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呼和浩特市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慧 林琳

  摘要:随着地膜覆盖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地膜使用量急剧增加,农膜残留的危害也日趋严重,既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了作物减产,又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通过介绍呼和浩特市农用地膜的使用情况和残留污染现状,从地膜生产销售监管、回收残膜难度、回收利用成本、回收残膜意识四个方面进行了污染成因分析,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地膜白色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现状;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10-0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10.035
  Abstract:With plastic film mulching technology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use of plastic film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the harm of agricultural plastic film residu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it destroys the soil structure, and cause crop losses, also brings a series of negative effects to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introducing the use and residual pollution status of agricultural plastic film in Hohhot,the causes of pollution are analyz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film production and sales supervision, difficulty of recycling residual film,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cost and awareness of recycling residual film,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hite pollution of the film.
  Key words:Agricultural plastic film ; Residual pollution; Present situ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地膜覆蓋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以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抑制杂草和病虫害,增温保墒,在农业提质增效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地膜使用量的增加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农田残膜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成为了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以及残膜回收措施的不力,土壤中残膜积累越来越多,局部地区形成了严重的残留污染,导致了一系列生产和环境问题,如地膜残留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水肥运移、作物出苗和生长发育,降低了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
  1 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现状
  1.1 农用地膜使用情况
  我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地膜,近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大约44.7万hm2,地膜覆盖面积达20.5万hm2,占全市总播种面积的46%,农膜使用量约为1.1万t,平均地膜使用量54kg/hm2。农作物使用地膜主要集中在玉米、葵花和蔬菜种植上,其中玉米地膜使用量约为0.805万t,占农膜使用量73.2%,葵花地膜使用量约为0.167万t,占农膜使用量15.2%,蔬菜地膜使用量约为0.054万t,占农膜使用量5%,其他如高粱、马铃薯、谷子等农作物占农膜使用量6.6%。
  1.2 农用地膜残留污染调查
  农膜的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很难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光降解和热降解,也不易通过细菌和酶等生物方式降解,一般情况下,残膜可在土壤中存留200-400年[1]。调查数据显示,在长期使用地膜覆盖的农田中地膜残留量一般在60~90kg/hm2,最高可达165kg/hm2[2]。残膜因轻薄零碎,难以用机械全面回收,人工捡拾尽管精细完整但劳动强度大。即使是繁重的人工清除,仍有23%的地膜残留在农田中[3]。据调查,我市农膜回收方式以人工捡拾为主,机械回收为辅,农田残膜回收率在60%左右,覆膜仍然以0.008mm的地膜为主,使用最广泛的是无色聚乙烯塑料薄膜。通过对呼和浩特市6个农业主产旗县区地膜残留监测,全市农田地膜残留量平均值为102kg/hm2,已超过待播农田耕作层内地膜残留量不大于75kg/hm2的限值(GT/T 25413-2010)。
  2 农用地膜污染成因分析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地膜回收率不高、资源利用率低,地膜残留情况比较严重,甚至造成新的污染,原因主要有:
  2.1 新标准地膜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管不到位
  地膜薄、拉力不够,是地膜回收的主要制约问题。2017年10月,国家颁布了地膜生产新的国家标准,作为强制要求厚度从0.008mm提高到0.01mm,并于2018年5月1日开始实施。但新国标地膜购买成本比薄地膜高,农民为省钱仍然在买薄地膜,再加上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没有到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大部分仍然是非标地膜。   2.2 回收残膜与杂质分离难度大
