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珂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普及以及教育深化改革的具体要求,需要得到和知识教育同样的重视。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阻碍其发展,同时在学校中实施时也不被一部分教师所认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并发挥其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花费精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境,寻找更加有效的措施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内顺利发展。该文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其当前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153-02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状态,更会改变其生长轨迹。因此,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国家和政府近年来也提出了很多具体方案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开展力度以及教育人员本身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社会上频频发生由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恶性事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十分堪忧,这更加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1  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应试教育模式使得我国学校在进行学生培养时对于学习成绩过分地重视,相应地忽视了其他各层面的素质教育,如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教育工作者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忽视了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推广开展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阻力,这就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力越来越大,在学校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学生也有了越来越重的课业压力,在繁重的课业问题下,心理素质必然受到影响。而且,很多家长希望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以及培养特长,因此很多学生除学校课业压力外,在节假日还要进行连绵不绝的课外辅导班、兴趣特长班等,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中小学生承担的压力是十分大的,如果对这种压力不能有效缓解,就很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由于压力过大,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情绪不稳定、人际交往障碍、心理脆弱等问题,社会上甚至有学生因不堪重负自杀的案例发生,这种负面的情绪对于学习成长是很不利的。总而言之,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十分必要,需要克服阻力,寻找更加有效的执行办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良好开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以更好的心理面貌进行生活和学习。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
  2.1 未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标准
  很多学校的教师尚未建立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不够全面深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健康标准作为参考。在学生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时,教育工作中没有足够重视,甚至将其认定为青春期的正常表现或者是学生本身性格不同导致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导致在具体实施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标准与中小学生行为守则甚至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混为一谈,学校教师就无法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出准确的评估,甚至出现错判,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某些学校,教师在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单纯依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想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完善的心理健康标准规范作为依据。
  2.2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医学化
  很多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对于心理状态存在问题的学生没有选择合适的沟通和疏导方式,导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医学化的模式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将学生视作病人,对于心理状态不达标的学生强制其接受心理治疗,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心理健康本身存在问题的学生容易受到其他学生的嘲笑,心理问题不仅得不到有效解决,还可能使这些问题更为严重,造成后续心理障碍问题。而且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时,选择学校中的个别案例作为心理辅导的依据,但是这些案例在学生内部普适性不足,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对于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起到的疏导和启发作用相当有限。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一概而论,无论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还是心理辅导课程的开展都需要注意针对性,建立更加正确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
  3.1 确定心理健康标准
  首先,需要对状态和特质进行正确的区分,在学生出现相关问题时,教师能够正确采取措施。所谓状态性的问题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某些事导致的情绪波动,这种状态性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是能够慢慢缓解的,属于正常现象,教师在学生出现此类问题时要正确理解,不能片面地将其归结为心理问题。而特质性问题是一个人先天或者后天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的固定性格和心理问题,如某些学生存在暴力倾向或者自闭心理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进一步推进,需要教师正确区分状态性和特质性问题,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其次,需要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于不健康的关系,二者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统一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健康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同时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挖掘学生的积极健康信息,避免在工作中单纯地将学生分为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两类。最后,需要对阶段性心理问题和普遍性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认识,例如,学生在青春期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波动和行为异常属于这一年龄阶段的正常现象,是阶段性问题,而暴力倾向甚至反社会人格是很严重的异常问题,程度相对严重,需要得到更多重视,及时解决。
  3.2 建立全面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将其与学校其他课程教育一样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即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课程教师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知识储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有效承担教学任务。其次,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立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在教育过程中深刻结合学生实际,拒绝死板的知识灌输教育,实现知识与教育环境的良好结合,让学生从真实的案例中培养更加健康的心理素質,在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下完善自己。最后,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问题,对于成长环境等因素如以充分认识,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深层次地寻求患病原因,从根源入手,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社会各界加以重视,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促进其发展,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标准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 林松访.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福州师专学报,2001,21(6):61-63.
  [2] 刘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实施的困境与出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3):4-7.
  [3] 陈娟.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知识经济,2013(10):152,154.
  [4] 周新梁,陈遇春.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116-118.
  [5] 李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4(2):56-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9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