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机构发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养老问题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单单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时,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严重。本文通过对于粤西典型村庄的走访调查和收集查阅国内外有关社会养老的研究资料,探究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对机构养老在农村遇到的发展困境进行简单的原因分析,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机构养老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基建;社会养老;养老机构;政府职能;养老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13.26%,比第五次人口普查,10年间增加了1.91个百分点。而据2015年人口发展报告,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到了2.22亿人,占到了总人口的16.1%,比2014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仅从2010到2015这六年间,老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就已经增长了2.84%,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比重继续提高,说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在进一步加深。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养老问题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单单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农村老龄化人口占15.4%,城市老龄化程度则为7.7%,农村老龄化远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高龄化、病残化和空巢化,再加上人口红利过后,人口流动带来的未来向农村的人口回流,农村的養老压力将远大于城市。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和观念现代化带来的人口流动和家庭小型化、核心化对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提出极大的挑战,而作为家庭养老重要补充的社区养老却在农村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未备先老”的困境。农村养老压力不断增大,农村的社会养老需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2017年3月6日, 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其中提出了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而与社会养老需求不断扩大和国家号召相背的是,农村的养老机构的发展却呈现出不进反退的趋势。是什么导致了农村养老机构的“逆行”?农村养老机构在农村养老体系中该如何定位?
2 粤西地区农村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2.1 粤西地区养老机构发展及现状描述
广东粤西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广袤,粤西农村敬老院兴起于2004年到2006年左右的政府号召,由村民自筹和政府补助建设而成,是一种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只招收符合条件的五保老人。五保老人指生活在农村中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是农村中最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但即便是生活难以为继的五保老人很多都不会选择入住其中。通过与粤西湛江市某镇政府的访谈与项目组实际走访调查得知,镇上的敬老院基本都无实际工作人员,处于荒废、无人监管,甚至直接挪作他用的情况,并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对农村公共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农村老年人在实际上并没有家庭养老模式以外的选择。
2.2 粤西地区农村养老机构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我国是一个以孝为先的传统大国,孝顺父母赡养父母被认为是年轻人的责任和义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一方面部分老人会觉得去机构养老就表明自己“被遗弃”“没人养”,因此在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条件差不多,甚至在家庭明明已经不堪重负时,仍然会坚持留在家里养老。另一方面,也有少部分的老人提出了对自身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舆论压力的担忧,如“你的孩子真不孝顺真没用把你送去敬老院”“被送去养老院了,是不是他的子女不要他了”之类的话语,为了防止给子女造成不孝的负面效应,减少外界对自己和家庭的舆论压力,都会放弃去敬老院养老这个念头。
同时,一如乡土中国中所描述的差序格局,农村地区往往都依旧保留着传统的亲戚邻里关系网络,农村里面自发性的邻里互助养老和“抱团”养老趋势明显,亲戚邻里之间相互照应帮助,在农村里面十分常见,有许多的五保老人,虽然自身没有家庭、没有子女,但也依旧可以投靠在其他亲戚家里。
而就农村养老机构本身而言也存在着极大的不足。
农村敬老院的运营发展几乎都是“各自为政”的状态,每个村子独立的管理运行着自己的敬老院,和镇政府也没有太多的关系,农村的机构养老呈现碎片化的发展状态,这导致了农村养老资源难以被充分地利用。有些村子相对经济条件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五保户的数量少,或有亲属家庭经济可以支持,因此敬老院需要供养的老人少,只能成为摆设或者用作其他用途,久而久之造成敬老院的荒废。但是与之相反,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村子因为基础设施差,敬老院年久失修,尽管五保户数量较多,但是敬老院的设施不足以支持老人的正常生活水平。有些更为贫穷的村庄,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村里养老压力大,有多户五保户,但却没有敬老院。
