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目标,“教育”必不可少地在其中扮演着基础性的重要角色。农村社区教育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当前苏北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存在位置缺失、意识淡薄、投入不足、师资匮乏等一系列困境,在实践中把强化社区教育中心服务职能、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加大社区教育投入、设立农村社区教育师资人才库,作为农村社区教育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略,对提升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振兴乡村的总的战略实施目标,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总体要求是要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农村社区教育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以全体社区居民为教育培训对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苏北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进程中,正视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困境,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践,致力探寻农村社区教育在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中发挥积极有效作用的现实路径。
  1 发展困境
  1.1 农村社区教育位置缺失
  社区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吴遵民主任坦言,社区教育本质而言,仍属于“三无”教育,即无身份、无地位、无专职人才培养。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有专家认为这与一系列围绕社区教育展开的历史内涵和肩负重任不相符。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社區居民素质的重要路径,社区教育位置缺失在苏北农村更显示其独特性。近年来苏北农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配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推进农村现代文明建设,苏北地区的徐州、宿迁、淮安、盐城、连云港五市在广大农村相继展开“文明社区”“安全社区”“健康社区”“生态社区”等各类示范社区创建,并将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安全意识、健康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列入创建工作指标体系,街道、镇(区)综治办、派出所、卫生院、农经中心等相关部门相继送教下乡,在社区街道、村(居)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内容涉及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环境保护、健康教育、生活休闲等许多方面。但在实践中,这些名副其实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大都没有社区教育中心的参与,而是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农村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苏北许多地方还没有得到政府各部门的广泛认可,作为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尚没有融入到社区治理中,农村社区教育仍处于一种自我发展状态。
  1.2 农村社区教育意识淡薄
  社区教育具有创建社区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社区成员文明素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功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苏北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等到了完善,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毋庸讳言,农村社区居民素质及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要落后于经济建设和其他建设,绝大多数社区居民都没有形成主动接受教育的意识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不少居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社区教育,更看不到社区教育和自身成长和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调研显示,在盐城、宿迁等地农村社区居民能够把学习视作一种生活方式和手段,作为生活有机组成部分的占比不到4%。有96%的社区居民把教育窄化为学校教育,其中又有97.5%的居民把学校教育窄化为认知智育。当前农村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是,读书是小孩子的事,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成人再学习没啥用了,居民人均年阅读量不足1册,家庭藏书除了小孩学习的书本和教辅资料外,职业技能类、文化素养类书籍几乎没有。手里拿着象征现代文明的手机,讲着满嘴的粗话脏话,在农村较为常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其身则不愿学习,在农村亦不足为奇。在教育消费上,除小孩上学需要费用外,家庭没有其他教育消费支出。85%的村(居)都建有农家书屋,但利用率极低,有不少图书成为摆设,落满了灰尘。
  1.3 农村社区教育投入不足
  财政性投入是当前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的主渠道。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经费投入不足是苏北农村社区教育的普遍状况。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苏北五市农村常住人口3029.23万,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合计总投入5369.94万元,人均不足2元(见下表)。
  由于投入不足,农村社区教育普遍存在场所狭小、设备简陋,办学特色不明显,缺乏必要的实训基地。社区教育中心作为独立的办学实体,苏北不少地方尚未完全落实到位,有的社区教育中心以资源整合的名义,或依托文广中心、或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或依托中小学校,在这些单位增挂“××镇社区教育中心”校牌,共享这些单位资源,运转社区教育中心日常工作。村民学校也是在所在村(居)党群服务中心增挂一块门牌,借助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开展有限的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中心或村民学校教学用专用教室、计算机房、图书室、阅览室以及棋牌、球类等活动室,都显得缺乏。徐州、连云港、淮安等地不少地区社区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尚未启动,远程网络学习实现全覆盖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示范基地建设成效不明显。
  1.4 农村社区教育师资匮乏
  社区教育是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教育培训活动,对师资需求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既有文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又有职业技能的培训提升;既有群众性的科普知识普及,又有单项科目的个性化辅导;既有强身健体技能能力的培养,又有琴棋书画情感的陶冶……涉及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科目,不下几十项。调查显示,社区青年人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愿望强烈,主要青睐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选择前瞻性和实用性学科知识特点突出;社区中年人倾向于计算机、健康与卫生保健和外语,渴望通过学习,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调节和优化;社区老年人主要选择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安全、赡养、医疗保健、心理调适等休闲类课程科目,而且他们希望参加没有压力、较少功利性的学习活动。目前苏北农村社区师资的现状是,师资数量不充裕,学科不配套,许多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只能根据办学能力及师资状况,安排有限《中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小学生家庭教育漫谈》《婚姻常识》《家政服务》等教育培训活动,大部分课程因师源无着落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实践探索
