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愉快学习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锡海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不仅教学时间长、课时多,而且枯燥的数字、符号以及抽象的概念公式等极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避免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多形式、多渠道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快快乐乐地学习。为此,教师要通过愉快学习法的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做中学、练中学、活动中学,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关键字]情境;自信心;数学思维;快乐学习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需要兴趣来维持。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让学生喜欢数学,其方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活动、竞赛等方法,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与学生熟悉喜爱的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以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
  一、寓教于“爱”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快乐学习,首要条件是教师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接受知识。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产生快乐的情绪,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快乐学习知识。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放手,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大前提下,积极创设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体现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和创新精神,牢固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的责任就是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观念,用自己的慧眼、聪耳、匠心去关爱、帮助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二、寓学于“玩”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人们素质和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维持注意力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实物演示图转化成玩的活动,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这一类的演示图在每册课本中有很多,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内容,通过“玩”,不仅让学生愉悦身心,消除厌学情绪,而且让他们在玩耍中自觉地探求知识和技能,在玩中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
  例如,在第一堂课教学数一数时,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玩吗?学生兴奋地说:喜欢!我再追问:你们都喜欢或者是希望都哪去玩呢?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接着说: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去玩一玩,好吗?学生兴致很高地回答:好!然后我用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来回答:树、滑梯、蝴蝶、小鸟,气球等,继而告诉学生这个美丽的儿童乐园里还藏着1-10十个数,学生积极性很高地寻找里面的数,数得很仔细。这样,学生不仅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而且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
  三、寓学于“做”
  “做”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通过“做”将形象概念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要清晰地建立概念,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感官进行活动,从感知到表象,再建立抽象的概念。例如,通过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得知其是180度;还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也是180度。这样,学生就逐步建立起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通过“做”,发现自己动手得出的结论和书上的一样,成功的喜悦不言而喻,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做”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动手做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数学、形成数学概念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手工课让学生用硬纸板每人做一个小台钟。通过自己动手做,学生认识了钟面上的长针、短针、细秒针和12个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有5个小格。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指出钟上的时针、分针、秒针,认识到时针走一个数字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钟,从而使学生明确1小时等于60分,1分钟等于60秒。学生在认识做做的愉快气氛中,形成了对钟表的基本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出:“谁有本领看钟又快又准,并能说出钟面的时间?”然后让学生练习,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才智得到发挥,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四、寓学于“活动”
  运用活动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简单地接受现成的教学知识,而是通过多看、多听、多动手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方法,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以“元、角、分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若干枚不同的钱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眼看、手动、脑想、口述等一系列感官活动,逐一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关系。元与分的关系,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如果创设一个兑换钱币的活动,一角一角地换,学生对1元等于100分就会深刻理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小小售货员”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学,这样的教学活动意义重大。
  五、寓学于“练”
  “练”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小学生有一个共性,即在开学初用新本时,做题都比较认真,错误也比较少。但过一段后,就发生了变化,由认真变成马虎,差错也不断上升。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愉快自觉地“练”。
  1.随时给学生以鼓励
  小学生天性爱受表扬,几句赞美的话,会形成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每次批改作业时,教师要尽量用不同的语句,给学生以新鲜感,使学生感到完成作业和必要的练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心理满足和快慰。
  2.不给学生以“劣分”
  做错了題也不要讥讽挖苦学生,而是要给予真诚的鼓励,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作业和练习的厌烦情绪,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解题过程中的成功感。
  3.定时评比。
  每次评都要评出最佳奖和进步奖,这样既鼓励了优生,又鞭策了差生,使每个进步的学生都能受到获得奖励的快慰,充满对进步的渴望。
  六、寓教于“生活”
  数学教学要主动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有亲切感、真实感,学起来才会感到轻松和愉快。比如,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常用到的各种知识——按比例分配奖金、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等这些经常遇到的问题,编成习题给学生讲解或练习,通过这种生活化的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觉得所学的数学知识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实用的,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
  总之,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快乐起来,教师必须从各环节、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精心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与压力,为学生创设一个乐学的环境,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郭戈.学习兴趣与教学理论[J].外国教育动态,1990,(02).
  [2]何瑞亭.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写算,2015,(12).
  [3]林晓方.营造快乐的数学学习氛围[J].数学天地,2016,(17).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1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