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研究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幼儿园工作经验,对一些普遍存在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现象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发现对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之环境因素上,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十分重要。
  关键词:教育行为;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影响
  一、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并且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研究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找出增进和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对于不断提高儿童的身心素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 教师的语言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幼儿教师是学龄前儿童启蒙教师,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情绪是构成整个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不仅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以及对待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没有把幼儿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长者自居,如果幼儿不按自己的意愿去遵守,就通过语言的批评并附加罚站、今天不能玩玩具等方法让其他的孩子也得乖乖遵守,例如,上课时,老师在讲小蝌蚪怎么找到妈妈时,一位小朋友插话说:“老师,我知道可以贴寻人启事。”老师很生气,说:“烦死了,不举手,乱插嘴!净说些乱七八糟的。”这样,严重伤害了这名孩子的自尊心,其他的孩子也不敢大胆想象问题,即使有想到问题也不敢大胆发言,这样慢慢的孩子们的思维被禁锢了。他们变得胆小怕事、没有主见,有的甚至会产生胆怯、冷漠、内向、自卑、懦弱等不良情绪和心理偏差,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幼儿的人格。这位老师应该多鼓励孩子们动脑筋思考和大胆发言。对于刚才那位孩子的发言,教师应该说:“哇!你真爱动脑筋,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大家给他鼓鼓掌!不过,我们的规则别忘了,发言要举手,这样就能让所有人都听到的发言了,好吗?”因此,教师在与幼儿交往和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言行,在话出口之前多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组织一下语言要怎么说不会伤害到他,要不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解惑,掌握优化教育言行的方法,不断改进教育言行,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言行的决策能力和培养教育机智。尽量避免在不经意中误伤到幼儿稚嫩的心灵,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 教师的偏爱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对工作要充满爱心和耐心,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方式,每个幼儿都渴望被老师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教师的爱是普遍而广泛的,将自己的爱给予全班幼儿,并保证他们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对幼儿来说,他们刚脱离家庭和父母,初到幼儿园有的难免不能适应,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因此,在班级,他觉得老师就是他最亲密的人。如果老师在班级让幼儿觉得偏心、不爱自己或者被忽略、不能很民主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这样会导致两个极端,一种是很自卑,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不爱与其他幼儿交往,上课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他觉得自己举手了老师也不会请他回答。另外一种极端就是在班级搞恶作剧,常常捣乱,目的就是能够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老师能多关注自己一点。对待幼儿充满爱心和耐心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平时要求教师要蹲下来与幼儿耐心的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在平常的一日生活中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和分析幼儿的内心世界,要让幼儿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让幼儿逐渐对你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热爱老师,信任老师,有利于培养和增进幼儿与老师的良好情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热爱集体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 师生关系影响幼儿心理健康
  根据皮恩特(Pianta,1994)从情感和行为两个方面将师幼关系分为积极的关系和有障碍的关系两种模式的理论,在实践中发现:在积极的关系中,教师对幼儿充满热情和关爱,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感受到安全感进而适应学习生活,而在有障碍的关系中,教师对待幼儿表现冷淡,有时还发生冲突,使幼儿缺乏安全感进而害怕到幼儿园。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幼儿的安全感、自信心及探索精神,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增强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会把重点放在抓常规上,整天摆着严肃的面孔,一发现有幼儿犯错就会杀鸡给猴看,当全班幼儿面狠狠惩罚,让其他的幼儿胆怯,再也不敢犯错。整个班级氛围变得很紧张,孩子们会觉得自己的老师很陌生,不敢亲近。孩子们的个性也不敢全面地去发展。久而久之,孩子的发散思维将也被禁锢着。甚至有个别胆小怕事的幼儿由于恐惧有吃手、尿床、夜惊、爱哭、害怕上幼儿园等现象。如果教师能放下身段与尊严,与幼儿的关系良好,积极用肯定语气表扬鼓励他们,让幼儿感受到老师也像父母那样关心他、爱护他时。他们就能自然而然将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消除一切紧张和恐惧,取而代之的是快乐、轻松的状态。
  总之,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第二环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明确教学活动主题和情感目标,使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有机融合,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案例,充分发挥活动设计中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作用,公平对待和充分尊重每一位幼儿是基本的教育原则,努力与每一位幼儿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我们要及时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基本情况,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对待每一位幼儿充满爱心和耐心是教师基本的素质和职业要求,在教师真诚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行为下,让每一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3]曾玲娟.论南宁市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及其特点[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0-102.
  作者简介:林银凤,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