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核心素养下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体育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其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其与核心素养的内涵是不谋而合的。与此同时,运用游戏的方式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是遵从了学生的成长规律,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做以说明。
  关键词:核心素养  游戏化  小学体育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a)-0157-02
  游戲法教学是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提升体育综合技能的教学方法。在核心素养引入小学体育教学后,体育课上的游戏化教学不再呈现出“自由散漫”的状态,全员参与、全面提升的教学目标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第一要义。
  1  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1 引导作用
  小学生的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中等难度偏上的动作,完成度较低。教师可以借助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这些动作。如蛙跳、起立蹲都是训练下肢力量的好方法,但是练习过程枯燥,方法不当还会造成膝盖损伤,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池塘运动会”,让学生们扮成小青蛙,比赛谁能用前脚掌先着地的方法率先跳过终点。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练习的要点又成为比赛必须遵守的规则,自然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2 提升专注力
  6~12岁的小学生,正是培养专注力的关键期。经过科学设计的游戏与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专注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不会感到乏味。例如在短绳训练中,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用接力跑配原地跳绳30s的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凝聚在课堂上,学生一边观察其他同学的跑跳、一边实践,自感自悟,从而在掌握技巧的基础上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1.3 修身养德
  体育运动对人的耐力、毅力和意志力都是一种考验,德育教育中的信念教育与此正是不谋而合的。用游戏的方法将德育教育和体育活动联系在一起,学生会从常态化教育直接过渡到潜能性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应对挫折和困难。例如在接力赛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竞争来完成。每个学生能不能在拿到接力棒后竭尽所能完成奔跑,在比赛中输了是否会互相理解,不埋怨指责,甚至是有的学生摔倒了,大家衷心鼓励他,这些都是品德素养的被表现[1]。由此可见,体育游戏在学生修养和品德培育中的重要性。
  1.4 灵活协调
  当下的小学生课业负担都比较重,虽然国家推出了阳光运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1h的体育锻炼时间,但是具体落实的障碍很多。这就导致学生在遇到负荷较大或是动作繁复的运动时,不能顺利的完成。教师设计一些攀爬、跳跃的游戏,如“灵活的猴子”“松鼠摘果子”等,可以起到以少胜多的目的,让学生的身体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灵活性与协调性的发展,也可以达到相应的训练效果。
  1.5 开发智力
  诸多科学研究的资料已经显示了人的大脑和身体的紧密性。体育游戏的花样多,为小学生的智力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更为综合的发展,这是全方位开发大脑的教育行为。目前在学校流行的体育舞蹈动静交替、力美结合,还能创造出一定的意境,学生身在其中,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反应速度也会加快,这就是“越练越聪明”的最好体现。
  2  核心素养与游戏化体育教学结合的注意事项
  2.1 趣为本,人文素养做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体育教育中亦不例外。相对于室内教学课程,体育课上的孩子,灵活性更强、主观能动性更高,他们更愿意投入到比赛与竞争中,更愿意和老师商讨游戏的方法,这就为课程的开展营设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学生们越学越有趣,难点也能迎刃而解了。有人说,“课始趣已生”,就是这个意思。例如低年级时,教师教做操,镜面机器人的游戏,会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操学会了,左右方向也分辨清楚了,完全贴合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小学体育教育理念:“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理念,学生乐于参加,培养任何一个方面的素养,也就有了具体的基础。
  2.2 法为基,创新素养是目标
  我们已经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了核心素养时代,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教材和参考书的编写来看,并没有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但是传统的教材编写中的方法和内容还是有着很大的价值的,它们在知识的传授上,有着更丰富的经验和更深厚的基础,可以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依据。在游戏“踩影子”中,学生2人一组,在规定的区域内开展游戏,一个人负责跑跳,另一个人去踩其他组的成员的头部的影子[2]。这个游戏不仅考察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耐性,还考察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第一轮中,学生们大多是以观察和体验为主,进入到第二轮时,学生会加入更多的思考。到了第三轮,教师需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如何在这个游戏中先发制人、如何取得游戏的胜利等。学生们的思考逐渐走向深入,在一边做一边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得出一些创新性的“点子”,如声东击西、以静制动、釜底抽薪等,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这正是从传统向创新转变最好的表现。
  2.3 评为导,责任素养是重点   当下的教育为什么提倡核心素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代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意义。社会和家庭对于学习意义的引导也过于功利化,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简单的扁平化。所以,教师利用体育课程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点评,可以让学生在实践领域获得成就感,进而产生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圆圈接力”游戏中,有的学生因为平衡能力较差,没有顺利完成接力任务,这时教师可以说:“你努力拼搏的样子真帅!”在竞赛中没有获得胜利,教师可以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你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的责任与担当,令我感动。”还有的小组合作默契,教师可以说:“你们一定在赛前进行了分工和演练,你们是一百分的团队。”
  2.4 动为重,科学素养是根本
  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将教育目标从二维扩展到了三维,提升了教育的意义,深厚了教育的内涵。原有的教育模式必须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创新性的尝试。相对于活泼的体育运动,小学体育的理論化研究显得很抽象,再加上固有思想中认为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更让小学体育游戏化的工作变得边界模糊。所以从事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师应该主动的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在一线课堂上让学生多实践、多动手操作,自己则多收集、多记录课堂实况,加深对当代体育教育理念的认识,积累优质的经验、规避教学的误区,构建完善的体育游戏化体系。例如,在学习球类时,很多女生表现的兴趣不大,这是因为相对于男生,她们并不擅长[3]。教师可以开发一些球类游戏,鼓励女生进行尝试,然后从旁观察她们在运动中的表现,找到其学习的难点,再结合学习球类的重要性,让女生加入进来,从陌生走向熟悉,最终克服球类学习障碍。由此可见,科学依据仍然是教育教学的源动力,决定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决定着教育成果的转化。
  3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范畴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客观的认识游戏的价值,主动地探索和实践小学体育游戏化的途径,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牢固学生的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体育课在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让学生身心共同发展,使体育课程尽快步入现代教育体系中。
  参考文献
  [1] 孙凤.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9(2):89-90.
  [2] 江瑛.基于核心素养视觉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8):65-67.
  [3] 朱正龙.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现代化,2018(3):122-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3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