  由于地膜中含有大量杂草、土块、石子等杂质,回收地膜需要筛选清杂后才能被加工利用,还有搂起的残膜与作物根茬难以分离,均堆积在田间地头,需大量人工进行分捡,回收成本很大。引进的地膜回收机械对玉米等大根茬作物回收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回收进度和回收质量。
  2.3 政策资金投入太少
  按照广泛应用的回收—筛选—资源化利用模式,以回收率达到80%估算,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成本约为3.3~4万元/t,即购置1元的地膜则需要近4元进行回收利用。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已开始重视农田地膜污染问题,但政府财政的资金投入只是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地膜回收利用的资金需要。由于缺少相对成熟和完备的地膜回收利用激励政策来引导企业回收利用废旧地膜,同时在建设用地、用电、排污费收取以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尚未配套,导致生产企业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完整的回收利用、加工销售及稳定的市场体系。
  2.4 残膜回收意识不强
  地膜覆盖增产是农户的收益,污染则是公共问题,所以农用地膜使用者对地膜残留危害的严重性、治理的艰巨性认识不充分。即使有的农民认识到地膜残留对他们生产的影响,但他们的长远观念差,注重当年效益,忽视长远效益,即使捡拾地膜也不彻底,“等、靠、要”的思想使他们不主动行动。
  3 农用地膜污染防控对策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要求农户完全不用地膜,目前还不可能实现。现阶段我市治理地膜污染应以回收为主,逐步减少地膜覆盖面积。按照这个思路,提出如下防控对策:
  3.1 加强新国标地膜执行和市场监管力度
  新国标地膜在厚度和力学性能方面制定了强制执行条款,推广使用厚地膜是提高回收利用效率、降低回收成本的前提条件,是当前从源头控制地膜污染的最有效措施。建议强化市场监管部门对地膜生产环节和经销市场的监管责任及农业部门对地膜使用的监管责任,加大部门联合监管和执法力度,在杜绝本地区生产和销售非标地膜的同时,坚决堵住非标地膜流入我市,强制使用合格地膜。同时,加大检查督促,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利用和处理废旧地膜,坚决杜绝焚烧废旧农膜行为,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3.2 加大财政补贴,建立地膜回收加工体系
  地膜回收利用生态环境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其公益性功能更为突出,各级政府应该积极筹措资金,对地膜回收利用给予财政补贴。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要求,鼓励生产企业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活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鼓励和引导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加工利用企业积极参与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初步建立村有回收点、镇有回收站、县有加工企业的废旧地膜回收再加工体系,带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
  3.3 加大地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和补贴力度
  高效率高质量的地膜回收是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大部分地膜回收捡拾机具技术不够成熟,回收效果不理想,部分地区农户购置普通搂草机捡拾地膜,捡拾率低,作业质量差。建议加大对地膜回收捡拾机具的研发投资力度,组织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研制适合我市地域特点、土质特点和作物特点的废旧地膜回收机械,实现高效率专业化捡拾废旧农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机补贴名录,将机型成熟的地膜回收机具纳入补贴名录。
  3.4 加大控膜减膜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示范
  一是进行地膜覆盖技术适宜性评估,科学合理地使用地膜,通过倒茬轮作等方式,减少地膜覆盖[4]。二是改进农艺措施,集成示范推广无膜浅埋滴灌、机械化育苗移栽等技术,寻求替代地膜途径,通過试验集成地膜二次利用、一膜两年用等技术减少地膜用量。三是全生物降解膜是解决地膜污染的一条途径,但成本比新标准普通地膜高出3~4倍,建议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研究,降低生产成本,并对成熟产品加大示范力度。
  3.5 加强地膜回收利用的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加强对废旧地膜回收等环保政策宣传,全面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捡拾残留于田地、庭院、渠道、建筑物附近的废旧农膜及塑料制品,切实把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作为保护环境、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一件大事来抓。要借助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农膜残留污染危害和回收利用好处,营造社会氛围,增强地膜生产者、使用者、回收者、监管者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地膜集中回收,既减少了白色垃圾污染,又增加了群众额外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王频.残膜污染治理的对策和措施[J].农业工程学报,1998,14(3):185-188.
  [2]肖军,赵景波.农田塑料地膜污染及防治[J].四川环境,2005,24(1):102-105.
  [3]杨志新,郑大玮,靳乐山.京郊农用地膜残留污染土壤的价值损失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2):414-417.
  [4]严昌荣,刘恩科,舒帆等.我国地膜覆盖和残留污染特点与防控技术[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31(2):95-102.
  收稿日期:2019-06-21
  作者简介:张慧(1981-),男,高级农艺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环境保护和区域环境规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