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科学探究中如何用好“科学假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韩轶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产生了巨大的革新。小学科学作为一项综合学科,其内里涵盖大量专业知识,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科学应用水准都会获得有效提升。但就目前来看,部分小学存在科学课枯燥乏味的问题,致使学生无法有效渗透到课程之中,介于此,教师有必要寻求更为新颖的教学理念,科学假说就是其中一种。下面,本文就小学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科学假说”的运用做出了简单探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假说”;实践应用
   科学假说是一种颇为复杂的理论形式,是人们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对未知事物做出假说判断的一种思维模式。科学假说存在相应的推测性以及假定性,科学假说并不存在相应的实践基础作为依托,因此这就要求进行科学假说的人拥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在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应用科学假说这一概念,以此来全方位地促进学生成长,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清晰,为其今后成长发展提供思维引领作用。
  一、将构建主义作为核心,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现象,提出假设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知识来与新知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其最终目的是完善學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知识体系。学生在开展猜想以及假设的过程中的核心要点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行学习探究。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其认知能力尚未形成完全,因此其并不知道自己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是否正确,自己所明确具备的知识能力是否正确。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学生执行的猜想以及假设活动将会成为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一大重要点,同时这也是一大难点。
  那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应用“科学假说”这一理念呢?就以运动和力作为实例:
  师:小车正在运动,如果绳子突然断裂,那么小车将会怎么运动?
  生:小车肯定会直接滑出桌面,最终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最后小车掉到地上之后就不再运动了呢?
  生:小车可能受到了来自于地面的摩擦力。
  师: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以下小车的运动状态以及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的引导之下,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如果小车的速度相同的话,那么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所能行进的距离就会越远。
  师:同学们,实验做完了,你们想一想,如果地面不存在摩擦力的话,小车会做什么样的运动呢?
  生:将会一直前进。
  学生先行进行猜想,而后教师通过引导调动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最终对学生的猜想内容做实验验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巨大的作用。
  二、将实验内容作为载体,引领学生提出假设,尊重学生的想法
  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过分低估学生学习科学的潜力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成长。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其仍然处于爱玩好动的时期,他们在探究事物的过程中通常具有极为强力的兴趣,只要有一点点之一,便会跟随质疑内容去刨根问底。介于此,教师有必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需要,引领学生多做实验,同时在开展实验之前就要求学生提出相应的假设。例如,学生对于空气的认识尚且不够全面。借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想一想空气能否被压缩。空气既看不见,也摸不到,那么学生又该从何下手呢?此时教师绝对不能过分低估学生,而是要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质疑来强化自身的认知能力,提出相应的假设猜想,最终将其付诸于实践之中。学生通过仔细思考之后明确可以利用气球来装满空气,而后进行相应的实验,学生在挤压气球之后,一旦不在用力,那么气球将会直接弹回原状。最终,学生提出相应的假设:空气需要占据空间,并且可以被压缩。当学生提出合理的假设之后,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地指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验证学生的假设是否正确。
  三、注重对科学假设进行有效总结
  当学生的科学核心能力已经到达某一高度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提示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归纳总结的习惯。对学生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总结归纳,同时贴合当前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科学知识来对学生做出的假设进行有效指导,同时将学生的假设与科学家所提出的假设相互比对,教师寻找科学家所做出的假说存在的优点,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的假设的不足之处,这样必然可以让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所成长,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自己找出相应的问题。在教师执行总结比较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学生的假说与科学家做出的假说相互比对,而且还要通过已知内容以及位置内容来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寻找到二者的差异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类比方法来提出相应的假说猜想。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假说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渗透大量新知识,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来教育学生,同时也需要教师对部分难以理解的科学内容进行剖析,要求学生通过提出假设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虽然有些科学课不需要科学假说这一重要理念,但教师却要在所有教学环节之中贯彻这一重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假设水准,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当然,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也必须正确创造科学假说内容,以此来全方位地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为学生今后成长提供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敬生.思维导图与学习[J].教育文化论坛,2012(03).
  [2][英]东尼·博赞(TonyBuzan)著.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24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