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英语语法的简易学习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陆杰琼

  [摘           要]  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的过程中没有找到规律,往往是事倍功半。殊不知,学习英语语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从大量的阅读中找规律,从不同的英语学习方法中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做好合理搭配,正确使用,然后总结归纳,最后用于具体的实践练习中,这样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
  [关    键   词]  英语语法;阅读;简易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26-02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讲授语法规则或语法现象时,往往感到事半功倍;而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一看到“语法”二字就感觉头痛,认为英语语法是散乱的,无规律可循的。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根据它的语言句式、语言现象,想寻找它的语言规则简直感觉就像登天。放弃它吧,就等于放弃英语这门学科。
   学习英语,掌握它的语法规则固然重要,但学生一味地去死找规则,去死钻牛角尖,务必会进入学习英语的死胡同。我认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向学生讲授英语语法知识时,不能单纯地只讲语法规则,不能使用框框去套住学生,让他们误入歧途。最好是让他们在大量阅读英语读物时,引导他们去琢磨、体会,达到自领自悟的境地或全面突破英语语法的讲授方式,将各语法点融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去,让学习者告别枯燥乏味的语法学习旧模式,进入通过情景学习语法的新境界。
   一、学习英语语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习英语语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比如英语句型的教学,教师可从陈述句入手,到一般疑问句,再到特殊疑问句,最后到祈使句:
   I go to school at six thirty.
   Do you go to school at sit thirty?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
   Go to school at six thirty.
   再例如:先教学简单句,再教学并列句,最后教学复合句。可遵循:“先定义,后举例”让学生一步上一个台阶,由易到难,逐步掌握英语知识。
   学生学好英语,兴趣是最为重要的。把英语教学寓于学生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讲授“形容词的比较级”语法知识时,我从学生中抽了一对对具有比较意义的学生进行比较: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年龄一大一小;边口头造句,最后板书英语句子,让学生动用眼、耳、口、鼻学习英语语法知识。
   Li Hong is taller than Zhang Lin.  Fang Mei is fatter than Huang Yan. Yao Han is older than Li Min.
   这之后,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训练,大家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某人+be+比较级+than+某人、某物”。我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在英语教学中,我感觉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时非常认真、仔细,但又常常找不准语法知识点,好像是懂了,但在做作业或考试时老会出错,学生非常着急和失望。其实,学英语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动词的被动语态就是你只要记住了被动语态的基本形式是“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你就可以推而广之,知道各种动词时态的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am/is/ar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 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was/wer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am/is/are+ being+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过去进行时的被动语态:“was/wer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have/has+ been+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过去完成时的被动语态:“had+ been+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Will+ 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或am/is/are+ going to+ 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过去将来时的被动语态:“would+ 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或was/were+ going to +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含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通过仔细观察以上结构,我们不难发现各种情况下的被动语态只是be动词在发生变化,而动词的过去分词始终未发生变化。我认为学习英语语法就像学习数学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甚至还可以像套用数学公式一样简单而有趣。
   二、英语语法简易学习法的有效措施
   (一)学习英语语法可提倡的几条途径
   1.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是语言的结构形式。要弄懂必要的语法规则,就要建立语法意识,要认真去研究、学习。
   2.有针对性地去阅读英语资料,并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实际操练,把英语语法知识用于具體的实践中去。
   3.通过大量阅读构建语法框架。学习语法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长久性的行动。要从大量的阅读中去寻找细则。例如:动词不定式的语法知识。如果学生纯粹、一味地埋头苦学,那将枯燥、无果。
   4.英语语法学习要渗透于英语学习之中,不能把它与听、说、读、写对立起来。例如:教师给出一段又一段的英语作品,让学生阅读,阅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中的主要语法现象(某些时态和语态等)。要注意语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要注意语法的特殊性和特殊作用。在英语语法学习中,要保证大量阅读英语书籍,观看英语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以加大接触英语的量。对不懂的语法现象要及时、认真地思考,扩大语法结构框架,细化某些语法点。    (二)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
   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可用结合分类讲解。例如:名词按词汇意义以及意义和数这一语法范畴的相互作用,名词可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普通名词还可用两种方法分类:按其所指对象类型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按其语法分类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教师可结合阅读处理具体分析当中的语法现象——名词的种类及应用,甚至包括名词所有格、of所属格、双重所有格、短语所属格和并列所属格。同时,列举一些句子,如a map of China,Mary’s father,Mary’s and Lucy’s mother,a friend of mine等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学习英语语法的常用方法还有:
   1.演绎法: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首先交代语法现象,再通过大量的例句验证、说明。
   2.类比法:从特殊到特殊,从具体到具体。通过此方法,让学生比較容易掌握系统的知识。例如:我们可以把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进行比较,把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进行比较,把一般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进行比较,把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比较,然后得出它们间的区别和联系,找到各个时态的特点,最后加以运用。
   以上几种方法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需要我们合理搭配、正确使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就会比较容易掌握英语语法了。
   (三)学习英语语法的具体措施
   1.导入、讲述、练习和运用。英语语法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导入、讲述、练习和运用的模式加以进行,其大体上与互动任务学习理念相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要求学生进行语法结构的语言使用,而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某一个语法使用结构,便于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形式的认知,之后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进程中,了解语法的基本形式以及语法语言的使用技巧,巧妙地完成英语语法练习活动。
   导入这一个词语重点是教师给设置情境导入,渲染语法学习的气氛与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参与程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对话或者图片等手段给学生设置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好奇心,便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语法学习活动中。在教授让步状语从句的过程中,对引导词“whenever”以及“whenever”,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相关音乐,调动英语课堂的教学气氛,之后便可以引出教学主题。
   与此同时,教师在语法的教授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完整和系统地了解语法技巧,同时可以牢固掌握语法,便于学生听、说、读、写基础技能的发展。然而教师在实际的讲解过程中应该突出重点和难点,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加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了解语法。
   此外,练习成为语言教授中一个有效的环节,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由于时间存在局限性,教师可以在课堂组织学生做一些练习的题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最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语法教学活动高效进行。
   2.运用、总结、补充说明、练习。这一教学理念比较适合学生轻松了解语法结构的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交际学习活动,带领学生总结语法基本结构,之后教师对语法进行具体的补充,完成英语知识的巩固性训练。比如英语语法关于“介词”的教授,教师可以选取以下教学方法:首先组织学生对介词进行对话形式训练,互相讲述自己家里的居住位置,因为这些话题是学生熟知的主题,所以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由此一些学生不仅会讲述自己家里所在的城市以及街道名称,还会讲述家附近的标志性建筑等,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对英语介词语法的掌握。最后教师对学生讲述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进一步强调介词语法的运用技巧和运用方式,引导学生在相应的练习题目上进行训练,巩固学生英语语法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约翰·辛克莱.英语语法大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伦道夫.朗文英语语法大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