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科德育“课堂渗透—课后延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永华

  [摘           要]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初步形成了一种“课堂渗透—课后延伸”的学科德育模式,是提高中职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关    键   词]  中职;学科德育;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76-02
   学科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实施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专业课教学实施中加强思想教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中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进行课堂学习,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主要是在各学科的课堂学习和实训活动中实现的,学科教学(包括专业课和实训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遵循了“课堂学科教学具有启发性”规律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各学科渗透思想教育教学的情况并不太乐观,极不利于提高综合品格的实效性。
   我校是苏州市学科思想教育示范校,在市教研所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学校围绕“以德立人”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探索“课堂渗透—课后延伸”的德育工作模式,即要求各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和活动为载体,以高素质师德队伍为支撑,形成了“课堂渗透—课后延伸”的德育新模式。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目标
   课堂教学(也包括专业课、实训课教育教学),既是老师传授操作技能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应既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又要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渗透,也就是必需的情感目标教学设计,才能发挥各专业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这也是全员育人的要求。
   (一)深化德育课程教改,促进职业道德教育与行业道德教育的“融合渗透”
   中职校必修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职业道德篇,重点是恪守职业道德,感受道德之美,旨在促使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养成由知到行,内化修养,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职业道德篇章教育教学不是仅凭德育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就可以的,更需要学生从思想深处意识到职业道德规范养成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习惯。由于现在的思政课堂教育仍停留在理论教授的层面,并且对企业公司的实际制度和管理规范了解甚少,所了解的也是通过书本或媒体上的企业案例,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中职学校职业道德篇教育改革很有必要。结合教育部的信息化理念对德育课教学的新要求,我校进行了积极探索。教学设计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紧紧围绕学生所学专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完成专业任务为主线,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了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二)建立学科德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在校本教材的制定中一致认为应该把学校的德育资源纳入学科教学中,使我们的教学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虚到实、由假到真,以提高学科的教育教学效率。学校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他们在努力工作、阳光生活、不断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也为我校积累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德育不是抽象的理论,不是简单的口号,德育理论需要具体的、生动鲜活的案例去印证。为了保证在教学中随时可以应用鲜活生动的典型案例,这些年,我校十分注重学科资源的积累和归类,不断开发、收集、整理学科德育资源。
   为此,我们建立了学校政治学科德育资源库和优秀毕业生资源库,并及时对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和更新。从身边的榜样故事、先进人物事迹介绍、爱满校园、好人好事、你的闪光点等项目入手,分别收集文字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等,这些资源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而且较为鲜活,多数可以直接或间接用于教育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故事、同龄人的故事等题材的德育教育,使遥远的德育概念、抽象的德育理论感性化、生动化,深深吸引了学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所讲的正是我们所做的,也就是说是我们能做到的,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三)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德育合力”教育
   各学科进行德育渗透应根据学科各自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系统梳理学科内容的德育因素进行课堂德育渗透,但同时还要注意各学科之间密切合作和相互配合,以求形成“德育合力”
  效果。
   首先,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社团课和自理课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确定思想教育的目标和主题,各学科组织合作、共同配合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各专业学科教育教学的协同教育作用,使分散和孤立的德育化为整体有序的德育,从而产生学科思想德育整体效应。如语文课程必修三中的文章《我的母亲》,課外阅读《母爱》,进行课外调查“妈妈的一天”,音乐课上学唱《烛光里的妈妈》,课后在观看歌颂母爱的电影、电视等。其次,研究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为了避免简单重复,或出现有的过深,有的过浅,有的可能缺漏状况,必须综合实现它们的德育功能,使德育工作形成合力,从而提高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另外,同一门学科在不同年级面临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同样需要研究它们与德育之间纵向的有机联系。最后,作为显性德育学科的政治课教师要主动了解其他学科德育渗透状况,主动与其他学科同行配合,使德育的直接与间接课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课后延伸中渗透德育目标
