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国高职护理技能大赛理论环节辅导方法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保存 潘华

  [摘           要]  以全国高职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探索护理技能大赛护理案例分析的辅导方法,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促进高职高专护理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高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真正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的目的。
  [关    键   词]  护理技能大赛;护理案例;輔导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252-02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创新。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讲话中指出,要定期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1]。为学习各兄弟院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方法,促进我院护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自2013年我院参加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以来,理论辅导以护理案例为核心,紧紧围绕大赛护理案例分析的要求对参赛选手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现阐述如下。
   一、方法
   (一)介绍护理技能大赛规则,重视理论环节竞赛
   护理技能大赛竞赛内容是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对患者实施连续的、科学的护理。包括护理案例分析及技能操作两个考评大项。竞赛分别设健康评估室、抢救室2个考评站点[2]。在健康评估室,选手根据赛项提供的护理案例对患者现状进行评估,列出至少4个主要护理问题,并针对首优护理问题列出至少4项主要护理措施;护理案例分析竞赛时长为30分钟,占总成绩的10%;护理案例由大赛组委会按2%的比例从已建立案例试题库(100个案例)抽取2个案例由选手任选一个案例,以测试参赛选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回顾近几年我院参赛选手的成绩,在操作不出现太多失误的情况下,理论成绩必须在7分以上,才可能获得名次。
   (二)护理问题/合作性问题的辅导
   虽然学生在《护理学基础》中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护理程序的相关知识,但在临床护理课程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不会运用这些知识,护理问题、症状体征、护理诊断及医疗诊断混淆不清,甚至几乎说不出护理问题的名称,所以在辅导时首先要给学生将相关的知识讲解清楚,使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护理问题/合作性问题,这是进行案例分析辅导的第一步。
   1.概念
   健康问题即护理诊断的名称,是护士根据收集的资料,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方式确定患者需要解决的身心健康问题,是实施护理程序的关键环节。
   2.护理问题的类型
   (1)现存的护理问题
   现存的护理问题是对服务对象目前已存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映的描述,是依据相关症状或体征提出的。
   (2)潜在的护理问题
   潜在的护理问题是对易感的服务对象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描述。其特点是有危险因素存在,若不采取护理措施,则可能出现健康问题。用“有……的危险”进行描述。
   (3)综合的护理问题
   综合的护理问题是指由特定情境或事件而引起的一组现存的或有危险的护理诊断。如长期不活动的患者,早期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后期有失用综合征。
   (4)合作性问题(潜在性并发症)
   合作性问题(潜在性并发症)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生理上的并发症,是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监测,并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共同处理以减少发生问题的描述。护理的重点在于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的变化。
   (三)护理问题的排序
   护理问题根据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分为首优、中优和次优。其中,首优问题是指对患者生命有威胁的,需要立即采取行动解决的问题[3]。但不一定所有的案例中都有威胁患者生命的问题,所以也可以解释为患者感觉最痛苦的、最不舒服的问题,即为首优问题。
   (四)护理问题的名称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护理诊断名称,现在主要参考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的护理诊断条目[3]。所以,辅导时将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的护理诊断条目印发给学生,并就常用的护理问题给予讲解。
   二、护理措施的辅导
   (一)概念
   护理措施是围绕患者已明确的护理问题为达到预期目标而设计的工作项目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内容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基础护理、护理检查及手术前后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执行医嘱、症状护理等。
   (二)各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
   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护理案例分析环节不仅要求赛手回答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还要求对首优护理问题进行护理评估,各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知识是按照护理程序进行讲解,不仅是各系统疾病护理知识学习的基础,而且不同系统疾病间若有相同的症状与体征,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来解决相同的问题,所以案例辅导前各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护理的辅导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案例分析
   在掌握了护理问题/合作性问题和各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护理知识后,再给学生进行综合案例辅导(案例应包括各系统常见疾病),训练赛手通过评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辅导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师带着学生学习。在阅读案例资料时将所有症状与异常体征依次进行标记,然后找出对应的护理问题,再根据病情进行排序,最后分析列出针对每一个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因为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或不同个体首优问题可能会不同,这样通过多次的训练,不论病情怎么变化,学生都会通过评判性思维判断出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在护理措施的辅导中,必须强调病情观察环节,包括对疾病现有异常情况的观察和潜在性问题、合作性问题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的观察,所以,学生也必须熟悉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及其主要表现。
   第二阶段,学生自己进行案例分析,并按大赛要求写出书面的分析报告,教师认真批阅后再进行总结,但可以参考教材,也不限严格的时间。这样,一方面检验赛手前期学习的效果,以便查漏补缺,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训练赛手的语言组织能力、规范的书面书写格式和答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技巧。
   第三阶段,模拟大赛的规则,在健康评估室、抢救室2个考评站点进行多轮的案例分析及技能操作两个考评大项,邀请临床专家和不同班级的部分学生作为评委和观察员,让学生体验大赛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每次模拟赛后进行总结,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可以进一步改进理论辅导和技能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讨论
   (一)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契机,促进教师团队业务素质的提高
   护理技能大赛理论考核环节虽然只占总分的10%,但涉及各系統临床常见疾病,面广量大,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答题技巧,是对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检验,也是促进指导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一种途径。首先,指导教师应选责任心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辅导前精心准备案例,辅导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督促,必要时根据每个赛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同时,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年轻教师全程参与,学习组织辅导过程和方法,另一方面从大赛的100个案例中挑选部分典型或有一定难度的案例开展教研活动,充分讨论形成答案,既减少了一人辅导的思维局限性,又解除了年轻教师授课中的一些疑惑,开阔了思路,教师认为收获很大,希望多组织这样有意义的教研活动。
   (二)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提高高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虽然案例教学早就用于临床护理学科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但问题的设置未考虑临床患者存在主要问题、次要问题的实际情况,从而忽略了对学生临床应变能力的训练。全国高职护理技能大赛理论环节首优问题及其护理措施考核问题的设置,恰好有利于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应变能力的训练,侧重考核参赛选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之更贴近临床、贴近岗位、贴近服务对象,为深化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故此,自2014年以来,我们采用大赛的问题设置法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白同一疾病在不同的情况下首优问题不同,首先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也不同,既提高了对护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训练了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真正实现了护理教学与临床护理的零距离,做到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受益的是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参赛选手,既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技能大赛储备了人才。
   (三)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平台,加强校院合作
   在辅导过程中定期邀请临床一线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模拟赛后临床专家给予点评,与指导教师及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可使指导教师更加熟悉最新的护理岗位需求及职业相关标准,使学校的教学与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真正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的目的,既加强和促进了“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又促进了校院合作[4]。
   (四)以护理技能大赛案例题库为基础,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护理技能大赛案例及模拟案例题库可直接用于教学和考核,推进了教学资源建设,丰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的内涵,为任务引领或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提供了一种新载体,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掌握。
   参考文献:
   [1]陆一春,沈维清.从护理技能大赛看护理技能教学改革[J].河北医药,2012,34(19):3019-3021.
   [2]陈颖,卢迪.护理技能大赛中护理案例分析训练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6):41-42.
   [3]陶莉,刘美萍,唐布敏.基础护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
   [4]方露燕,泮昱钦.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作用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59-60.
  编辑 郑晓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