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高校教学中声乐风格多样性的演唱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珊

  【摘要】随着国家不断发展,教学模式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也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多样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声乐教学内容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程度,并在综合素质方面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欣赏,使得学生能够在具备声乐基础内容的同时了解到多样化的声乐演唱方式,为今后学生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推动。本文就高校教学中声乐风格多样性的演唱模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高校;教学;声乐风格;多样性;演唱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声乐演唱的内容随着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了更好地将人們对于该项内容的精神文化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满足,声乐逐渐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延伸出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以这样的风格内容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演唱模式,并使得声乐有进一步的推广以及普及。在高校教学模式中进行声乐的多样性内容推广,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声乐演唱风格中进行知识的掌握,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使用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模式能够对枯燥乏味的声乐训练进行调整,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一、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情绪低落
  在声乐学习阶段,学习声乐初期需要有大量的乐理知识记忆,这样的基础知识是声乐学习的必要内容。但是,由于乐理知识十分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因为这样的知识使得对整个声乐的课程产生厌烦情绪。这样的情绪会被带入到今后的演唱过程中,影响到学生对于声乐知识今后的学习情况。除了这样的情况以外,教师为了将基础知识进行夯实,还会让学生进行同一曲目的多次练习,直到学生合格为止。这样的教学模式十分容易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学习情绪的低落就会抑制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常记忆,对声乐知识的积累有很大的影响。
  (二)师生互动不足
  学生的情绪在课程教学中调动不起来,就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师生在课程中的互动不足,对于声乐这样的教学内容来说,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十分关键的教学思路,缺乏这样的师生互动就会影响到最终作品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没有感情方面的交流,甚至没有语言方面的交谈,教师怎么能够将一首声乐作品中表达的内涵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根本不能够保证学生掌握到更为具体的演唱技巧。学生在没有互动的教学环境下,也不能充分领会到最终的声乐演唱知识,不能有效地丰富自己的演唱经验,导致最终没有起到学习的效果。
  二、探索声乐风格多样性演唱模式的策略
  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已经渗透到高校各个课程内容中,高校想要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使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高校声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按照现有的素质教育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发展。针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进策略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调整教学理念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想要进行风格多样性的内容展现,首先应该从教学理念上进行调整,教师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进,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将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延伸到日常的教学规划中,鼓励并引导学生在学习阶段大胆尝试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模式。这样的教学理念改变能够帮助学生在不断调整和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唱风格,发挥自身的优势。教师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方式,安排室外教学的内容,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进行文艺表演;还可以对当地的歌舞团以及文化单位声乐演出进行欣赏,从这样层面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大量的实践活动形式能够培养学生丰富多样的演唱风格,对于新鲜事物来说,学生也有积极性的调动。
  教学理念的调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于声乐基础性教学枯燥乏味的想法,让学生能够在众多学习模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学习类型,将自己的优势与音乐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融合展现,凸显出声乐的感情与精神。
  (二)实现因材施教
  声乐演唱的基本形式以及发声技巧是一种基础性的课程内容,虽然这样的内容是一种固定的形式,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大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特点进行知识的学习,充分得到培养和锻炼。因材施教的教学落实,首先应该保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然后在保证教学的最终效果的前提下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权利。这样才能在统一教学的总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将不同风格的声乐演唱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展现,使得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声乐风格的创造。这样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是声乐教学中比较少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优势进行进一步的凸显,让学生能够在比较合适自己的学习状态下对声乐演唱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积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想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进一步的调动,就应该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自信点,并将这样的自信心充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内容中,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
  (三)明确学生的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内容不断更新,从传统意义上的“以师为本”逐渐改变为现阶段的“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内容就是在课程的教学中,将学生变为主体,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激发自信心。“以生为本”的教学也应该落实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的地位,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能够将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在教学初期,学生的基本功比较薄弱,演唱技巧很大程度上存在不足,常常会在演唱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耐心地纠正并指导学生,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要教师一味地迁就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兴趣,激发学生对声乐演唱的热爱。
  三、结语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风格多样的演唱模式会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有着更为细致的内容划分,声乐演唱模式多样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有的声乐教学模式中进行多样性的风格调整,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创作中能够有更为开阔的思维创新模式。在这样的前提下,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激发自己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王永春.论“戏歌”在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J].当代音乐,2019(5):49-50.
  [2]杨国强.中国民族声乐风格的演变与发展刍议[J].戏剧之家,2019(15):54.
  [3]林林.学科反思与人文思考(下)——《中国声乐文献导读·总论篇》研究报告[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2):21-28.
  [4]祝洁琼.分析民族声乐风格与声乐多样化特色的形成[J].北方音乐,2017,37(8):25.
  [5]黑力.论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时代特征与审美取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6):128-135.
  作者简介:王珊(1979—),女,汉族,湖北汉口人,硕士,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及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