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碎片化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碎片化时代有三个显著特征: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信息内容碎片化和阅读的割裂性。信息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影响着高校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师生关系。针对信息碎片化时代造成的教育教学新问题,高校应加紧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快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扩大校园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力。
  关键词:信息碎片化;高校学生;高校教育教学
  在社会价值观念逐步呈现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加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碎片化时代。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冲击。当前,分析信息碎片化传播对学生造成的影响,研究信息碎片化时代背景下如何走出高校教育教学的困境,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
  一、信息碎片化时代的特征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使信息碎片化时代主要表现出三个特征:一是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构建起了呈现开放式、平等性以及扁平化等特点的信息传播结构。自媒体的发展使人们摆脱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如今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只要人们想,随时能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成为信息传播者。二是信息内容的碎片化。新媒体时代,以自媒体为载体传播的信息,主要表现是海量、随意性强、内容不完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随时随地能够发布和传播信息,这些零散的信息碎片不断叠加累积,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极易被二次加工,成为失真的信息。三是阅读的割裂性。传统媒体时代,较少的传播媒介以及较慢的信息传播速度,使人们获得的信息总量少,人们可以集中注意力进行长时间阅读。但新媒体时代,为了吸引读者和便于传播转载,新媒体中的信息大多比较简短、带有刺激性且更新速度快,虽然信息总量快速增长,但当人们面对24小时更新的大量网络信息时,很难获得系统完整的阅读体验。
  二、信息碎片化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困境
  (一)信息碎片化对学生的影响
  1.信息碎片化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信息碎片化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使真和假的信息充斥世界。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受众需求的多样化,许多一手信息发布之后,便被中间接收者截取加工,有针对性的对部分信息进行二次发布。这些二次发布的信息中,被注入了中间发布者的主观意见。若二次信息发布者不保留转载路径,在原信息缺失下的情况下,便会在传播中导致信息失真。由于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与获取的便捷性,学生在无形中就受到各种各样网络信息的影响。其中显性的不良影响,容易被及时发现,得以迅速矫正。然而,有些影响却是隐性的,在潜意识层面逐步转变学生的认知。这种隐形影响导致的错误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在潜意识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2.信息碎片化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对于学生的好处之一,是使知识源更丰富,获取知识更高效便捷,但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像归纳、推理、联想和抽象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应用和实践却在逐步减少。信息碎片化时代给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平时接收的大量信息,都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和深刻性。许多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逐渐趋向于只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学生学习交流的各个领域中也都充斥着情绪化的表达方式。长此以往,学生极易患上惰性思维症,使其阅读层次、情感深度都趋于浅层化,历史观也逐步弱化。
  3.信息碎片化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信息碎片化时代,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是快餐式的、条目式的海量信息,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特点,所逐步养成的搜索、筛选及接收信息的习惯,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变弱、思考能力下降、缺乏實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一系列不良后果。青年学生应该是新的信息的提供者和创造者,但如今学生有着被接收到信息所左右的趋势。青年学生创新能力的缺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一是在知识学习中,学生缺乏主动性,过度依赖课上的知识灌输,课下怠于思考,对于知识很难产生新的想法或观点。二是信息的丰富易得,使学生严重依赖人工智能,不愿主动记忆,自身记忆储备的严重匮乏,使其难以进行更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必然会影响创新创造能力。
  (二)信息碎片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1.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信息获取的便捷高效并不意味着学习效率一定提高。一方面通过观察青年大学生手机当中的App可以发现,青年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更多的以娱乐为目的。微博、微信、抖音及小红书等在学生中备受追捧的手机软件基本用于社交、娱乐和购物之用。信息的泛娱乐化使许多学生沉迷其中,造成到课率低、上课抬头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海量的网络资源中充斥着大量无用错误甚至虚假信息,当学生试图通过网络搜集更多资料时,筛选出有效信息的过程中,既需要学生有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又需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这在无形中造成了学生时间的消耗和精力的耗损,在课程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反而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负面作用。