   (一)课后作业中渗透德育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技能训练。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主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和技能训练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旅游管理专业课的课后作业为了让学生在课后实际调查中受到思想教育,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了有教育意义的主题:“苏州水资源现状调查”。
   水资源问题是目前相当严重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五省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状况,这提醒人们水资源保护意识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目前苏州的水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他们所学的知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老师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时间,走上街头,对100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苏州市民,包括学生、老师、机关工作人员、工厂职工、下岗职工等进行问卷调查。他们通过调查发现,苏州的大多数市民对苏州的水资源现状并不满意的,他们大多数的人可以认识到水资源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但是,市民对“家用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率”和“对于计划用水的认识”却不高,仅仅停留在意识阶段,而大多数的苏州市民还没有将节约用水切实落实到行动中去。这个课后调查,实际上就把专业课和德育内在统一起来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寓德育于学科活动之中
   学科教学的思想政治活动并不是简单的理论说教就可以,而是基于专业学科理论技能传授上的思想情感教育,从而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以学生为本的系列活动,包括一系列的课题研究、社会实践调研、资源整合、实习报告等活动。通过这些具有学科特色的思想情感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走出了学科课堂,走进了生活。中职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探索、社会调研等,思想教育犹如甘霖,潜移默化中如春风细雨般滋润学生心田,不知不觉间进行了德育渗透。
   我校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本着全员育德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积极育德,主动育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德育活动,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步骤,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研究目标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对与学科相关联的问题或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作为中职生,更是对与本专业相关的动态和前沿技能会产生强烈的渴求欲望。此时任课教师应对其进行点拨,并给予具体的建议,帮助学生确定具体的调查方向、目标。如烹饪专业学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时,正好遇到用工荒情况,专业课老师就积极发动学生对苏州各大酒店作了深入调查,确定本次调查目标是:烹饪专业的未来就业前景如何?与烹饪专业相关的紧缺岗位有哪些?应聘条件有哪些?
   2.组织人员,分工协作
   选定活动主题后,学生会根据兴趣,自组小组,多者八九人,少者四五人,确定组长,分工协作。如在确定了调查目标和任务后,烹饪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四个小组分别到苏州南苑饭店、石浦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富邦大酒店做实地采访,学生在“制作调查报告”“分发调查报告”“汇总文件”“组织活动”“提供意见”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协作、相互配合等能力。
   3.实施活动
   在这一阶段,学生按照前期计划的安排进行学科调查活动,教师及时地给予学生具体的方法、方式上的指导,保障研究顺利进行。实际上,这四个大酒店与我校有着长期合作关系,是一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因此,烹饪专业学生对其进行采访时,对方不但不会反对学生采访调查还给予了很多支持,保证了学生调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4.反思总结
   在这一阶段,学生会对其亲身参与的学科活动进行总结。成功的喜悦,不足的反思,都体现了德育的特色。如烹饪专业的学生通过此次采访调查活动的反思总结,首先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但同时就各大酒店用人单位招聘条件的提高现状,也明确了作为一名优秀职业人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厨德”。
   (三)重视实训管理工作,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目前,各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注重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渗透德育,积极探索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德育管理的新模式。我校“以学校德育处主管、企业部门协管和学生组织为辅”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改革不断完善,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转化职校生的就业观念,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職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我校三年制中专,在校实际就读时间为两年半,半年时间校企合作单位中去实习。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企业单位就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渗透其中,让学生把“校纪校规”与“企业制度”统一起来,把“团队合作精神”与“部门协同”统一起来,把“员工权利”与“履行义务”统一起来,把“劳动报酬”与“劳动光荣”统一起来,用一个闭环式工作流程引导学生在职业实践中,一点一滴地养成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校学科德育工作已结出了累累科研硕果。每学期汇编了一本优秀论文集《学科德育理论与实践》,一本教学案例集;还录制了烹饪、语文、体育等优质课;在2015苏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李雷敏《“浸透式”职业指导教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获得三等奖;我校于2016年苏州市立项的课题“学科德育春风模式”到2018年6月业已结题,汇编的中职校《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学科德育实施方法》已基本成型。
   参考文献:
   [1]林健.中职学校新德育模式构建研究[J].大众科技,2008(9).
   [2]屈正良,夏金星,彭希林.什么样的德育是有效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5).
   [3]沈剑光,杨飞.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的苏州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2).
   [4]张恩海.中职生道德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