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识别问题分析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内容与技术比较复杂,具具有工程量大且工期长的特点,只有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才能减少不必要经济损失。本文简要分析识别工程造价风险的重要性,重点阐述建筑工程造价风险识别问题与控制措施,以期强化施工企业识别与控制风险的能力,为优化施工效果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支持。
  关键词:工程造价;风险识别;建筑施工
  1  前言
  在先进技术与现代理念的支持下,我国建筑行业得以迅速发展,然而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资源的应用在推动行业进步的同时,也令工程造价大幅度提高,若是施工企业没有提前制定可靠性较强的工程造价管控方案,必然会导致额外成本大量增加,不仅会使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降低,还会提高造价风险。
  2  识别工程造价风险的重要性
  2.1  降低意外发生率
  建筑工程每个建设环节都存在一定风险,由于所有施工阶段都需要资金支持,所以造价风险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增强造价风险识别能力有利于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对有效减少因意外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2.2  促使管理科学化发展
  如果造价人员能够在建筑工程各工作正式开始之前便预估到造价风险,同时针对该风险制定了应急方案、解决方案等计划,便可推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向科学化发展,有利于降低资金损耗。另外,造价人员在制定管控方案时,会对项目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可以强化方案的专业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设计图纸的错误,避免出现返工等现象。
  2.3  抑制投资膨胀
  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管控,不仅有利于降低风险发生率,一定程度上还能平衡社会经济中存在的通货膨胀问题,对抑制项目投资膨胀具有积极影响。投资者为了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普遍重视建设速度而忽视了施工质量,当察觉某工程具有较大投资价值时,甚至会出现争投资的现象,产生的直接性不良后果主要有两种,一是导致建筑工程投资膨胀,工程造价持续性提高;二是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率,给工程多方参与者带来严重损失[1]。
  3  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识别问题
  3.1  缺乏造价控制意识
  施工企业的造价人员普遍存在缺乏造价控制意识的问题,无法有效识别造价风险,更不论制定高效且可靠的管控规划。具体表现为:第一,造价人员多数选择事后被动控制,极少选择事前主动管控;第二,对大、中、重型项目产生的费用进行结算,忽视小项目的必要性;第三,没有按照规定编制某些建设项目,没有将设计图纸上报审批,使得造价管理所具有的承上启下作用未得到全面发挥,容易出现劳动力大量重复的现象。
  3.2  环境情况相对复杂
  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环境因素相对复杂,主要表现在经济、自然、市场等方面。第一,经济环境包括国家政府出台的经济制度、物价变动、银行利率水平等;第二,自然环境主要是指能够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制约的因素,比如暴雨、狂风、雷击等特殊气候,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此外还有地质结构、地下水位等;第三,市场环境指的是价格机制未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要求,制约因素大致为政府的政策性调整、行业应时代要求的动态变化等。
  4  增强造价风险识别能力的措施
  4.1  决策阶段
  由于建筑工程中造价贯穿整个项目过程,因此造价人员若想增强造价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需要对各个阶段的造价进行管理,决策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阶段,加大该阶段的造价控制力度,有利于为降低造价风险发生率奠定基础。首先,造价人员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分析,仔细研究可能会对造价造成影响的各项因素,如技术、市场、政策等,基于工程规模初步制定造价管理方案;其次,了解并掌握施工团队的整体专业能力水平,融合资金成本投入、安全事故等对造价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再者,综合分析居民拆迁补偿费、劳动人员薪资、机械设备引进与维修费等支出性费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当前节能环保的材料与技术加强探究,以此提高造价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最后,要求采购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其他部门员工加以配合,尽量按照造价风险管控方案开展工作[2]。
  4.2  设计阶段
  建筑工程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施工企业想要实现该目标,必须做好造价风险控制工作。设计质量与两种效益的最终获取状况息息相关,因此施工企业应要求设计人员基于现代技术条件与企业经济实力开展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奠定坚实基础。设计人员在正式开展本职工作之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全面把握各项细节,同时参考造价咨询人员与造价监理人员的意见,对设计图纸进行优化。
  4.3  施工阶段
  当建筑工程进入施工阶段时,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受到的自然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市场因素等多方面影响比较大,此时必须做好造价管控工作,否则必然会增大造价风险发生率,轻则提高不必要成本支出,重则因延迟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造价人员此时应对施工阶段涉及到的各个与造价有关的环节加强管理,尤其是材料的采购与储存、机械设备的贮存与维护,另外还要控制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只有切实做好上述工作,才能实现严格控制资金、避免成本超出预算的造价管控目标。
  4.4  竣工阶段
  竣工验收是建筑工程最后一个能够引发造价风险的阶段,同樣需要造价人员引起高度重视,为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保障。现阶段,我国多数施工企业仍然存在“施工结束等于建筑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的错误理念,忽视了竣工阶段在造价风险管理与控制中的重要性。对此,施工企业必须革新各级工作人员的落后思想,要求设计人员、造价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工程施工质量核查团队,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与造价管控规划开展验收工作,在发现某区域需要整改或重修的同时对造价管控规划进行调整,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现前后造价不一的现象。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增强造价风险识别能力有利于降低意外发生率、抑制投资膨胀,促使工程管理向科学化发展。面对缺乏造价控制意识、环境情况复杂等问题,造价人员必须明确各项影响因素,结合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的实际要求,制定合理性与可行性较强的工程造价管控规划,为降低造价风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红平.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J].低碳世界,2018(2):317~318.
  [2] 莫庆琅.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3):145~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71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