  社区教育方兴未艾。苏北徐州、盐城、淮安、宿迁、连云港五市在大力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新形势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整洁优美环境的常态化保持成为困扰农村社区治理的一道难题,有不少地方创建文明镇村、文明社区,创建期间村庄整体环境“水清、岸绿、景美”;而创建工作结束后,河道、水渠、沟塘就又漂满了生产、生活垃圾,脏、乱、差的现象又依然如故。以何种路径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社区环境,使得“水清、岸绿、景美”得以常态化保持,苏北地区的村民们在切肤之痛中意识到农村社区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密切关系,开始了加快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探索实践。
  2.1 强化社区教育中心服务职能,推进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
  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的基础和源头,这是“两社”的共识,也是社区治理深度推进的重要途径,是“两社”共同努力的方向。苏北农村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创建,催生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加快了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进程。他们以治理社区脏、乱、差环境为突破口,通过举办卫生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卫生环保常识,提高了社区居民自觉爱护、保护生活生态环境的意识。受此启发,他们把强化社区教育中心服务职能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了社区治理体系,体制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的社区教育协同治理的格局,改变了长期以来社区教育由教育系统“独家独户”支撑维系的局面。在政府各部门的配合下,社区教育中心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社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推广致富实用科技,开展基层民主法制教育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社区教育日常工作,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和路径。盐城、徐州等地农村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和单位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将社区教育与“美丽鄉村”建设相结合,既是社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社区教育培训项目的指导者,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引路人。
  2.2 大力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浓厚社区教育氛围
  增强农村社区居民自主学习意识,浓厚社区教育氛围,必须大力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配合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的实施,苏北五市上下联动,以项目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学习型个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镇村、学习型城市创建,引导社区居民自觉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逐步使社区居民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淮安、盐城等地注重加强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居民在共同体这个大家庭中,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享受着学习生活的乐趣。宿迁、连云港等地利用社区学习苑、家长学校、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十九大精神、传递党的富民政策信息、普及秸杆还田等科普常识,并结合“家庭文化建设月”、“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美在家庭”等活动,培养家庭成员读书兴趣,促进家庭成员素质提升。徐州、盐城将学习型村(居)、学习型家庭创建与活动的组织开展相结合,通过举办“学习周”、“科技周”、“送科教下乡,帮农民致富”、“农民健康面对面乡村行”等活动,增强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教育意识,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连云港市重视老年人学习生活,开设合唱、电脑、书画等适合老年人修身养性的课程,组建舞蹈队、合唱队、太极拳队、门球队等健身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各类学习培训活动的广泛开展,从时间和空间上体现了教育基层延伸的价值,激发了农村社区居民学习的兴趣,增强了社区教育办学活力,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在苏北农村初见端倪。
  2.3 加大农村社区教育投入,改善社区教育办学条件
  加快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必须加大财政性投入,改善农村社区教育办学条件。苏北五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逐年加大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十三五时期所有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全部建成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盐城、徐州许多县区与镇区地方政府逐个对接,集中财力逐年建设一批功能性、群众性、示范性的社区教育中心,计划将社区教育中心打造成当地试验示范、科教推广、人才信息、咨询服务、职业技能教育的主阵地。淮安、宿迁致力改善三级社区教育基地办学条件,鼓励和支持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筹措经费,用于添置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和图书阅览室,构建起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镇(区)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村(居)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当前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理念引领下,农村社区教育正依托“智慧江苏”教育云平台,加大“农村社区教育网站”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逐步向农村延展。徐州、连云港、盐城等地都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通过“政府投入、部门分担、社会捐助、受教育者承担一部分”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办法,探索社区教育投入多元化机制,强化社区教育机构自身造血功能。在财务制度建设上,社区教育中心独立建账,与中小学一样进入财务结算中心,单独申领、核销票据,实行收支两条线,接受财务部门监督。
  2.4 设立社区教育师资人才库,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
  面对农村社区教育师资窘困的现状,苏北五市广开渠道、纳贤聚才,有不少县(区)着力开展建立社区教育人才师资库的实践探索。他们将社区一切“有学者、有才者、有力者、有心者”等各类人员充分调查摸底,依自愿原则逐一报名登记,对有志于从事社区教育的志愿者按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构建社区师资人才库框架。纵向架构,按照县、镇、村(居)行政区划依次构建县级社区师资人才库、镇级社区师资人才库、村级社区师资人才库。横向架构按专业类别分设六个人才库,分别是政策宣讲类人才库、企业经营管理类人才库、专业技术类人才库、高技能类人才库、农村优秀实用技术类人才库、社会工作类人才库。按照规范化入库、动态化管理、信息化共享要求,探索实践社区师资人才库的组建运行模式。以学科教学需求为导向,树立全县社区教育人力资源工作一盘棋思想,不同社区间的师资资源可以交流互聘,紧缺型人才师资由开放大学负责统筹协调,常规学科以镇、村级师资人才库自行协调为主,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社区教育师资用人机制。社区师资人才库的建设保证了农村社区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退休老教师、种田能手、农艺师、机关团体政治部门的宣教人员、社区党政领导、社会知名人士等尽展其才,在农村村民文化广场、村民礼堂开办大课堂,在养殖场、种植园举办基地课堂,在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开展普法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等等。社区师资人才库的建设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农村社区教育师资窘困的状况,提升了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婷.“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的困境与突破[J].成人教育,2018(7):58-63.
  [2] 刘步柏,陆应胜.社区师资人才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6(12):52-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1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