  2.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信息碎片化改变着知识的传播获取方式,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师生关系。一方面高校课程由于具有高度的专业性、理论性,再加之以往信息技术落后的客观条件,使得过去授课中都是以“教”为主, 教师处在把握专业信息和资源的优势地位,有着较强的话语权和教师权威。但信息化的发展打破了这种局面,学生获得知识、发展专业能力的方式变得多样,不再只是拘泥于课堂授课。因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被激发出来,学生想要得到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可以得到认可或验证,这也使得学生需要一种交流对话讨论式的课堂氛围,以及更加平等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网络课程的不断发展,使学生选课有了更多自主性,学生可以自己决定选哪位教师的课,根据自身感受对所选课程做出评价,并且评价结果会影响课程开设甚至是开课教师的职业发展,这使得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力不断弱化,网络授课中很难建立深刻的师生感情,因此这种模式正加速割裂现代师生关系。   3.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要适应信息碎片化对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必然需要做出调整。移动通信及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学生对传播方式的选择,相对于传统的书本、纸媒,学生更青睐视频语音等,同时由于信息碎片化所导致的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传统大学课堂以连贯的知识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自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碎片化传播作为当前的客观环境无法改变,对高校教师来说,就只能认清新形势,尽快适应这一变化。如果教师不尽快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回课堂,只能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更多的厌烦情绪。
  三、信息碎片化时代高校教育教学的出路
  (一)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高校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能引导学生在众多纷繁的信息当中,辨清对错,廓清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有能力及时准确的对极具迷惑性的网络信息做出专业判断。二是高校教师要树立对信息碎片化传播的客观理性认识,在遵循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育人规律的基础上,把握时下信息传播特点,积极主动地研究信息碎片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三是提升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高校教师要在信息化时代探索挖掘更多教学上的可能性,自身必须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
  (二)着力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针对信息碎片化时代给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习惯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一是应更加关注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更多的问题引导、信息比对或者案例分析等方式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并通过经常的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二是应更加重视学生批判意识、辩证思维及反思能力的培养。面对海量的信息,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对网络资源和信息进行思考,在知识不断丰富和累积的基础上,经常进行反思与知识的再认识。三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不能成为信息的奴隶,而是能够充分运用资源信息,将其作为自己进行更高水平思维活动的知识和经验基础。
  (三)加快改革教学方式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背景下,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时利用现有形势下的有利因素,尽量规避当前的不利影响。一是充分利用高质量的网络资源,以学习强国、知乎、百度文库和网易公开课等为代表的优质网络资源,可以将其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推荐学生使用和学习,既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接收途径,丰富学习机会,开阔学生的见闻,又能利用网络资源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反复学习观看,提高其学习效率。二是要加快推动教学方式转型。高校教师可以通过MOOC、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授课形式,对课程进行重构与再造,转变授课思维和授课方式,优化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质量和效果,既要使课程内容更有特色、有内涵、有广度、有深度,又要易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和动力。三是提升课堂教学话语的使用技巧,高校教师要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式,需要以對话代替独白的话语表达方式,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运用易于学生接受的互动方式进行引导式授课,以贴近学生生活或者学生群体普遍关注的话题作为课程导入或案例分析的切入点,以内容的科学性为基础,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用更加生活化、通俗化的表达方式,更形象生动的呈现,从而提高课堂的出勤率、抬头率和点头率。
  (四)促进校园媒体影响力的扩大
  要在各种媒体中赢得学生的关注,必须充分利用校园各个媒体平台,扩大校园媒体的影响力。一是专题网站建设,要以更加丰富的资源信息库为基础,如学科资源库、教学信息库、及电子阅览室等,加之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网络形式对校园网站进行包装,建立集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校园网,提升点击率、浏览率,真正使校园网能够吸引学生、留住学生进而帮助引导学生。二是校园论坛的优化升级,校园论坛作为高校师生生活、学习、交友及休闲活动等信息发布及交流的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信息传播及校园舆论导向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加强对校园论坛的管理和使用,一方面要丰富论坛的学习资源,便于学生下载学习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论坛中问题帖、讨论帖的管理,既要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观点和展开讨论,也要避免不健康、不正确或者不负责的言论充斥论坛,打造出有特色、有内涵的校园论坛。三是手机媒体平台的运用。比如打造更加符合学生审美趣味和阅读习惯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号等,让学生在更加愉悦的体验中,感受到学校魅力,进而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汤晟.自媒体平台上碎片化信息传播特征.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媒体,2017(7).
  [2] 张风华.新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14).
  作者简介:张义晓(1991.03- ),女,山东德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建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