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与教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荷花

  【摘要】学习语文是对我国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学习,是对我国历史的了解,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重要课程。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最重要课程之一,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小学语文对于学生今后的素质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会陪伴着学生的成长。而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的小学语文老师通过将课本与插图相结合进行教学,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使用插图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虽然在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着很多插图,但以往语文老师通常只注重教材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于课本上的插图并不重视。但随着近几年新课程的改革,很多的语文老师也开始改变教学思想,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通过将课堂内容和插图相结合,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高了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知识。
  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使用插图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插图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都在6、7岁到8、9岁之间,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学生对身边的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新鲜感,而如果使用单纯的文字进行教学,内容会比较枯燥,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识字量普遍都较低,不认识很多词语,因此无法单纯地使用文字进行教学。但是在教材中配上插图,因为教材中图片的颜色鲜明,并且图片内容生动有趣,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通过对教材中图片进行观察,识别出图片上的物品和场景。在对图片进行的观察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将图片所看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对它进行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因为学生不认识字而带来的教学难度。
  (二)插图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目前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并没有具备像成年人一样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遍都不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通过文字内容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会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将教材的内容和插图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对插图内容的联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进行理解,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对学生智力的开发都十分有利。
  (三)插图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教材中加入插图,能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能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在教材中所使用的插图大多都和教材内容有关,这些插图有的是对文章难点的解释,有的是对文章中所提到的情景进行还原,有的是对文字内容的补充。这些插图都能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难度,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如何在课堂中充分应用插图
  為了能让插图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因此,老师应该采取一些技巧,从而体现出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可以根据以下这几点来体现:
  (一)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每一篇教材文章都会使用到插图,大多都采用一幅图或者是几幅图的方式进行排版的,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插图的特点,从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引发学生对插图内容的联想,从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我说你做》一文为例,这篇文章的图片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做游戏,游戏内容是“一个人发指令,其他人做动作”,这时,老师可以根据这篇课文的插图内容,让学生们做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发一次指令,如“请你抬起一条腿”“请你拍拍掌”“请你弯弯腰”等,并且老师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与学生们一起做游戏,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出现的插图都与教材内容有关,当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所疑问时,老师都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去帮助学生理解文字。例如在学习《锄禾》这篇课文的时候,其中文章的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话充分地向我们展现了农民伯伯在劳动时的辛苦,让我们明白了粮食是来之不易的,老师可进行这样的教学:先引导学生查看插图,找出农民伯伯在什么地方、做什么,通过两个提问,从而向学生讲解“日当午”的意思,然后再通过观察插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太阳,引导学生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再通过观察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到农民伯伯的辛苦,通过引导学生对插图的观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中,通过使用比喻的方式对小动物的脚印形状进行描述,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插画进行观察,将与小动物脚印相似的形状进行对应,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文字的记忆。
  (三)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中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这篇文章中有插入三幅图,第一幅图讲的是小兔为怎样运南瓜回家而发愁;第二幅图是空白的,没有内容的;第三幅图是南瓜已经被小兔给运送回家了。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兔妈妈提出的问题一样,询问学生,小兔是怎样将南瓜运送回家的,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补充第二幅图中空白的画面。让每个学生进行思考,并且将自己认为的运送方法和同桌进行交流。除此之外,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肯定,以此来打开学生的思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四)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不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关数据表明,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如果没有及时将这个问题解决,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等。
  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其中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应该是插图教学,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根据教材插图引导学生思考,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一文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查看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按顺序从左到右地介绍插图中的美食,以及这些美食的颜色,让学生看着插图上的美食进行口头描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表达,从旁指导学生流畅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对学生在思考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将问题解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使用插图是十分有必要的,插图可以和文字相结合,二者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地意识到插图的重要性,通过灵活地运用插图,发挥出插图对教学的作用及价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插图设计简析[J].中外交流,2018(32).
  [2]陆丹华.探析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与编写情况[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9(2).
  [3]邓玉永,袁霞.浅谈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作用[J].语文课内外,2019(4).
  [4]朱经纬.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9(2).
  [5]王秋艳.浅谈小学语文的插图教学[J].数码设计(上),2019(4).
  [6]邵建伟.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教育功能浅析[J].中外交流,2019(3).
  [7]魏群芳.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2018(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6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