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手风琴曲《致克劳德的探戈》的作品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致克劳德的探戈》是一首具有流行性的手风琴探戈音乐作品,它是多元文化风格融合的产物,是作者理查·加利亚诺为了纪念共事的朋友克劳德·努加罗而创作的一首探戈作品。在不同的演奏会中,这首曲子几乎没有相同的版本,说明作者的即兴演奏功底非常深厚。作者的独奏是最引人注意的,他的演奏特点:其一是快速的手指跑动,技术性强;其二是富有感染的现场,低调而华丽;其三归于他对手风琴的热爱,在舞台上,加利亚诺站立演出,不同于大多数手风琴演奏家坐式演奏。在采访时,他全程背着手风琴,随时随地可以演奏不同种类、时期、风格的乐曲。《致克劳德的探戈》的现场演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颖的演奏方法和别致的创作,是其最具魅力的地方。
  关键词:手风琴;爵士音乐;演奏技巧
  《致克劳德的探戈》是理查·加利亚诺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手风琴探戈音乐作品,它是多元文化风格进行融合的产物,是作者为了纪念共事的朋友——法国爵士音乐家克劳德·努加罗而创作的一首感情至深、怀念故人的乐曲。
  理查·加利亚诺是当代手风琴演奏的革新者,他不仅以爵士之躯打破了古典音乐节奏、节拍较为保守的固有观念,还借助少数民族乐器巧妙搭配,渗透到世界民族音乐中,形成节奏鲜明、和声色彩丰富、旋律富有故事情节、感情至深的流行音乐风格。《致克劳德的探戈》在演奏中通过强弱缓急分明的节奏,随着作者演奏时的情绪变化,给听众呈现出一位睿智的中年男子内心渴望失去的朋友能复还的心情,表现他与命运抗争的过程,回忆与朋友促膝交流的温暖画面,掩去心中怀念的泪水,深沉而富有激情。
  一、作品《致克劳德的探戈》的音乐特性分析
  《致克劳德的探戈》是一首旋律小调作品,旋律小调也被称作爵士小调,它在听觉上更像自然大调,有非常多的演奏版本,演奏形式变化多样,有室内乐形式也有独奏形式,演奏者的选择众多。理查·加利亚诺将即兴创意融入乐曲,将探戈的节奏基调融入爵士风格。
  (一)具有听觉张力效果的调式调性
  《致克劳德的探戈》的调式中运用了爵士乐中比较典型的行进模式Ⅱ-Ⅴ-Ⅰ,其中Ⅱ级六和弦有强烈的不稳定性,与属和弦有共同音,与大三和弦T、D、S相比,具有调式上的特殊性,小调色彩更浓重。在手风琴特有的bass和弦排列下,这种根音为4度的和弦进行,为乐曲顺利弹奏提供方便,使听觉层次鲜明,展现出抑扬顿挫的效果。
  最后一段(106小节到121小节)是旋律小调主题动机的模进,调号为b小调。表达情绪更为强烈,Fortissimo的表情术语预示情绪到达巅峰,再一次强调了主题。
  尾声从122小节直至结尾,运用高叠九和弦,承上启下,对高潮段做了一个总结,其后的和弦绵延不绝,回忆全曲,低音与高音像告别一般,减慢,渐远,倒数第二小节延长的颤音,运用手风琴特殊的风箱技法演奏,最后一小节回到主和弦还带了两个和弦外音,似乎在提醒主题依然活跃,不舍结束。
   (二)演奏形式多样的大型二部曲式结构(分析的是流行手风琴独奏版本)
  引子部分由15小节构成。右手一开始就以小二度音程进行,给人一种特定的情绪渲染,营造出作者痛失朋友的忧伤气氛。5至8小节是前4小节的节奏紧缩,营造紧凑的气氛,加上左手和弦的搭配,产生一种饱满的效果。第9小节到15小节便开始本曲的基本节奏型,也是典型的探戈节奏型,为下文主题做铺垫,出现七和弦并不断推进,拉开主题出现的序幕。
  (三)具有典型的探戈节奏特点
  在听《致克劳德的探戈》现场版本时,在乐曲开始演奏之前,加利亚诺看似随意地给自己打了一个小节的拍子XOOX XXXX,这是一个典型的探戈节奏,也是全曲的基本基调。
  《致克劳德的探戈》是4/4的节拍, 4拍子的音乐一般表现优雅、舒缓、雄伟、庄严、悲伤、温柔等情感,场景开阔,情绪饱满。探戈的节拍牵动着作者的悲伤情感,引子结束后在第九小节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断奏式节奏,运用空拍、重音以及跳音,渲染伤感气氛,如故事的开端,诉说忧思与哀悼。
  《致克劳德的探戈》呈现出探戈的演奏特点,旋律与伴奏形成交替节奏,进入主题后,上方的旋律如同跳舞的女人,优美舒展,小琶音的装饰效果,让人感觉到灵敏而有一丝俏皮。下方的和弦伴奏,像是伴舞的男士,坚定而有力,随着旋律的变化而交替。
  爵士音乐具有强烈感染力,在作品中B段的音响效果很特别,他应用长短不一的Ragtime(拉格泰姆)节拍,左手为规律的正拍低音伴奏和弦,右手弱起并且改变重音节拍,不规律的切分节拍音响效果却很和谐,通过利用改变节拍重音,用风箱控制节奏,把节奏复杂化,创造出悦耳的旋律,展现了作者和朋友往昔亲密无间创作的回忆场景。
  (四)双重功能和声与旋律即兴化的华彩段
  在这首乐曲中,Ⅱ—Ⅴ的关系很常见,它拥有双重角色,也称为“双重功能”,这是典型的爵士风格特点,同时大小七(属七和弦)的平行出现,它的功能是属七和弦,但是它是平行地进行,这样就使它只剩下大小七的音响,有隐藏转调的效果。
  整首作品将炫技藏匿于乐曲的各个段落,自然流露,自由的即兴旋律与固定的作曲,理智交错,运用深厚的演奏功底,行云流水地表达即将满溢的感情,又在最后恰到好处地结尾,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二、作品《致克劳德的探戈》演奏技巧的探究
