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孟炜
摘 要:古诗词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古诗词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挑细选的名品佳作,对高中语文古诗词进行鉴赏,不仅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2-010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093
从高中语文的教材安排上来看,古诗词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价值,古诗词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古诗词的写作背景、社会文化等距离现在社会年代久远,因而就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就必须要解决目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高自身古诗词的教学能力。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古诗词鉴赏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古诗词鉴赏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因为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从高考题型上来看,古诗词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和古诗词鉴赏两部分,但是由于考试的范围以及题型的设置都相对固定,教师往往会按照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包括答题技巧、必考点、易错点等知识内容,学生只要进行记忆和背诵即可。另外,这也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够,不能将其内化于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因此,教师总是在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整首古诗词以及字词讲解等教学重点,反而忽视了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固化
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其实就是学生对古诗词的一种个人理解行为,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的个体存在,因此每个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就会因人而异。但是,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學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给学生总结出一套古诗词鉴赏的模板,以求在语文考试中能够拿高分。这种固定化的教学方式正在扼杀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完全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学生的情操得不到陶冶,古诗词的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三)学生自身的学习目的性不强
相比于普通的语文课文,古诗词虽然字数相对较少,但是内容却无限丰富,加之古诗词距离学生的现代生活年代久远,其表达方式、字词意思等也都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学生不借助工具书,就很难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因此,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的心理。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方法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营造是古诗词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乐之”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古诗词鉴赏的教学课堂是沉闷的、压抑的,那么学生就会处于一种呆板木讷的状态,当然学习效果也就不会理想。因此,教师就要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心情愉悦地进行古诗词鉴赏,这时候,学生才能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且保证学习效果的良好。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有很多,这样一来,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古诗词也是如此,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时候,要努力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不可给学生提供“模板”来限制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古诗词中描述的意境并不会直接展示在学生眼前,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才能在脑海中形成相对应的意境,并从意境中体会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表达,并且学生在想象的过程,想象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其中就包含许多景色描写,正是这些景物描写,才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凄凉的心境。可是从景物描写到情感体会的过程中正是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发挥作用,一旦学生的想象思维受到限制,那么对于整首诗的学习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善于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堂教学再也不用只依靠教师口头进行传授,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来完成教学活动。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多媒体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形象、生动、具体的图片、视频等的展示,就可以有效地开拓学生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对古诗词的鉴赏理解。
参考文献:
[1]何万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及改善策略[J].甘肃教育,2018(3).
[2]王毅.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6(6).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孟炜(1982.7— ),男,汉族,甘肃武山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9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