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学”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按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提出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以学为中心 大学英语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大学英语》是普通本科高校非英语专业的核心公共基础课之一。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仍然大多以教师讲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没有兼顾到学生层次、兴趣爱好和未来规划等,学生只能采用既定的学习方法,遵循指定的教学模式,并依照给定的考核标准来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课程学习依赖老师,既没法课堂学习中参与教学设计来设置个人学习目标,也无法采用自身喜好的学习策略来提升效率;再加上基本大班上课,学生人数偏多,学习的实际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教师方面,由于教学负担普遍较重,在教学设计方面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式为主,教学内容来自课本,外部鲜活内容涉及较少,因此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采用的学习方法较为单一,接触的知识面比较匮乏,很难了解英语语言最新动态,课程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极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很难让人满意。
  近些年来,我国高能教育正在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伟大进程,切实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根据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校教学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符合我国高校教育发展转变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把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如何学,目的是要建设“自主、活力、高效”课堂。 在此要求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始终贯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效。
  1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设计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根据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范围,设计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达到以“学”为中心的基本保障。要想做到以“学”为主,就必须对教学内容重新分区到课堂节次,按课堂节次再设计详尽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活动。
  (2)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策略。大学英语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人交往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应变能力等。学生应该能够针对问题(课题)进行文献资料调研,收集相关信息予以解决,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环节设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锻炼与人交往及团队协作能力。针对问题要求学生展开演讲、质疑提问和答辩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应变能力等。
  (3)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策略。课程评价体系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规则,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评价规则必须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要使学生明白评什么、如何评,知道努力的方向。其次,评价形式要多样化;要适时引入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师生共评等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最后,评价在提供区分的同时,还要适度宽容,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等。
  2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
  (1)明确和细化教学目标。围绕每一次课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的掌握程度确立知识与能力目标;根据每一次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哪些能力,获得哪些能力和实现的有条件等确立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每一次课的学习对学生意志品质等的培养要求等确立情感目标等。
  (2)优化和升华教学内容。通将不同知识点、语言现象和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等按一定思路组织在一个“思维导图”中,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课程的认知体系等。
  (3)问题(课题)式教学同步推进知识学习和团队锻炼。为了让学生对课程中文化或语言现象有一个切身体会, 让学生按每4~6人为一个小组自由组队,然后以小组形式设计完成一个综合性项目。在综合项目中,小组成员须先从老师提供的问题(课题)中选择一个,结合课程要求在小组充分探讨的基础上,以演讲、辩论和角色汇演等多种形式呈现,切实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等。
  (4)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增加课堂过程表现的分数占比,由原来的“30%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的模式,转变为“20%平时成绩 + 20%课堂表现 + 20%课题讨论 + 40%期末考试”。平时成绩考核(20%)由 “到课10%+作业表现10%”两部分组成。课堂表现是为了让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在课堂表现考核的力度及对老师提出问题的准备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课堂发言等给出。课题讨论(20%)根据学生的讨论参与程度以及课堂表演、表达、调动情绪及部分小课题的书面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给分。避免学生为了一次性期末考试而展开的应付性学习,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民族教育,2010(Z1):1-17.
  [2] 郭丽萍.英语语言学课程“问题导向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1):160-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3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