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推进内控制度实施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首先概述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的现状,思考了推进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实施的几个关键问题:加强内部环境控制、建立单位内部约束方案、加强内部审计与文化建设、建立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方案和建立良好的信息系统,同时对如何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内部约束
  事业单位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转,实现对单位业务开展、资产管理、行为纠错以及会计资料真实有效的切实保障。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事业单位进行了转型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致使内部控制严重弱化。在事业单位调整结构、转变机制的关键时刻,只有不断研究内部控制新方法方式,加强内部管理,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目标的实现,做到向管理要效益。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现状
  内部控制是一种约束机制,是单位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不只是功能单一的管理制度,它涵盖单位内部的各个方面与流程,从日常管理到经营活动都在内部控制的管理范围之中。具体来说,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存在以下多个方面的问题。
  1.内控环境不佳
  内部控制需要依托良好的内控环境才能发挥内控作用,环境好比基础和土壤,我们通常所说的内控环境主要包括了理念与认识,但是目前许多单位的内控工作往往就缺乏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
  很多单位虽然确立了自己的内控管理制度,但是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基层职工,对于内控制度仍然缺乏积极与正确的认识。虽然单位印发了相关的内控手册及宣传文件,但是从文字编写到实施宣传教育都仍然较多地停留在表面上,不仅没有详细讲解内控的意义和存在价值,也没有更加具体的方法指导和技术归纳。从而让内部控制沦为又一个机械的管理制度,难以从意识上引起单位内部人员的共鸣与认可。而缺乏科学认识和积极态度,不仅会让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同时还会因为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环境下又何谈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
  2.治理结构欠完善
  由于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不论从经营还是管理的角度,都存在比较严重的惯性思维,未能进行思想意识转变。
  而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也就容易造成对诸多管理风险的认识不足、相关工作开展不足等问题,甚至在个别地方还存在着由于规范意识、法律意识不足而出现违规现象,这将会对单位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单位的社会形象。
  此外,由于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也会造成单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不及时不到位,从而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无法及时做好准备工作,进而影响到单位的正常经营及成果受损。
  3.制度执行不力
  有力的执行才能达到管理效果,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内控执行上的疲软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单位虽然表面上建立了自己的管理及考核机制,拥有一整套完整的考核评价指标,但是在考核过程中却因为考核人员主观情绪、态度观点等问题而造成考核结果不够公正客观,同时一些单位虽然进行了考核评价和结果公布,但是却没有进行相应的整改。这样不仅影响到内控考核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单位整体的运作及发展。
  4.缺乏溝通渠道
  内部控制不只是一项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与单位的业务部门有效联系,才能发挥更好的监管及服务作用。但是目前来说许多单位在内控与业务的沟通联系工作上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是在两条线上没有交集。这种缺乏沟通意识和沟通渠道的现象不仅会给内部控制的具体执行造成影响,同时也无法发挥内部控制对单位业务开展的服务与辅助作用。久而久之,管理与业务将会严重脱节,后果十分严重。
  5.监督环节薄弱
  监督机制是促进单位管理有序运作、管理成效快速显现的重要辅助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不仅包括客观观察、及时审核,同时也包括了针对审核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对整改过程进行跟踪监督。虽然许多单位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监督流程与工作细则,但并未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落到实处,尤其是内部监督及审计不严格,使得监督工作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此外,监督人员本身所存在的素质偏低问题也是造成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缺乏保证监督工作规范、科学的流程与方法,从而大大削弱了监督的积极作用。
  二、事业单位推进内控制度实施的措施
  1.强化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不仅包括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及治理结构等外在内容,同时还包括了人员队伍、单位文化等内在构成要素。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一直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内控环境缺失及相关工作不到位。所以,强化内控环境应当成为加快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加强落地执行质量的第一步。
  内控环境强化首先应当重视管理机构建设及平台搭建,使内部控制能够实现独立运作,避免其他管理部门的干涉和牵制。同时,从单位管理层到工作人员对树立内部控制的科学意识,增强其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另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提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管理制度的确立与优化上,要以内部控制管理目标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规范化的制度约束各层级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实现明晰的权责划分并加强相互监管意识,为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打好基础。
  2.加强内部审计与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对既定的业务流程进行内部审计,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管理层,以便管理层掌握业务流程以及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督促职工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通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及行为规范来引导和培育职工的做事方式与风格。为了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事业单位可组织一系列培训,力争在事业单位职工中形成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自觉遵循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氛围。   3.建立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方案
  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方案制定与执行,是促进内部控制工作平稳有效发挥自身作用的重要一环。风险评估的作用在于时刻掌握各项基础数据,及时发现管理风险与漏洞,同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风险实际发生,降低风险给单位管理造成的实际损害。
  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方案应包括几个方面内容,首先要切实针对单位各项历史财务数据进行全盘分析,加强对资产负债率、现金流等数据的分析,将这些数据纳入内控风险防控。同时,还应扩大数据分析范围,将相关财务数据及管理措施作为分析对象、寻找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进行数据筛选与归纳,进一步增强风险数据库数据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风险预警才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既符合单位自身管理需要,同时也适应发展需要。
  其次,加强预算、成本、资金等财务管理重要内容的制度规范与管理强化,增强执行监管力度,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同时推行一岗双责,增强部门负责人管理主动性与自律性。
  最后,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掌握,提升单位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经济合规性,避免因为规范性问题而造成的财务风险、税务风险等,全面增强单位财务评估及风险防控工作质量。
  4.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化是提升现代单位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与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更加及時、准确有效地进行信息收集,同时减少人工信息处理中从可能存在的大量疏漏与信息错误。此外,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收集,同时能够通过自动化信息处理软件实现信息的有效筛选与分析,在提升数据应用质量的同时,解放劳动力,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将自身精力与时间用在更重要的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发挥财务数据的更多实际作用。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要求,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侧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大数据与云储存功能,实现单位各部门财务数据的快速有效收集,实现集中化处理,实现数据管理规模化集成化效应。
  其次,加强单位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层级,通过访问权限控制、数据传输加密以及文件储存备份等,全面增强网络化背景下的单位网络安全性。此外,针对各部门财务数据特点与内控管理要求,加强重点工作领域的实时数据监控,设置24小时数据监控点,对可能存在的违反违规与舞弊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回报,提升问题查处的反应速率与处理质量。
  最后,信息化管理还应重视管理工作、管理流程以及管理结果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同时加强管理意见反馈信息渠道建设,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用以完善管理流程与工作内容。总之,通过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单位内控体系化有效建设,提升效率、降低风险,最终实现内控制度执行质量与管理质量有效提升。
  三、结语
  目前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目前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统一,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专门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通过探讨推进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实施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希望能够为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军.基层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内控关键点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9(10).
  2.杨楠.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加强对所属企业财务监管的途径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9(10).
  3.李秉军.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中国集体经济,2019(10).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4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