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态度与指导方式对3-6岁儿童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宋婷
摘要:幼儿行为是指幼儿对人或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语言和行为的反应,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较长时间的一种行为倾向。3~6岁的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首个快速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间段促进幼儿行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对其以后形成优秀的人格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师;行为问题;对策
一、关于幼儿行为的影响和表现形式
1.教师积极态度与耐心指导下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教师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儿童。这是对儿童的一种很好的模仿,而相对较差的自主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的特征,但也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喜欢他的孩子,他们喜欢他们,”高尔基说。“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教他们”。教师和儿童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和精神回应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只爱孩子,向他们敞开心扉。他会成为孩子的。爱和信任。儿童都有共同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对教师性别的“模仿”。他们只把老师当作模仿的例子,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评价。因此,管理者注重课堂教学与个性补充的结合,让内向外向的孩子有自己喜欢的对象。作为热爱事业并热爱孩子的老师,没有理由给孩子带来敏感和紧张的情绪。关键是教师必须努力学习,调整和控制。
2.教师指导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教师态度是消极的时候,幼儿的态度也会变得消极,无法产生愉悦的心情,对教师及其行为产生抵触情绪,拒绝教师的行为,即使此时教师非常有耐心,但是幼儿从内心进行抵触,原本应该能够养成的习惯或者能够记住的事情也会被抵制,效率将会大大下降。
好的指导方式能够让幼儿感到温暖,同时为幼儿提供的选择的机会,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考,更倾向于选择好的行为方式;不好的语言指导方式,只会让幼儿
放弃自己原有的想法与观念,内心产生恐惧感,限制了幼儿的行为能力。积极的动作指导让幼儿感觉和善,有安全感,更加容易被接受,幼儿的行为也更加主动,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
3.教师态度与指导方式的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
儿童行为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中期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 3-4岁儿童行为水平低意味着3岁儿童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仍占优势,抑制功能不幼稚,行为控制能力差,工作不持久,经常忘记大人的要求,而且很无聊。事情难以维持;在行为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忘记该做什么。4-5岁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加,4-5岁儿童大脑皮层的抑制功能逐渐增强,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平衡,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为发育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孩子的行为x心理基础,因此,中产阶级的孩子可以稳定持续地工作。此外,幼儿园生活一年后,中产阶级的孩子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学会限制自己的行为,从而显示他们的表演能力显着提高。在5-6岁时,它趋于稳定。儿童在行为上有一定的策略,持续的时间可以延长。
二、幼儿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1.幼儿年龄与性格对其行为的影响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和习惯行为的稳定态度,与其相容。这是一种不同的集中表达。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看,0 - 6年是一个人脑中成长最快的年龄。它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具塑造性的阶段,也是人的智力和性格最坚实的阶段。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说:“如果你变得有点自然,习惯于自然”,从这种人格形成的起源来看,早期教育在制约和指导儿童人格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个性的初步形成始于婴儿期,三岁儿童的人格差异显着。大多数3-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与同龄人形成某种形式的社交互动。有时候,孩子们通常需要融入社会和同龄群体;然而,如果儿童在很小的年龄就没有建立起安全的关系和联系,他们会发现很难融入人类社会和同龄群体。
2.幼儿行为与教师态度的关系
教师的积极态度会对幼儿的行为都会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幼儿缺乏最基本的生活经验,拥有较低的行为能力,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准确的评价和有效的控制,因而幼儿的行为在教育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教师积极的态度会让幼儿心里产生喜悦,反之则不然,因此,教师自身的态度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问题的解决与对策
1.教师依据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反应采取相应措施
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措施,面对3~4岁幼儿时应该积极的帮助他们建立安全依恋和联结,以使得他们顺利融入同龄人群体。面对4~5岁幼儿应该鼓励并且为他们创造能够交流自身感受的机会,同时对于他们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表扬。面对5岁以上幼儿时要引导他们模仿正确的行为,对于不正确的行为不能加以责备,应该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杜绝不正确的行为,最重要的是在一定限度范围内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探索来满足自身的好奇心。
2.关于培养幼儿行为的建议
教育方法的适当性是一个关键问题。教育方法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按照指导方针自觉行事,還可以促进成人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孩子愿意听大人,愿意按大人的指示行事,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1)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行为,需要老师和家长合作完成。为了家园教育能够同步进行,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一,应该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愉快、情绪稳定、自信、上进。第二,应该有个整洁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养成整洁、有规律的良好行为习惯。最后,家长应该配合园内的教育在家中得到延伸,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
(2)榜样教育。教育你的孩子,告诉他们有趣的教育故事,让故事的形象影响他们的孩子,教育他们的孩子,并慢慢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所以我想出了如何教育孩子,并告诉他们有趣和教育的故事。如:《孔融让梨》、《勤劳的小白兔》,让故事的形象影响孩子。
(3)逐步训练。儿童良好习惯的发展应该从小事做起。教师应该努力工作,一点一点地渗透和加强。教师应该展示和引导已经取得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并让良好的行为渗透到每个孩子身上。注意培养爱劳动和尊重别人工作的孩子。让你的孩子做你能做的事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2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