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实现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看到,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被拉大,农村人均收入和城市人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大力推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了更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应该更加密切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为此,有必要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作用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农村事业的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就高度重视农村发展问题,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了更好发展农村经济,各领域的专家都不断建言献策。有些专家提出要加强农村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让农民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形势并不是很乐观,人力、物力、财力都比较缺乏。如果要实现乡村振兴,单靠农村内部的力量往往很难做到,必须动员城市的力量来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从这点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其农村问题更加突出,更加有必要协调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个重大战略,尽管在具体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内部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都强调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效解决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在原来的城镇化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随着国家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工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城市化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有必要进一步推行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让农村过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来,有效解决城镇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展现出了强大的政策生命力。为了更进一步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又进一步提出了要发展新型城镇化,不但要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规模,还进一步强调人的发展,强调农村人口市民化,让城镇发展和农村发展有效统筹起来,不断提升城镇化的品质。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非常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谋求新的职业,在城镇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會,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人多地少的问题,为农村劳动力增加更多的创收机会。此外,通过城镇经济的持续增长,可以为农产品的销售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市场,实现城镇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反哺,提升农民的福利水平。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的城镇经济得到了迅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的收入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为了有效降低农民的生活负担,已经取消了农业税,农村医疗体制也不断得到完善。这些成绩的取得和中国城镇化发展是脱离不了关系的。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有其独特背景的,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镇经济对农村经济进行了有效的反哺,“三农”问题确实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农村经济薄弱的现象还是依然严重,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加剧的现象。很多地区的生产条件比较恶劣,农产品的收益往往非常有限。一部分农产品受到外来农产品的冲击,出现了收不抵支的现象。此外,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村人口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老年人和儿童的比例比较高。人口结构的改变导致农村生产力下降,村民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
  3 新型城镇化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实现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3.1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投入更多的力量,争取获得更大的胜利
  农民脱贫对取得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后胜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乡村振兴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激活农村发展的活力,让农民看到生活的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不是让发展条件比较好的乡村更加锦上添花,而是为全国农民雪中送炭,给那些缺少进城机会的农民提供更多的生活保障。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生产结构也相对比较单一,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从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不能过于依靠抽取农村资源来发展城镇经济,应该为农村经济发展留下必要的资源,还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政府在投资过程中,也应该向农村地区倾斜,给予农村地区发展更多的优惠,让科技人员和创业人员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帮助。
  3.2 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
  当前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青年村民住房县城化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人们抛弃了农村生活的观念。在一个信息发达、人口流动比较大的时代,年轻人的追求不应该受到指责。但有一部分的村民的选择并不是非常的理想。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城镇人口的消费支出是普通农村人口的两倍以上,然而很多农村青年的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其消费的需求。因此,很多农村青年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城市生活的道路。很多家庭由于盲目追求城镇化,因此背上了不少的债务。
  4 新型城镇化战略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基本策略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乡村振兴工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其中包括了组织问题、资源分配问题、社会生产问题、市场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合作。
  在政府和市场合作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两大战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解决其中深层次的问题,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为了对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进行重组,就需要调动起各方面的力量,从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做好顶层设计,这个工作只能交给政府来做。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虽然不能通过强制手段来进行分配,但政府应该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如果政府没有做好引导工作,让市场自由进行选择,乡村振兴的目标恐怕难以达到。   政府发挥出对市场的带动作用,为振兴乡村带来更多的动能储备。为了有效做好乡村振兴,一个关键问题是需要保证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让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当中,不应该采用强制的方法,否则无法长期保持投资的热情。在资本对市场的选择过程中,最先看重的还是是否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弱势特征还存在的情况下,不能将实现乡村振兴寄托在社会资本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尽可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有效借助政策的设计,给资本进入乡村产业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这样资本才会更加主动进入到市场当中。从长期的发展来看,随着政府相关产业支持政策的到位,社会资本进入乡村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乡村环境和城镇环境之间的差别也会越来越小,农民慢慢会变成让人羡慕的职业。
  强化乡村公共服务的责任,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短板。公共服务的创立责任在政府,而不是靠民间。随着国家对农村社会发展的不断投入,很多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公共服务项目陆续在农村落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居民醫疗保险、水利工程、旱厕改造等公共服务项目的实施,让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受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和乡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以九年义务教育来说,很多农村小学已经建设了比较坚固、漂亮的教学设施,但师资水平却远远不足。很多农村幼儿园教育也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合格的幼师非常缺乏。很多农村居民为自己的孩子着想,不得不承担非常高昂的学费将孩子送往城镇上学。
  抓好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城镇化是符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其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应该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科学性,避免规划过于超前。其次,要学会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来进行引导,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鼓励农民积极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落实好城镇户口政策。第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要求,来进行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功能,提高城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有效促进城镇化战略的实施。
  积极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一是提高农业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了让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发生转变,就要改变过去固有的思想观念,将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我国农产品面临的出口问题越来越严重,有很大原因是质量问题造成的,这需要我们将产品的质量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树立良好的形象。二是加大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力度。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土地有比较大的浪费和毁坏问题,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采用严格的制度来避免毁坏田地的行为,并且基于生态保护的原则大力支持农民进行造田工作。
  由于乡村经济自身的属性,导致资金使用的风险比较大。因此,要使金融政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做好相关政策的配合。除了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外,各种公共服务供给政策也应该及时到位,不断增强信贷投资的信息,让信贷资金充分发挥作用。财政资金可以用于信贷资金的风险补贴,形成经营主体、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三方联动机制。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乡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进一步发展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应该努力协调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让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发挥其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未东.新型城镇化中农民获得感实现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新产经,2018(11):17-18.
  [2] 史丽萍.以科技创新引领“一带一路”沿线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J].农业经济,2017(06):22-23.
  [3] 石玉.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9-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1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