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探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在教学中,我发现教材中的插图还不少,那么插图在教学中有什么作用?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
  一、赏文拼图,激发兴趣
  插图最容易刺激儿童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的功用,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利用学生对图产生的好奇心及新奇感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自然地、顺利地接受。例如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我让学生思考“一棵葫芦”和课题中“葫芦”意思一样吗?学生通过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明白“一棵葫芦”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四个部分,它们之间一脉相承、互相依存,是一组组合体。藤叶花实各有特点、各有形态,插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四者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再如《田家四季歌》一文的学习中,理解“戴月光”时,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讨论“戴”字。联系上下文进而体会“农事忙”,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再读文闭眼想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学生在“文-图-文”结合中培养了观察想象力,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对于低年级小朋友,一般都对文字不感兴趣,但往往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兴致勃勃。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好插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二、运用插图,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小,知识少,理解能力有限,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往往也不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巧用课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好课文中的相关知识点。而且,运用插图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诗意,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理解到位。如《夜宿山寺》这首古诗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危楼”,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危楼”就是“高楼、很高很高的楼”,而不是他们自己认为的“危险的楼”的意思,让学生在观察插图中更好地学习古诗,身临其境地体会古诗中蕴含的神奇而夸张的意境。又如《我要的是葫芦》,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对比课文前后两幅插图,进行对比发现学习,讨论两幅图中葫芦、人物的表情变化的原因,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文中寓意就顺理成章了,教学的重难点就随之解决了。可见恰当地运用插图可使教师教起来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插图,可以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小学生由于语言素材有限,口头表达常出现混乱状况、语句不合逻辑的情况,写作时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托着腮帮子冥思苦想,或者抓耳挠腮,一副不知从何下手的模样。这时,教师就可巧妙借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利用插图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比如教学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漫画作品《父与子》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父、子的动作、神态,按照由前到后的顺序,看清图上人物的动作,还原生活,想象人物对话再有顺序地讲故事。另外,很多的语文教材都编设有看图讲故事的内容,如果单单进行讲故事练习,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我们可以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编成小故事,指导学生系统地写下来,从而写出合乎逻辑的短文。当然,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几次简单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运用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是作文的一种重要练习。从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可以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为今后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浓缩着课文内容,可以说是课文内容的精华,通过看图,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课文梗概,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一些要求记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看图来提高记忆效率。例如在教学识字歌《树之歌》时,这篇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为了加快学生背诵速度,我一边教学课文,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把文中插图与儿歌中树木对应,了解树木特点。接着,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一边想图画内容,一边练习背诵,学生背诵的速度大大提高了。
  插图教学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才能把我们的语文教学搞好,同时也为我们教师节省了部分时间,使我们有更多的精力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教法。教师应该使“死”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让课文中美丽的画面灵动起来,让语文教学焕发艺术的光彩。作为教师,我们應该充分挖掘插图这一教学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邱美玲.无声画面 增色课堂: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9).
  编辑 刘瑞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7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