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东高校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工作优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远见 林玉瑾

  [摘           要]  随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历经五年,将垃圾分类与“互联网+”、高校管理、大学生素质教育、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相结合,推出垃圾分类管理的新模式。从绿色发展入手构建职业教育的新时代智能管理模式。培育生态文明观引领绿色发展过程中,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影响正确投放率。提出从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宿舍,严格把控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各环节,完善设备与硬件三方面优化高校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工作。
  [关    键   词]  广东高校;垃圾分类;智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214-02
   原建设部在2000年公布我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向全国各城镇、乡村延伸、落实。值得关注的是垃圾分类工作进高校,高校如何利用各种项目资源将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观相结合,探索可操作性更优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是在社会上掀起垃圾分类绿色环保浪潮的重要推力。
   一、广东高校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工作的起步
   十八大以来,广东不断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工作,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东轻院”)2013年开始推动垃圾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历经五年,在2017年推出垃圾分类管理的新模式。将垃圾分类与“互联网+”、高校管理、大学生素质教育、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相结合。从绿色发展入手构建职业教育的新时代智能管理模式。2018年,广州大学城与龙洞大学城内的14所高校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开启广东高校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时代。
   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工作,其一是“互联网+智能技术推广”。AI与互联网技术的汇入,通过垃圾分类教育与宣传展示,大学生将已分类好的垃圾密封打包好,选择对应的投放箱并放在称重盘上,刷校园卡识别投放者身份,投放箱完成垃圾称重后,将垃圾“收下”。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重量测量便于对应已投放垃圾的投放者。其二是垃圾分类与育人同步的管理模式。如何在高校引领垃圾分类的新时尚,多数高校从积分换奖励的正强化方法着手。学生每完成一次正确的垃圾分类,系统自动累计积分,积分可在校园内兑换物品或话费等,广东轻院更增加积分与综合测评结合的细则,每学期按照系统累计的积分为学生加对应的品德分。“互联网+智能技术推广”让大学生产生新奇与尝试的心理的同时,更与大学生的生活理念、方式相契合;垃圾分类与育人同步的管理模式这种正强化激励方法对大学生坚持垃圾分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广东轻院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培育生态文明观引领绿色发展
   十九大报告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党代会报告,“两山论”生态文明观是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重要指导思想。青年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发展力量,培育生态文明观必须在青少年身上下好功夫。广东轻院从2013年开始通过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的工作模式培育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经过近7年的生态文明教育与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工作的努力,垃圾分类的情况总体向好,校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总投放正确率均达到90%以上。大部分学生在实践中已强化生态危机意识,明确自身在生态文明践行中应承担的责任,以使命感来主动健全自身生态人格,但仍然存在一些管理和技术上的阻碍,对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纳入品德素质教育体系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勞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阵地,要想为国家、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中,加强大学生品德素质教育是建立生态文明观、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引导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创建文明、环保、绿色、和谐校园。广东轻院在连续四年推动垃圾分类智能化工作后,于2017年探索出一条新的学生品德素质教育实践体系,将垃圾分类正确率与学生品德分相结合,以学期为统计期限,以正确投放率为考核标准,建立学生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表现与思想道德素养测评分数的互动反馈机制,进一步在制度上保证了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在建设生态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面向未来的责任担当、自强自律和诚实守信的素质。
   (三)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影响智能管理实效
   垃圾分类智能管理模式中,全校师生参与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观的践行,智能管理是形成科学分类数据的保障。高效的管理模式可以对分类工作起促进和保障作用,相反,相对滞后的模式会对正确投放率产生负面影响。智能管理模式包含管理的系统、设备、人员、方法等。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管理人员在分类工作中的技术滞后与工作认真度较低的特征凸显,由于复核环节由后勤服务人员进行,但后勤服务人员存在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专业技术培训欠缺、自主学习积极性与能力低下等问题,导致智能管理实效弱化,影响管理模式功能的发挥,降低了总体的正确投放率,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践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优化广东轻院垃圾分类职能管理工作的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的认识对引导高校深入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有着极为重要的反作用力。
   (一)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宿舍
   生态文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当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关系到我国绿水青山的常绿常青。生态文明教育包含生态文明的知识、意识、道德和消费等四方面的教育。大学生应对全球生态问题树立正确的认识,意识到自身对生态文明肩负的责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形成正确的生态行为方式,成为倡导绿色、低碳、循环新消费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深化教育教学实践进课堂、进社区、进宿舍。在课堂上开展生态文明的专题教育和课堂实践;让生态文明文化走进社区,融于社区的角落之中,营造文明氛围;促进生态文明教育进宿舍,室友之间相互督促鼓励,通过垃圾分类的绿色行为方式树立生态文明观。
   (二)严格把控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各环节
   智能管理这一环节是整个生态文明教育的最重要环节,如果不到位,将会对学生生态文明观践行产生一定的冲击,不利于巩固其生态文明行为方式。好的智能管理对巩固垃圾分类实效有保障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后勤服务人员的特点,应严格把控垃圾分类职能管理的弱点环节。开展全面的垃圾分类技术培训,保障复核人员在技术上能对垃圾分类起促进作用;加强对复核人员的工作检查,改善复核人员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从管理中的人员方面促进管理模式的优化。完善复核及工作人员的反馈环节,让智能管理能够更加高效、及时地稳定运营。
   (三)完善设备与升级系统
   数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和硬件一旦投入使用就要随着现实需求不断更新换代。针对设备老化、系统bug等问题,必须对设备相关的软硬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新,以更优良、更先进的智能设备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应组建运营维护团队及时修复、定时升级,提升智能水平促进智能管理的实效性。以技术手段为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垃圾分类智能体验,改进与巩固学生的绿色文明行为方式,使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更好地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
   (四)建立高效反馈机制
   再智能的运行系统都需要技术人员和参与人员的及时发现和反馈,建立高效的反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垃圾分类智能系统在运行时的不足和短板,能够反向促进智能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广轻师生加上周边居民近3万多人参与到垃圾的智能分类环节,每一个环节在面临这么大数据量时,必然会造成问题的出现。学生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投放正确与否的结果是可以实时查看的,一旦出现误差,该如何进行反馈,如何进行每一个环节的监督和改进,是该智能垃圾分类项目需要持续思考的范畴。目前广东轻院也在该环节当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建立公众号反馈渠道,由学生直接反馈管理人员;各个学院成立垃圾分类监督小组,定期收集学生反馈的相关投放错误信息,后台再返工进行核查等;但并没有形成更加高效的反馈机制来保证本智能垃圾分类项目的持续运行,后续仍然需要关注此环节,以从根本上实现高效的反馈,弥补智能项目的短板。
   “互联网+”智能技术推广为实现垃圾分类提供技术支持,催生了垃圾分類智能管理模式。这个模式与大学生的生活理念、方式契合,与育人同步的管理模式融合,产生的正强化激励对大学生坚持践行生态文明观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通过进课堂、进社区、进宿舍来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之外,应以全面的眼光深入审视这一管理模式的其他方面,如管理人员和设备系统等,以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促进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观,共同致力于美丽中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魏晓莉,戚国强,赵俊影,等.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及实施路径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59-60.
   [2]唐华,林爱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4):32-34.
   [3]龚克.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责任 培养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代新人[J].中国高教研究,2018(8):1-5.
   [4]贾宇.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7):183-186.
   [5]宫宇强,王正.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中的实践策略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6(4):21-24.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9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