档升级。每期节目有4到6位创业选手,通过组团队、晋级赛,加以企业家和山西政府机构的培训、帮助,角逐100万元的冠军奖金。第一季中的常规赛制定的是导师与选手之间进行双向互选,这样的设置就摆脱了一味凸显导师身份的旧模式,让参赛的创投者也成为了节目主角,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导师,更多的是参赛者与他们所带来的创投项目。其次,在复赛中,除了导师和第三方机构之间对项目的命运决定之外,还让参赛者两两对决,从创业者自身的角度发现对方的弱点给自己的项目拉票。这样也是将参赛者的能力进一步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看到创业的人或者能创业的人究竟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但是在第一季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双方之间只是停留在动嘴讨论的阶段,虽然现场带来了创新产品,但是没有利用比如TED演讲的模式或者展开故事性叙事模式,让节目的视觉效果比较单一,不够丰富。
   第二季的节目模式进行了升级,首先是人员功能的变化,由上一季的导师为主机构为辅,导师机构互相配合变成机构是导师的评判者,对导师的表现打分,引起这变化的原因为整个节目由项目之间的比拼变成导师之间的比拼。第二季将辩论赛制引入创投节目当中,导师在这里也不是起指导引领的作用,而是在节目中就项目本身进行辩论,从各自的角度、创业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全方面的评判。具体环节为由参与竞争的创业者介绍项目,之后选择自己的反方,即反对自己项目的辩论组,两组各四位嘉宾展开两两辩论后,由评审团做出辩论者的胜负判断,最后全场辩论双方与机构方共同投票决定项目是否能够继续走下去。这次的升级从节目效果上看更具有了场面上的竞争力,同时让传统的棚内创投节目有了新的活力,但是这一环节的设置同样也带来了一些对整个类型节目的思考,即在这样一场辩论当中,观众的注意力究竟集中在哪里。不像第一季是在总决赛中选手之间的辩论,而是导师之间的辩论。导师的强气场与节目占比过高,让创业者本身站在台上看两方似神仙打架,有时颇为尴尬。虽然有这样的一些疑问和瑕疵,但是发掘创业项目的初衷在节目当中还是可以凸显。第三点的升级是表达的多样化,一改导师正襟危坐的严肃化场域,辩论机制的引入带来的即是惩罚的机制。节目组采用了辩论员牌标和座椅的变化,当辩论失败,沙发座椅和正规的蓝色牌标变成马札和白板手写的牌标,再度失败则变成草席和纸板子,辩论的董事会成员从舒适的沙发坐到了地上。强烈的对比增加了节目的效果,给观众带来搞笑成分的同时也增添了一种悬念,究竟谁会坐到草席上,让传统中严肃枯燥的金融圈的创投节目增添了一些别样的观感。
  节目人设:亟待加强
   在《异想天开》节目当中,人员设置分为三个功能,一个是地方政府机构的代表,这部分人有着政策指导与支持的意义,所以如果从角色的角度,机构人员在节目当中只起到一个帮助者的作用,占比非常小,而且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也不便让其展现过多的个人特性以免影响节目整体的效果。另外两个功能是节目最为主要的,一个是导师,一个是参赛选手。按照真人秀的标准,这两者之间一定要产生一定的戏剧冲突,才能让节目充满张力,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参赛的选手年龄、职业各异,项目各有千秋,产生研发的想法也是有着不同的理由。现场导师与选手互相选择,组成战队,在不断的PK中激荡脑力。为了一个金点子、好项目,导师和机构组成的战队间出现争抢,自然也少不了意见交锋、激烈争执场面,甚至结对子的导师和机构意见相左,戏剧性冲突不断,呈现出完全真实的竞争状态。节目真正脱离了秀场,回归到真支持、真服务的真实表达空间。然而,在这其中导师和参赛选手的个人特点并没有真正地凸显出来。在电视当中塑造人设,就是要通过其语言和行为不断的重复强化达到让人印象深刻的目的。常规赛当中每场基本上要进行三个选手的比拼,三个选手的选择也体现出节目制作方对人设的把控,起码每场要给大众留下一个印象深刻的选手。因为节目中没有采用其他的可以展现选手特点的媒体形式,要想体现选手特点,只能依靠选手本身的言語行为或是其背后的故事来点燃观众的热情。节目每期60分钟,每个选手基本占比是持平的,这样没有偏重的分配看似是赛制的公平,但是要注意的是,观众看该节目的期待心理并不是看体育竞技,而是看寓教于乐,所以即使其中有一些有特点的选手,也如浮光掠影般刚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就已经结束了。
   第二季中则是通过导师之间的辩论对项目进行判定,因为辩论的唇枪舌战常常引起整个场面的剑拔弩张。在第二季与目前的第三季当中,只有一个主体人设被突出,即辩论双方的投资者,董事会的主持人反而因为是双重身份且确实出身于主持界,占据了节目人设的主动一方。而在第一季中双料人设的一方——参赛者,在目前这两季当中彻底沦为了背景。第一季中起码还有多次的自我项目介绍,与导师就产品的讨论,在介绍时不经意带出来的个人经历与故事,再加上一些亲朋好友的现身助力加深大家对选手的认识。而第二季能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做茶园的创业者,也是因为他身份较为特殊,是投资方当中一位女士的先生。所以人设的加强是该节目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随着人设而来的问题就是围绕人设如何打造他的故事,强化他的特点,这些都是在节目打造模式进行内容创作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结语
   作为山西卫视自主创新研发的创业投资节目《异想天开》,因为结合了多方的背景与政策的支持,该节目的社会意义要强于其他纯娱乐节目。为了能让节目获得更好的效果,要在其模式与内容打造上更近一步,要有启智性与精英性,同时又不乏娱乐性与大众性。因此在环节的升级方面要规避缺陷,逐步强化节目的人设打造,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47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