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继兵

  【摘要】通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跟作者展开感情的沟通,培养阅读表达能力,加强知识文化的积累。本文主要分析了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开展的特点,并重点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的开展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阶段,学生逐渐具备了完整的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在日常学习中的自觉性也非常强,具备的想象力和识记能力已经接近于成人标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知识搜集能力、认知能力和语言信息整理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一、高中語文探究性阅读教学重要性
  新课改政策的深入推广,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语文学科当中包含有文言文和散文等不同的文章类型,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对于后期的文章学习和内涵理解也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新课改政策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属于重点培养目标,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参与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知识比较系统,并不仅仅是文章阅读和背诵那么简单,需要学生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型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让阅读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阅读能力水平。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特点分析
  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就是拥有探究性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元化,这也为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宽阔的想象空间,文本的内涵也就更加灵活多变。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中教学对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非常重视,学生可以在教学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主体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文本的分析和研究,把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充分体现了出来。探究性阅读还具备问题性特点,通过提出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深入探究,问题的提出要具备开放性,这样才能够提升探究的意义。
  三、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开展措施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对于教师的教学过于依赖,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思考不积极主动,过于依靠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的交流状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利用更加活跃的思维以及轻松的精神学习状态,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积极开展自主探究,促进探究性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能够提升探究性阅读教学活动的参与主动性。
  (二)深入文本正确探究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离不开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引导,语文教学目标要求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要设置出跟语文教学相符合的探究性问题,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在问题设置过程中,也需要尽量地排除跟语文教学关系不大的相关内容,确保问题的开放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例如在阅读《项羽本纪》这篇文章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再给项羽一次机会回到江东卷土重来,那么他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吗?”学生通过自己寻找资料进行参考,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个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因此学生在得出结论之后还需要进行论证,这种问题才更加值得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也更加有好处。
  (三)因材施教确定教学方案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和不同的探究教学方案。例如说问题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那么教师可以直接在探究性语文课堂上提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互动,完成探究教学,在其中教师起到了参考资料的提供以及教学引导的作用,帮助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探究问题比较困难和复杂,不能单纯地依靠文本和讨论解决,那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进行自我探讨,自主来查询相关的资料和内容,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把自己的探究成果跟其他人一起分享,最终教师进行问题的点评,完成问题的探究过程。
  (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每一篇都包含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感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地研究和讨论课本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应用起来,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都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文言文跟普通文章相比更加有教学难度,学生通过自学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非常困难,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非常抵触。教师可以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放在未知地位上,让学生的新旧知识经验产生认知冲突,这样才能够把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探究中,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例如司马迁写的人物传记有《屈原列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虽然都是司马迁的作品,但是两篇文章在表达方法上存在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教师在进行《屈原列传》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起来回忆《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意识地把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在《屈原列传》中作者使用的评论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文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开展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加强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力度,能够把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起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文章学习感受正确的人生态度,相比起耳提面命的传统教育,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教育效果会更加深入和立体。
  参考文献
  [1]梁磊.高中语文中阅读教学生态课堂构建的分析[J].才智,2018(16).
  [2]杨爽.YB第二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吉:延边大学,2018.
  [3]管兵.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8(15).
  [4]王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思路分析与研究——以苏教版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3).
  作者简介:张继兵,甘肃会宁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6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