在走访的农村敬老院中,几乎都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护理人员,硬件条件有限,服务水平不高,医疗等配备水平更是不足,大多数敬老院所处地段较为偏僻,位于村尾或隐藏在偏僻的街道,甚至不少当地人都不清楚敬老院在哪里。分布的偏僻也给入住老人造成许多生活上、外出上的不便。这些敬老院与为老年人提供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真正敬老院的定义相差甚远,它们的建立仅仅是为五保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可供居住的地方,但农村家庭基本都由自己建房,政府前几年也有过补助五保户建“单人房”的政策。这些都让仅提供住房的农村敬老院在农村显得意义不足。同时少量一两个老人住在一个院子难免觉得孤寂,部分五保老人自理能力较差,住进敬老院也无人照应照料,反而不利于安心养老,因此很多老年人在敬老院居住一段时间之后也陆续搬离,大部分农村敬老院也就只能慢慢荒废。
敬老院建设资金和相关专业人才的不足,以及养老服务责任主体不明,养老机构和设施总量供给不足,养老服务布局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管理弱化及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等等,这些都是敬老院在农村发展不起来甚至面临着废弃的境地的直接原因。国家政府针对这些问题也在2011年12月出台了第一个社会养老服务的专项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这项规划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养老机构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在政策上推进了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和发展。然而在实际的走访中发现,当地的政府和村委对五保户的关心和慰问不足,而村子工作自主性较低,养老工作几乎完全依靠政府工作推进,村委即使有所关注也很难真的为其解决实际问题。村民群众对于五保老人供养事业也很少参与,较少外部的社会组织对五保户进行慰问关心,大多数以学生组织为主,能力有限。在政府“放弃”了对农村养老机构更多的支持后,敬老院的建设就基本陷入了停滞,乃至发生了倒退。 这些农村敬老院与政策出台时目标建立的敬老院相差甚远,仅提供了一个住宿的地方,难有一位专业的护理人员。政府自身对农村养老机构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政府收走当地村委的财政自主权也让各村很难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自我调整。特别是2012年前后,政府又出台政策补助五保户修建“单人房”,敬老院只能进一步地落寞。使得农村敬老院并没有能很好地介入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当中,发挥应有的养老的功能让老年人享受到相应的养老服务。农村养老机构如果不能从管理和功能服务这两个基本点进行完善,不能完成从仅提供居住单一功能向提供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功能全面发展的转变,机构养老模式的优势就不能在农村老年人多种养老模式的选择中突显出来,老年人也就不会有选择机构养老的倾向,养老机构也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 粤西地区农村养老机构发展方向浅析
湛江地区位于广东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支持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社会养老的发展滞后,甚至很多方面都还是“无”的阶段。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人只有在较低层次需要满足以后才会考虑较高层次的需要,但是如今湛江乃至整个粤西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尤其是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低,很多村民自身的温饱需求都未能完全解決,因此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更高层次需求并没有多少购买能力,有效需求很低,同时很多村子或地区连低端养老机构等最基本的社会养老基础都发展不足,或许湛江及粤西地区未来养老机构发展的重心更应该放在完善农村基础养老设施建设上,而且大部分农村老年人都有乡土情结,他们大部分会更加倾向于“在家门口养老”,要他们离开熟悉的环境和社会交际网络去市区这些大型养老中心养老也有较大的心理阻力。如此看来,“高端大型”的养老中心也不会是他们有能力选择的养老方式,因此湛江市也应及时明确机构养老在自身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定位,应该更脚踏实地地、因地制宜地进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养老新模式。
3.1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现阶段想要让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机构真正地发展起来,就不得不讨论政府在农村养老建设体系中的定位。如今社会养老市场发展刚刚起步,还十分不完善,产生的影响力非常有限,期待通过引进市场或社会力量来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养老,解决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社会养老压力是不现实的。这也就表明了政府和国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养老建设中的角色不能缺失。要发展养老机构,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养老发展在财政上的关注和扶持,完善养老机构建设,加强管理。镇政府应适度下放村委在养老方面的财政自由权,允许村资金上交过程中保留一部分用于该村的惠民建设,方便能够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养老设施建设。
3.2 明确机构养老定位
在政府最新的号召中,将要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机构养老是否真的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际上,传统观念和舆论压力、亲戚邻里互助关系网络、基本住房保障的实现,包括农村“活到老,干到老”的劳动风气等因素,极大地削弱了传统的收养供养模式的敬老院在农村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应当看到在现阶段下,养老机构在农村养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如在城市,农村机构养老应当只是一种对于主体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辅助”作用。
3.3 集中资源,统筹发展