  作者通过手风琴的独特演奏方法以及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缅怀故人,将乐曲主题进行升华;运用爵士演奏手法纪念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乐曲主题华丽又激情,通过探戈的节拍描绘出作者孤独的画面感,曲调独特,演奏精湛,给人以全方位的思考与启发。
  (一)触键对于左右手声部控制的方法
  在《致克劳德的探戈》中出现了非常多的双声部触键演奏,主题a和主题b。这种触键方法表现了作者延绵的心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声部旋律的突出以及左右手的配合,在配合当中,旋律的游走需要风箱的协调。由于这首曲子的独特性(探戈),左手节奏强烈,表现了作者高亢的情绪,但这种激烈的节奏容易造成右手旋律线的不稳定,这就要求控制风箱,进行断奏触键,掌握高声部的时值和力度。在触键的时候,绷紧风箱,使音色独立而富有彈性,此时风箱需要给旋律留位置,连线处尽量不换风箱,并且换风箱的时候要巧妙,不要阻止旋律的延续。   在b部开头部分,也需要断奏的演奏技巧,并且要结合手腕断奏和手指断奏两种方法,既要强调重音又要与探戈的基本节奏相结合,保持音符的清晰。断奏不需要弹成跳音,明确的弹奏出来即可,但是要保持活泼、有力的探戈风格,断奏的演奏方法适用于节奏欢快、紧凑的作品。
  (二)左手演奏的一般规律方法
  手风琴左手按钮结构特殊,但音与和弦的排列是规律的。120贝司的左手共有六排,最上面是两排低音,一排是对位低音,一排是基本低音,其关系是大三度,这是为了更简便地演奏大众化的曲子;紧接着是和弦,分别是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属七和弦和减七和弦。
  在《致克劳德的探戈》中,有远距离的和弦跳动演奏,而且是连续的跳动。例如乐曲中这段连接:“Gm-A7-Cm-D7”“Fm-G7-bBm-C7”“bEm-F7”,在这种连接中,左手的操作是很难掌控的,需要精准地找到贝司位置,左手小指需要支撑,还要与风箱配合平稳,这是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的。既要体现音色,又要配合风箱,这样才能达到丰富饱满的和声效果。
  (三)风箱控制与呼吸在探戈作品中的重要性
  在这首探戈作品中风箱的配合尤为重要,“切分效果”就需要配合风箱来实现。重音可以用“顿风箱”演奏出来,左手小臂与手腕将琴控制在自己的怀里,手腕发力,拉紧风箱。风箱的呼吸是手风琴演奏的关键所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就是形容在一呼一吸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作者的情绪也是在这一呼一吸之间充分地宣泄出来。
  《致克劳德的探戈》旋律忧郁,低音贝司的律动扣人心弦,体现出当代法国手风琴流行音乐的主题旋律。我们可以将音乐中节奏、调性、和声等因素有机地运用到中国流行手风琴当中,使之成为独特的、传播更远的风格艺术。《致克劳德探戈》流行手风琴的乐谱不见得很难,但是引人注目,这表明了美妙的音乐不是依靠复杂的音符才能表现。
  通过对理查·加利亚诺流行手风琴作品《致克劳德的探戈》的分析研究 ,笔者获得了很多演奏此类型曲目的方法和启发:
  一是在演奏之前要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乐曲的情感表达以及重点难点的练习,不同的情景下要正确选择触键及风箱,在完成练习后要善于总结。
  二是手风琴乐器是一种非常自由的乐器,对于学习手风琴的人来说,要给自己展示的机会,敢于走出家门,走向社会。
  三是学习手风琴要利用其方便、形式多样的特点,技巧变化随性、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不断提高演奏技术水平,不断走进大众视野,为大众服务。同时与世俱进,将独特的风格融入现代网络电子领域,如在电音、抖音、微信、民族曲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是还需要更多中国演奏家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流行手风琴演奏水平,推进手风琴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馨元.法国手风琴大师理查德·加利亚诺的音乐风格及演奏特点[J].黄河之声,2015(15).
  [2]郭昕.爵士和声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5.
  [3]白莉洁.浅析手风琴触键法及风箱运行[J].黄河之声,2017(21).
  作者單位:
   陕西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7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