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作品《梦断红楼》的结构与声腔化技法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二胡作品《梦断红楼》是一部大型的二胡协奏作品,这首作品无论在“声腔化”的技法体现还是作品的诠释、情趣意境的表达内容上都有着其独特之处。本文将结合自身演奏心得与体会,重点分析这首作品结构与声腔化技法表现,以求二胡曲中所体现的对唱腔艺术的借鉴和创造性运用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期望日后能为他人熟悉和创作相关“声腔化”的二胡作品提供一些参照和经验。
关键词 徐景新 《梦断红楼》 结构 二胡演奏声腔化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徐景新先生,自幼喜爱音乐,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理论专业,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共创作了几十部电影音乐作品以及多部电视剧音乐作品。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其它如合唱、交响音画、管弦乐等体裁的音乐作品。由此可见,虽然徐景新先生毕业于西方作曲理论技术专业,但他创作的音乐作品范围之大,领域之宽,尤其还在中国民族器乐以及作品上都进行了研究,在创作的过程中还常常请教相关方面的专家,使自己的作品独具一格。之后创作的《飞天》等多首民乐作品的问世,更能看出徐景新创作的作品再也离不开“民族”二字。
《梦断红楼》是徐景新先生在2016年最新创作出的一首单乐章二胡协奏曲,是作曲家在二胡曲《宝玉哭灵》的基础上,延伸并创作出的姊妹篇。乐曲体裁与故事背景与二胡曲《宝玉哭灵》如出一辙。对于徐景新来说,单乐章只是一个外部名称,他更加重视内部曲式结构的丰富。
第一段为引子段落,散板的速度,分为四句。旋律特点借鉴了二胡曲《宝玉哭灵》的引子段落。开头第一句速度如回环,慢—快—慢,音区从低至高,音符也越来越密集,营造出了强烈的悲痛氛围。散板通过紧打慢唱的音乐形式,配合速度上的快慢转换,音符的高低走向也直接导致情绪的起伏变化。
第二段慢板,主题的第一、二句速度稳定,如回忆过去的往事;第三、四句的速度比前两句稍快些,这四句的起承转合犹如道出了剧情的开始。然后在慢板两次的主题中间插入了一段连接段落,由弱到强的音响变化,音符游刃有余地行走在两个八度的D音之间。
之后进入第二次慢板段落的主题旋律,转调的出现使得整个音乐色彩更加昏暗,情绪笼罩在一片凝重揪心的气氛中,这也为接下来的段落转变作了对比。
在伴奏声部逐渐加强的强烈推动下进入了快板的第一部分,整段主旋律二胡声部与伴奏声部是以紧打慢唱的形式,这一形式在越剧唱腔中十分常见,情绪也从之前的凝重伤心转换为悲愤激昂的情绪。之后第二次出现连接段落,旋律走向从低到高,情绪变化也由弱到强,一路推到最高音MI,这个至高音也作为承上启下的转调连接音进入快板的高潮部分。
句子从慢逐渐加快、旋律走向层层递进,一句接一句的模仿进行音型,进入了整首乐曲的最高潮,快速的节奏交替,复杂的变化音型,使得情绪步步紧逼,情绪也上升到最高处。
最后再现段,前两句呼应第一段的旋律,后两句为补充终止。整首乐曲结构段落较多,借鉴西洋管弦乐写法,和声上以传统和声为基础,多种和弦进行,转调较多,是一首非常完整的单乐章二胡协奏曲。
作曲家借鉴二胡曲《宝玉哭灵》的旋律走向,在此基础上,加入现代作曲技法,对于整体结构的把握堪称一绝。正如剧情发展一样,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纠葛。整首乐曲旋律曲折婉转、跌宕起伏,时而一气呵成、时而似断非断,时而悲愤激昂,又时而如故事般娓娓道来,不愧为一部力作。
2016年5月由笔者在上音就读期间的二胡专业导师汝艺副教授在上海音乐厅首演了徐景新先生创作的二胡协奏曲《梦断红楼》的乐队版,声情并茂地演奏赢得了观众的一片掌声,曲折委婉的旋律也触动了笔者的内心。在這之后,笔者开始学习并演奏了该曲。在整首乐曲中,很多借鉴了二胡曲《宝玉哭灵》的声腔演奏化表现技法,并加入专业导师对于乐曲的处理以及自身的心得体会,以下简要谈谈笔者对于该曲的声腔化技法表现。
徐景新先生是在二胡曲《宝玉哭灵》的基础上创作出的二胡曲《梦断红楼》,所以在声腔化技法表现中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左手滑音模仿越剧唱腔中表现手法的运用,若时若虚,亦真亦幻。(谱例1)
装饰音的运用在徐景新先生创作的二胡曲《梦断红楼》的手稿谱中并不明确表示出,但在演奏过程中,笔者发现根据不同的情感表达适当的增加一些波音或颤音的表现手法更加贴合越剧的人声唱腔,不然太过直白,也不自然。(谱例2)
揉弦是二胡左手技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法,根据乐曲中的不同情绪变化以及达到韵味的要求上运用不同的揉弦技法。在此基础上,揉弦的频率、幅度以及压弦的力度都需要研究设计,使得二胡的音色更加变幻丰富,恰到好处的揉弦运用会使得乐曲增色不少。(谱例3)
除了以上的这些表现手法外,还有一些二胡模仿越剧唱腔中突出的声腔化技法表现,如重音的运用。在越剧唱腔中,字头的要求极高,扎实有力的基础上还要富有弹性,有时还会出现小休止,目的是为了突出字头,这样能够将字音表达的更加清楚,而且对于力度的掌控是突出字音的关键所在,在二胡曲中则运用重音的演奏技法突出表现。(谱例4、5)
在演唱越剧唱腔中气息的运用和控制也十分重要,《梦断红楼》是一首结构完整的单乐章二胡协奏曲,段落与段落之间、句与句之间经常需要气息的转换,尤其在戏曲唱法中,经常先出“字头”之后再出声,如谱例中的前两个音。所以说恰到好处的气息运用与控制对于越剧唱腔艺术的表现起了决定性的因素。(谱例6)
总之,二胡曲《梦断红楼》无论在“声腔化”的技法体现还是作品的诠释与表达内容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既传承了闵惠芬“二胡演奏声腔化”理念的探索,又创新借鉴西方作曲技术手法创作出富有“现代性”与“民族性”双重的二胡协奏曲。这两点这也正是徐景新先生对于创作上所一直保持的信条与要求。现如今“二胡演奏声腔化”理念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学中运用与实践,在未来一定会看到更多“声腔化”二胡作品的出现,为我国二胡艺术发展道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施雪钧.“音画”如歌作曲家徐景新访谈[J].音乐爱好者,2006(05).
[2] 于庆新.时代性、民族性、可听性——徐景新访谈录[J].人民音乐,199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7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