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科技创新背景下金融信托与租赁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黎莹

  摘 要: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创新,金融科技作为当下最具普惠性、覆盖面和渗透率最强的金融创新业态,融资租赁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在金融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的金融信托与租赁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已不能完全适应行业发展及满足行业人才的需求,推进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金融科技创新;信托与租赁;课程教学改革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已渗透至传统金融行业多个业务板块,成为创新金融业务的助推器。近几年,不少信托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已经开始和金融科技型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在行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人才短缺依然是制约信托和租赁行业发展的短板之一。在金融科技创新推动行业专业能力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以符合行业人才需求为目标,金融信托与租赁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探讨意义。
  1 金融信托与租赁课程性质
  金融信托与租赁课程是适应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及对外开放的需要而设置的一门金融类专业必修课,属于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应用型课程,涉及金融、贸易、法律、财税及投资等专业知识。对金融类专业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综合性金融理论知识很重要,是金融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在金融科技创新的背景下,为培养具有金融租赁和信托知识的专业和技术人才,通过金融信托与租赁课程,充分融合理论和实践,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懂得结合理论分析业务和实务操作,适合信托公司或金融租赁公司的实际工作要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2 金融信托與租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教学内容滞后
  金融信托与租赁课程高质量教材较少,大部分教材关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业务相关知识依然停留在经典案例上,并未根据时下发展状况进行修改或更新,且整体侧重于介绍西方国家的理论和业务模式,弱化了当下我国信托与融资租赁行业内容。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无处不在,信托科技、租赁公司持续推出创新金融+运营业务模式。金融业是实践性强的行业,教学内容并未及时针对金融创新进行理论和技术性内容升级,缺乏时效性,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导致金融类专业学生缺乏对最新专业知识结构的掌握,同时也不符合行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
  2.2 课程教学手段传统
  金融信托和融资租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综合业务实践性,而当下多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并未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引起重视。教学手段依然以课内教学和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填鸭式”的教学致使学生习惯性套路化学习理论知识。大多数开设本课程的高校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授课教师缺少或无相关行业领域的工作经历,无法将实践教学充分融入实际教学中,即便设置实践项目教学,时间也相对较短。因此,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务能力,最终导致课程教学目标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
  2.3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及主理论教学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金融信托与租赁课程的考核方式简单,主要以学期期末考试为主,仅关注卷面结果,未考虑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单一的知识评价模式致使学生忽视了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不善于思考和积累扩展知识面。因对理论知识只是表面的认知,弱化了实际业务操作,从根本上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对本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和专业知识水平。
  3 金融信托与租赁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金融和科技的结合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趋势,金融科技创新也涉及高校人才培养规划。在市场和行业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教学内容不能仅依赖于更新速度有限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市场发展现状,向学生传递最新的行业形势以及业务实践知识。在本课程教学内容上,应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除了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增加产品项目设计环节等,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增强应用性。此外,本课程教材尽可能择优选择,侧重于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和新出版的教材。当然,也可以组建课程建设小组,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调整教学内容,规划编著专业教材。
  3.2 优化课程教学手段
  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以教师基本理论讲授为辅,学生自主学习实务性强的章节知识,并设计实验项目(如设计信托科技产品、创新融资租赁运营方案等)为主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通过具象化的实训教学内容,培养和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够切身认识和体会信托和租赁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业务技能。
  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高校可引进业界业务精英走进课堂,弥补师资能力不足,避免信托和融资租赁人才培养中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当然,学校应尽可能推进与业界的多元化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借此平台,可以让授课教师有机会进入信托租赁公司接近业务第一线,加快推进双师型教师的转型培养,提升课堂教学师资能力。同时,可通过项目驱动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仅能适应行业人才的现时需求,还能强化对行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3.3 课程考核多元化
  为切实改变传统“一考”的集中考核方式,增强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和多元化,本课程考核从课程开始到课程结束实行全过程考核。除了期末考试以外,将学生小组主题发表讨论的参与程度、实践项目的设计和操作能力等均纳入课程考核范畴。课程总成绩结构由原本的平时成绩30%、期末笔试70%,调整为平时成绩20%、实践考核30%、笔试50%。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最终的期末书面考试不应占过大比例,应让学生更重视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提升课程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苗绘.金融信托与租赁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01).
  [2] 唐思.金融创新背景下《信托与租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传媒教育,2019.
  [3] 穆红梅.基于行业需求视角的高校融资租赁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1).
  作者简介:黎莹(1985—),女,重庆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应用金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8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