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乐尚莲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化实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而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对教学的主要过程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此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怎样把核心素养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一种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从语文和核心素养的内容来看,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几个方面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应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因此,本文将结合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谈一谈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表達训练,构建语言能力
从本质上讲,语文就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所以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诸项内容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简单来说,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主要指的是在多样化的语言实践中,通过积极主动地梳理、积累以及整合,逐渐理解并掌握语言文字基本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并最终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的标志就是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选择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恰当的表达。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不断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训练,以此来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语言文字经验,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范进中举》是一篇十分有趣的讽刺小说,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了范进参加乡试并中举人一事。通过文中人物夸张的言语表情以及肢体动作,十分辛辣地对当时社会的阴暗以及追求功名利禄的社会风气进行了讽刺。从文章的内容来看,由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所以十分适合学生进行阅读,但文章的篇幅较长,不适合进行逐字讲解。于是,为了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活动。首先,我让学生自愿报名参与这个活动。然后,我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给他们分配了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范进母亲、范进妻子、邻居等一些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接着,我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并让学生对自己扮演人物的语言进行了理解与记忆,最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了角色扮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
此外,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也会不断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二、自主探究,促进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主要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来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感受,并且运用更加严谨的逻辑来探究文学现象。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探究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对于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具有十分明确的要求,而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样是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此外,为了使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进行思维的发散,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故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我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了自主探究。首先,我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同时为了使学生的思考不偏离文章的重点,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写作线索?(2)作者在文中分别描写了现实中故乡的景色以及记忆中故乡的景色,请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并分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分别具有什么特点。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闰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在描写闰土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法?闰土二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作者是怎样刻画杨二嫂这一人物的?和描写闰土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杨二嫂二十年来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5)“我”在文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请问“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6)“高墙”所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感到气闷?(7)“我”为什么会寄希望于下一代?想到希望,为什么“我”会感到“害怕”呢?然后,我让小组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了合作讨论。最终,在不断的交流与思考中,不但使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三、文本赏析,引导审美鉴赏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而审美能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审美能力同样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所谓审美能力,主要就是指在语文活动中评价、欣赏、体验美的能力。毋庸置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以此来使学生丰富审美情趣、激发审美想象、领悟人生哲理、感受思想魅力,并最终形成自觉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
以《春》这篇散文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对文章中蕴含的美进行了赏析:(1)结构美。严谨的结构无疑是使文章内容严丝合缝的重要保障,从这篇课文的内容来看,文章整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为“盼春”,二至七节为“绘春”,八至十节为“颂春”,而在“绘春”这部分内容中,描述了不同的春景,主要可以概括为“春醒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整篇课文围绕“春”进行了严谨细致的描写,使文章内容更显饱满。(2)语言美。在这篇文章中,语言美主要体现为三点:第一,叠音词的应用,如“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等叠音词的应用增加了文章的音乐感,使得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用词准确,准确的用词可以有效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真正适用的词语通常只有一个,如“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钻出来”中“钻”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十分准确地表现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勃勃的生机,“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在嗡嗡地闹着”中“闹”字既写出了蜂群的声音,又增强了热闹景象的画面感;第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方式,作者准确抓住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表现出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3)意境美。这篇课文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形象美。春天无声无形,而作者却准确抓住了春天的特点,使抽象的春天变得更加具象,更加有情、有神、有声、有色、有形。第二,绘画美。正如前文所述,在这篇课文的描写中,作者绘制了一幅幅春景图,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争妍斗艳、万物复苏的春天。最终,通过详细的分析,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文章中蕴含的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一定的研究,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瑞令.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思考[J].考试周刊,2019(26).
作者简介:乐尚莲,女,1972年生,福建省南平人,本科,中学一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