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单伟龙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了能够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必须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内容。我国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脱节的问题造成综合型素质人才缺失,为此,必须要加强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保障路径的探究,确保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让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保障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4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越来越关注,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学生数量与教育资源供给存在明显矛盾,如何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最主要、最关心的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明确高等教育培养内涵,对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保障路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最终提高高等教育人才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内涵
   所谓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最关键的就是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特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方法,为培养健全人才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形式以及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培养目标、培养策略、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不同环节。
   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关键是明确培养目标,保证培养目标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培养制度作为整个人才培养的构建和实施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培养的过程则是通过课程教学等根据人才的实际特点进行教育。人才评价作为整个教育的考核和测量,必须要保证评价的结果标准符合实际要求,最终确保人才培养制度得到完善。
   教学质量管理是通过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开展教学质量保证活动来实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决定了该体系具有鉴定、监督、导向、激励等多种功能,对高等教育起到保障作用,其主要功能如下。高等教育管理者根据质量保障体系确立标准与目标,对教育质量进行评鉴,判断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最低质量标准,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帮助教育者分析教育过程的得与失,总结经验和教训,有的放矢地改进工作,起到鉴定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通过实施质量保障体系,了解学校执行教育方针政策、资源配置、日常教学情况、毕业生就业率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等状况,对整个质量保障过程进行及时调控。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可以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进行自我监控,检查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风学风状况及教学效果等,监督各项教学工作按预定计划进行,保障学校教学质量。
   (二)高等教育保障的内涵
   高等教育保障就是为了能够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组织形式和运行策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首先,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保证明确的教育目标,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设计要求,其次,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确保能够提高人才培养效率,符合设计规范。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确保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技能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同样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学练并重的方式能够有效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呆板、注重学术的问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现状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事关社会发展,必须要重点加强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涉及高考的公平、公正性,高校招生,大学教育、高校评估、独立院校生存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产生影响,而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政策体制的改革,高校扩招已经成为主流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很容易导致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最终造成高等教育质量存在明显的弊端,而且由于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在教学目标培养和教学考核时,依然以考试为主,这样就导致课堂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分析,最终导致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有許多的高等院校由于采用的配套教材十分老套,并没有能够做到与时俱进的改变,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
   目前,尽管我国对教育资源的分配采取了必要的方式进行处理,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的高校教育资源明显要优于西北地区的高校教育资源,而且很多高素质学生为了自己个人的发展,往往会将“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自己报考的第一选择,这样就造成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资源分布不平衡,许多高等院校甚至资源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差。
   在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因素影响,造成大学精神逐渐消失,所谓的大学精神就是指大学自身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气质和文明成果,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更是整个社会的精神,但是从目前来看,部分高等院校为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往往在办学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最终造成大学精神逐渐消失,不仅缺乏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而且也缺乏批判精神,还有部分高等院校自身的建设存在明显的问题,这些现象都很容易造成我国高校大学精神的缺失。    二、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路径
   (一)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时期,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最主要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编写学习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学生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体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合一,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创新活动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政策鼓励的方式,对整个课堂教育进行创新,促进大学人才的培养效果,如可以通过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全面鼓励,让他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还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树立良好的创新精神,让整个大学更加完善,在课堂教学时,高校教师自身必须要抛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积极转变教学方法,通过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广大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提出更多的解题思路,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高校内部保障
   在高校人才教育模式建立的过程中,必须要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创新,提升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
   当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包括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种,高校最主要的就是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来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方式,包括在找准定位的前提条件下,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保证自身的人才培养符合既定的目标,最终确保人才的教育质量得到全面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最主要的就是积极主动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水平,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培养出既满足社会要求,又满足学校实际的综合型人才,通过改变专业和课程的结构设计,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提高实际操作水平,根据企业实践的相关制度以及导师制度进行人才培养策略,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该根据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根本目标编写与用工单位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相关内容,通过以基础理论课程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育做主线,共同涵盖不同的教学策略,包括通识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课程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核心课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帮助学生学习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加强,学生自身必须要积极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反思的策略和形式对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同时应聘单位自身也要對学生的业务水平以及业务能力进行综合判断,确保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量,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而且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此,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推动科技和技术的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等教育自身的竞争实力得到全面增强,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璐瑶,陈劲,曲冠楠.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生态系统[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3):61-69.
   [2]周燕,贾柠宁,李静,等.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特色及中国方案思考[J].高教学刊,2019(10):24-26.
   [3]陈方红.亲水利、新工科、高水平:新时代水利行业特色大学发展关键词[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2):83-87.
   [4]余新民.关于公安高等教育几个关键性问题的思考[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9(2):5-11.
   [5]周光礼.一流本科教育的中国逻辑:基于C9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文本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2):15-22.
   [6]白逸仙.建设一流本科重在四个融合[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2):23-26.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9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