改变过往盲目号召,各自为政,各村建设的思路,集中资源以某一中心村为辐射点,修建养老机构集中供养,提高入住率。一条自然村的入住数量有限,但整合附近多条自然村却能达到一定的规模。选取基础设施较好的村庄修建养老机构,“村村通公路”工程之后,村与村之间的交通愈加便利,让跨村的集中养老成为可能。敬老院入住人数达到一定量,便可集中资源,进入良性运行。
同时统筹管理农村养老机构,建立由上至下垂直管理的养老机构体系,更好地把农村养老事业纳入国家和政府统筹和规划,让政府在农村养老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农村养老机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4 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
第一,发行社会福利彩票,吸纳社会慈善资金,提高村镇养老资金周转灵活度。第二,委派志愿者团体落户和引进社工机构。由于农村老人子女外出工作,在家时间少,情感性资源的家庭资源缺失,同时敬老院仅关注老人身体上的问题,较少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而志愿者和社工进驻到农村敬老院,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白。第三,进一步完善市场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为农村社会养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助力。
3.5 发展完善更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农村敬老院基本仅能提供住处给老人,而农村大部分老人并不缺少居住的地方,但他们因为身体多少有些健康问题,或独自在家,感到孤寂,最迫切需要的是医疗支持和精神慰藉。养老机构在保证基本的供养床位和功能的基础上,应当发展更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以有偿和补助结合的形式,更多地发展外派性的养老服务和养老活动,如定期上门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保障等,以老人自身的住房为机构活动开展的空间,帮助农村向现代的居家养老转变,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质量,切实地发挥出自身在农村养老体系中的作用。
3.6 活用农村当地资源
在外来资源难以进入的情况下,农村机构养老的自立更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组织农村闲散人士和妇女,以及自理能力较强的中老年人弥补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不足;乡村学校亦可与周边的养老机构合作,长期举办一些慰问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弥补志愿活动的不足。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机构养老本就是一种集体养老形式,农村的抱团养老和互助养老可视为养老机构发展的一种雏形,农村养老敬老机构的形式可以顺应农村抱团养老的趋势,利用好农村的宗族资源和邻里互助关系,完成自我创新。 3.7 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村委、基层政府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正确的现代养老观念,消除对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的成见,令老年人意识到进入养老机构养老也是一种十分正常的养老选择,年轻人也不应对此而有太多的心理压力。
4 结语
从两千多年前中国第一次出现“孤老院”这种机构,第一次产生“社会养老”这个概念的时候开始,政府就从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当今农村的社会养老也是因政府介入而兴,退出而落。现在养老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市场的力量难以触及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独特的乡土情结和较困难的经济、交通等状况,也让以城市为核心,辐射农村的现行养老建设体系难以产生足够的成效。这些都决定了政府在当今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农村社会养老体系中的地位不能缺失。
随着传统养老观念在农村的逐渐淡薄及老龄化的日益加重,机构养老在农村将会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但只能提供住宿的简陋的农村养老机构也并不符合我国农村老年人真正的养老需求。面对这样不同于城市和外国的农村养老形势,敬老院应改变收养和供养的传统农村机构养老模式,尽量增设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突出机构养老的特点和优势,才能真正地将机构养老介入到农村的养老体系当中,结合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建立符合农村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缓解农村养老压力。
[参考文献]
[1] 陈友华,艾波,苗国.养老机构发展:问题与反思[J].河海大学学报,2016(06).
[2] 黄闯.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运行:自我发展与支持体系[J].重庆社会科学,2016(02).
[3] 陈雷.民办养老机构优惠扶持政策实施评估研究——基于公平性与有效性视角[J].云南大学学报,2016(01).
[4] 吴玉韶,王莉莉,孔伟,董彭滔,杨晓奇.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5(08).
[5] 乐章,刘轶锋.民营养老机构政府扶持:研究进展与若干争议[J].学习与实践,2016(04).
[6] 崔树义,田杨.养老机构发展“瓶颈”及其破解——基于山东省45家养老机构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7(02).
[7] 夏柱智.以地养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选择[J].南方人口,2018(05).
[8] 敖翔.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J].南方人口,2018(04).
[9] 王萍,王靜,连亚伟,李逸明.几辈同堂更幸福? 农村老年人家庭结构变动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8(04).
[10] 徐晓君,李强,薛兴利.农村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的问卷调查[J].人口与发展,2018(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0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