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红树林湿地的退化与修复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成林

  摘 要:本文通过对红树林湿地在景观、生态、防灾、经济等方面的价值进行说明,对红树林湿地在物种多样性减少、生态破坏、面积减小等方面所面临的严峻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体现红树林湿地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广东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湿地及湛江红树林为例,总结和提出一些例如控草还林、部分地区封闭育林、构建人工红树林湿地处理系统、严格管理等修复方法,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一些关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甚至能加入保护和修复的大部队中去。
  关键词:红树林濕地;重要价值;退化原因;修复方式
  0 引言
  红树林湿地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群落为核心的一种特殊的海洋湿地类型,兼具陆地和海洋生态特征,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生态过渡区。[1]
  1 红树林湿地的作用
  红树林湿地是滨海湿地最宝贵的形态之一,它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缓冲和过渡带,也是无数底栖生物和海洋生物的理想家园。红树林产生的有机物40%会通过凋落物的形式回馈给滩涂和海洋,为生活在这里的生物提供大量的食物来源,对生物多样性起到很大的保护和促进作用;而红树林也给周围的渔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他们不必再去深海捕捞,避免了许多悲剧和冒险。
  另外,红树林更有“消浪先锋、海岸卫士”的美称,因为当它们成年后,每100米宽范围内的红树林就可以达到80%以上的消浪系数。这里有两个很好的例子:一是20世纪80年代广西沿海遭遇了特大风暴潮,合浦县的海堤七成以上被冲垮,剩下幸存的外围几乎都有红树林分布。21世纪初,印度洋海啸袭击了周边12个国家和地区,死亡20多万人,而印度的一个小渔村却因为海岸边一片葱郁的红树林逃过一劫。
  再者,红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湿地中特有的一种常绿植物,能营造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景观效果。红树林湿地也有相当好的净化作用,这一作用不仅对海水很显著,将处理达标的工业废水在人工湿地中过一遍也能起到深度处理的效果。
  2 退化的现状及原因
  2.1 红树林湿地面临的现状
  有这样一个可怕的数据:60多年前,我国有25万公顷的红树林,而如今其中73%都消失了。那些失去红树林的滩涂浅滩再也留不住营养,再也得不到来自凋落物的馈赠,这使得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有些物种濒临灭绝或者已经灭绝:“活化石”鲎越来越难见到,聪明美丽的中华白海豚数量也让人悲观,美人鱼的原型儒艮更是几乎绝迹;附近的渔民需要到更危险的深海海域进行捕捞,收获却不再令人满意。那些失去红树林的村庄再也得不到来自“海岸卫士”的庇护,台风或者海啸等的危害程度也将大大加深。
  2.2 红树林湿地退化的原因
  关于红树林湿地的退化,首当其冲要受到谴责的就是我们人类自己。过度的砍伐和捕捞养殖,让红树林的葱郁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大量围海造陆、兴建港口码头,剧烈压缩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存空间;还有许多临海工业、滨海新区,带来大量污水、工业残渣排放,最终造成整个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崩溃。
  还有一些客观外在因素,比如海平面上升也对其有一定影响,但红树林自身是有应对方式的:“搬家”,寻找新的栖息地;而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硬质驳岸和养殖区诞生,红树林无处可去,只能不断缩小面积直至消失。再比如外来物种入侵,这几年南方地区最让人头疼的是互花米草,它原本是为了固滩护堤才引入的“舶来品”,在海岸线侵蚀最严重的江苏进行试种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是被大范围推广。但南方各省舒适的生存环境使其大量繁殖,疯狂吸收土地养分,以致周围寸草不生,危及红树植物的生长。另外,还有气候变化、泥沙淤积、海浪侵蚀等因素,情况不容乐观。
  3 修复方法
  面对当前红树林湿地急剧减少的严峻形势,最治本的办法就是限制人类活动,严格管控,再佐以人工促进恢复,封闭育林。但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全然封闭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我们得采取一些折中的方式,即封闭育林与对外开放的地区同时营建,创造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微妙平衡点。
  在这里以广东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湿地为例。[2]首先,针对南沙工业园废水的排放,当地利用红树林显著的净化作用,采取在人工湿地中对处理达标的水进行深度处理,然后再排入自然水体的方式,为南沙自然湿地增加了一道防线,达到了无害化与资源化的统一。其次,针对红树林植被的减少,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红树为主要恢复树种,再引进外地适应性良好的红树树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对少部分非潮汐生境也进行了树种的针对性选择。再次,针对鸟类生境营造,结合其对栖息地和食物的需求,在红树林区域内营建大量滩涂、浅水塘,重建岛屿,为鸟类越冬提供良好条件。最后,针对入侵物种互花米草,采取“刈割——乡土植物种植”的技术防治,即控草还林,在割掉互花米草后马上种下速生能力极强的秋茄、桐花树等品种,目前为止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也是一片很早就开始生态修复的红树林湿地。但与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湿地不同,它是作为自然保护区来进行营建的,人类活动也相对更少一些。曾经大范围的围垦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和工农业污染、病虫害等,让这片红树林湿地不堪重负;但好在当地政府部门及老百姓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开始规范养殖活动,加强红树知识科普宣传,并且明确各项权责,而具体的营建措施就与南沙红树林湿地比较相似了,在此不多加赘述。如今,该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面积在各部门及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恢复到了7800多公顷。
  在两处红树林湿地的修复工程中,最有针对性的一个方案即控草还林,这是根据当地难以治理的互花米草提出的,在北方就又要另说。封闭育林则用在人类活动少的区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它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尽量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而与封闭育林相配套的,就是构建一些对外开放的人工湿地区域,承载适当的人类活动,如深度净化水资源、合理红树林养殖、旅游观景等。此外,还有一些针对当地物种多样性提出的方案,如营建鸟类专属板块生境、红树植被恢复、加强宣传等就不多做赘述。以上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恢复红树林生态环境的方式,但最重要的,还是严格执行和明确权责,否则像21世纪初的湛江红树林湿地,各个部门“踢皮球”,无人愿意行动,那再好的方案也是白搭。这无疑是两个比较成功的案例,能给其他亟待修复的地区提供借鉴,也证明了在红树林湿地中同时营建对外开放区域与封闭保护区域的可行性。
  4 结语
  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大面积红树林湿地持续消失,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那条被红树林保护起来的海岸线岌岌可危,不知道哪天就要消失在滔天的浪潮或者狂暴的台风中了。红树林湿地修复势在必行,一些先进的地区已经开始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成果。红树林本就应当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不能让它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要放眼未来,为后代、为可持续发展谋福祉。
  参考文献:
  [1]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DB/OL].中国数字科技馆.
  [2] 马广仁.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7:173-176.
  [3] 芮晨晨,祁守金,黄磊磊.对城市开放式公园的景观设计探讨——以南京鱼嘴湿地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90-91.
  [4] 程涉,卢鑫昱,胡海波.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研究——以太仓市金仓湖湿地公园为例[J].设计(上),2018(11):30-32.
  [5] 张秀,熊瑶,胡昕.郊野公园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南京星甸湿地公园为例[J].大众文艺,2018(20):45-46.
  [6] 但新球,廖宝文.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和主要威胁[J].生态环境学报,2016(07):1237-1243.
  [7] 钟巧虹,徐顺毕,周超.德清下渚湖湿地博物馆室内概念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0):98-99.
  [8] 赵培霖,王玮.海绵城市建设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J].大众文艺,2018(12):49-50.
  作者简介:王成林(1998—),女,本科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汤箬梅(1980—),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8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