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筱琳
【摘要】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能否有效开展决定着大学生能否应对多元社会下的各项挑战及诱惑,高校辅导员人格则是影响这一教育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障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能达到预期,将首先对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校辅导员人格可能会对大学生人格养成产生的影响,最后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提升辅导员人格正面影响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人格养成 影响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升高的背景之下,各个用人单位也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为了应对这样的变化,高校必须能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教育理念等做出改善,将人格教育工作重视起来,确保学生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能有效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以及社会的不断变革。针对这样的要求来说,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人格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必须结合不同学生在性格、爱好、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做好具体的教育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辅助学生逐渐形成理想的人格。结合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出辅导员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正面作用,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研究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具体策略。
一、高校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根据现有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学习方法、理解能力等方面,同样也体现在心理状况及思维模式上,这些内容是导致学生在为人处世等过程中出现明显区别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一点来说,大学生有权追求自己需要的、向往的人格模式,而对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展开来说,高校则应能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避免学生因为人格不够健全或过于偏激而出现无法应对负面情绪的情况。另一方面,当学生走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学生可能面对的挑战或遭遇的问题是非常多的,若没有健康的人格支撑,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采取消极或不理性的态度来面对这些问题,最终无法有效地融入社会之中。结合这两点内容,高校内部充分地将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工作重视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辅导员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
(一)高校辅导员人格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人格养成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这部分学生正处于好奇周边新事物又难以迅速适应新环境的阶段,辅导员需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辅助学生习惯大学教学模式,融入新的集体之中。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定型期,若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加以辅助,那么学生就很有可能受到网络上大量未经筛选的思想及信息的影响,同时,学生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极有可能受到部分低俗文化的侵害,高校辅导员自身所具备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则是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辅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结合上述内容,辅导员工作的展开是以学生为核心的,在与辅导员不断的接触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逐渐受到其人格魅力的影响,强化学生对外界负面信息的抵抗能力。
(二)高校辅导员人格能对学生人格的完善起到导向作用
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高校辅导员应借助自己的人格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过程,也就是说,辅导员自身的言行举止对于大学生来说都属于教育信息的传达,而相比较于各科教师来说,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更长,能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辅导员的人格将成为大学生行为规范的主要参照,辅导员必须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言行,在学生中充分地发挥模范作用,而学生在模仿、参考辅导员为人处世方法的过程中自然能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提升辅导员人格影响力的策略
(一)高校辅导员应结合社会发展塑造自身理想人格
在新时期、新时代的背景下,文化的复杂性、多样性、流动性等特征也逐渐体现了出来,而对于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及影响力的提升来说,这些人员必须能在社会变化的大潮中持续不断地塑造和完善理想人格,只有这样,高校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应能在实际工作展开过程中关注到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高校辅导员应能保障自我认知的合理性。自我认知主要是指对自己的察觉和理解,包含了自我观察及自我评价等过程。对于高校辅导员这一岗位来说,辅导员自我认知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影响。前者将导致学生受辅导员的影响在日常生活或学习过程中出现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等问题,而后者将导致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过于内向。上述两种情况都不属于健康人格中应包含的内容。
其次,高校辅导员应能不断提升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主要是指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过程,这一能力直接决定着某一个体在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处理办法。上文中已经提到,高校辅导员的人格对大学生人格的养成能起到导向作用,而如果高校辅导员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那么在实际工作展开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出现过于冲动、处事风格过于偏激等问题,最终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负面影响。
(二)高校应将包含教师及学生双向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重视起来
情感体验能将自我认知转化为个人的信念和追求,进而指导个体做出实际行动,同时,情感体验有可能伴随自我批评同时发生,起到抑制不当行为的作用。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高校辅导员必须能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的积累重视起来,进而通过教学过程的开展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正面影响。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在教学或教育过程中应能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辅导员应能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转化为有意识的心理引导。在实际的教学或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应能充分发挥自身人格魅力,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正面情感,进而辅助学生感受或体会他人的情感变化并产生共鸣。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的人格精神境界自然能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辅导员应以积极的态度完成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工作。若辅导员在实际工作展开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消极应对等状况,那么学生必然也会受到这些情绪的影响,进而将这些情绪带入到后续学习或生活中去,最终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产生负面影响。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辅导员自身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大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工作中去,明确自身言行举止可能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在原有基础上对自身提出严格要求,进而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综上所述,在分析辅导员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影响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從高校辅导员应结合社会发展塑造自身理想人格,高校应将包含教师及学生双向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重视起来两方面论述了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及影响力的主要途径。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辅导员必须能进一步认识到自身人格可能对学生人格养成所产生的影响,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规范自身言行,充分发挥出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李秀秀,孟卓.论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9).
[2]张倩.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路径构建[J].科教导刊,2018,(09).
[3]王舟.浅论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色定位及路径选择[J].才智,2018,(24).
[4]张丽娜.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探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8,20(03).
[5]景梦洁.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与辅导员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4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