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项目式教学模式下艺术摄影方向班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星怡

  摘 要:新时代发展下,艺术摄影教育也在寻求新突破。在以方向班为主体的教育环节中,纳入项目式教学理念,以艺术项目创作为指导方向,以学生为创作单元,以“一对一”式讨论为教学手段,以作品汇报展演为教学成果。同时,进一步引入自我艺术批评教学体系,形成社会艺术机构联合培养方式,为新时代下摄影艺术人才的培养寻找新的出路。
  关键词:艺术摄影;摄影教育;方向班;项目式教学;一对一讨论
  传统的摄影教学观念普遍认为,摄影是一门受限于摄影器材,依托于摄影技术的艺术。然而,当代摄影艺术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此,摄影观念的发扬与思想的声张,在艺术领域里得到的重视不亚于摄影技艺的娴熟。
  1 艺术摄影环境与发展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掀起的观念摄影风潮,一直到现在持续大热的各种影像类艺术、新媒体艺术、跨媒体综合类艺术项目,尽管里面或多或少都含有摄影的成分,但是摄影本身并非作品的重点,从此可非常明确地看出艺术市场摄影类作品的风向变化。近年来,无论是中国几个著名摄影节的举办,包括平遥国际摄影节、丽水国际摄影节、连州国际摄影节等,还是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等著名影像类展览交易,都明示了艺术影像发展的新技术化与多元化。
  在这样的艺术市场的影响下,艺术摄影教学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上要明确学习方向,学生应该清楚了解摄影作品的创作应该是作者思想观念与媒介使用技巧的有机结合;创作者所扮演的角色要脱离摄影师的概念,而升华到导演、制片人这样的新层面。传统的纪实摄影并非没有一席之地,但是无论是艺术发展的要求还是观众藏家的审美情趣,都已经从简单的纪实层面,逐渐上升到了精神思考层面。
  2 项目式教学特点及优势探讨
  项目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开展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情景学习理论基础上,体现行动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完成项目、职业体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其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项目式教学很好地契合了国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其主要优点有:首先,它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项目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理论吸收与实践的能力;其次,它还能提升学生的二次创造能力,通过手脑结合激发其创作热情;最后,项目式教学还能督促老师与学生间进行一对一的互动,重视其个性发展,在项目制作过程中达到师生的有效互动,而不仅仅是千篇一律的普遍式教学。
  3 项目式教学与艺术摄影方向班的结合与创新
  如前所述,在艺术摄影方向班的教学中,大胆尝试引入了项目式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改变课堂面貌,在近三年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纵向深化专业知识,横向扩展跨专业知识范围
  学生要进一步打牢打深摄影技艺,并要求其将摄影技术延伸到相关领域,如动态摄影、网络或手机媒体、短视频制作等领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更多摄影语言门类,让其具备更多的创作基础,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选择面更广。
  鉴于目前摄影学科划分横跨多个不同基础学科,本科摄影教学的各项理念和专业内容大相径庭,艺术摄影作为其中一个分支,教学理念当有别于新闻或传播学理念下的摄影教育。在横向上,引入传统摄影教学中所缺乏的美术史、美术基础理论等相关课程,要求师生共同研讨,厘清当代艺术发展脉络,使学生能够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下,将摄影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发展交叉脉络了解清晰。
  有了这样横向与纵向的交叉培养基础,案例教学可以穿插其中,要求学生对某项艺术理论进行案例创作,将文艺理论作为思想工具,将摄影作为创作工具,对某个艺术概念或定义进行专题研讨与创作。夯实艺术理论基础,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3.2 强化“一对一”讨论课,发扬项目式教学独特性
  在方向班创建初期就把方向班整体教学目标定义为一个艺术项目,该项目以当代影像艺术及热门议题为研究方向,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摄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艺术摄影方向班师生为主创群体,以教师为创作串联,以学生个人为创作单元,以“一对一”式讨论课为教学手段,以作品汇报展演为教学成果。
  整个艺术项目为层进式结构,通过统一命题及展览会演,设定项目主题。学生通过具体项目制作成为组成单元,以各种媒介及艺术的表达方式为创作方向,整体丰富艺术项目。
  在具体授课的过程中,“一对一”式讨论课取得了巨大成效。首先,教师可以随时追踪学生的进度,了解艺术项目进行情况,学生也可以及时反馈创作进度,互动讨论,既可以激发创作热情,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其次,一对一式讨论有助于学生问题的暴露,在讨论的逻辑推演过程中,在项目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在项目创作及自我批评的过程中,都随时可能暴露问题,只有问题暴露了,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弥补不足,有效避免知识遗漏;最后,“一对一”式讨论课,也能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要求教师随时保持艺术理论的学习,同时也不能缺乏艺术创作实践,形成师生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
  3.3 普及艺术批评机制,提升项目艺术水准
  基于艺术项目的独特性,结合摄影教学的发展,课程纳入了大量的艺术史、艺术理论教学,也引入了艺术批评学习环节。摄影专业在传统的教育划分中,与传媒及新闻类专业联系紧密,而一直忽视了美学及艺术学的普及教育,这使得学生失去了成为艺术创作人才的入门机会,没有美学和艺术学作为基础创作理论,作品的创作总是流于视觉化、表面化,往往只为了寻求眼球刺激而没有内涵,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
  只有纳入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学习环节,学会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艺术理论的掌握才能落到实处,有实际运用的机会。同时,能够建立一定的反省机制,帮助学生成长,在创作中有所帮助。经过该项训练的学生,在后面的毕业设计创作中体现出更加明确的方向性,自我纠错能力也强于其他学生。
  4 摄影项目:“螺旋计划”综述及发展规划
  作为艺术摄影方向班的整体项目,“螺旋計划”是由两位授课教师共同发起的。该艺术项目已进行到第三年,已有近六七十名学生参加过该课程,每年均以一个议题为中心进行艺术创作,最终形成作品进行展览。学生通过该课程进行的艺术创作,最终获得省级、国家级摄影奖项数十个,并参与了平遥国际摄影节等著名摄影展演。
  总体来看,课程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同时还具备以下一些不足与发展空间,在今后的课程中应当逐渐完善。
  4.1 师资力量单薄,需引进多元化教学
  目前,作为授课主体的两位老师承担了方向班的全部授课。个人力量有限,只有更多引入国内同行业的专家教师开展讲座、工作坊等授课活动,才能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创作质量。
  4.2 专业机构参与人才培养,扩大项目成果
  “螺旋计划”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艺术项目,旨在为社会培养影像艺术创作人才。为打通艺术人才最终落地的通道,课程与南京当地美术馆建立了联系,为今后能向专业艺术机构输送人才建立基础。只有解决人才最终的出路问题,才能保证课程生命力。
  4.3 新媒体时代来临,艺术作品寻求新媒介
  传统摄影作品以照片为主体,这样的表现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新兴媒介及科技的诞生,使得影像艺术获得了全新表现空间。例如新媒体艺术中出现的3D沉浸式体验、体感式交互等技术,在与影像深度结合以后,不但在视觉上可以有新的震撼表现能力,在创作手段上也能突破以往的局限。
  借助新兴科技力量,形成新的艺术语言形式,也是未来艺术发展方向之一。在未来的教学内容中,丰富新科技内容,进一步拓宽技术领域,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必备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廖洪清,黄斯欣,苏烈翠.应用型本科项目式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教学形式[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0):78-79.
  [2] 钟建明.摄影学科建设呼唤理论之声[N].中国摄影报,2013-09-10(003).
  [3] 陈池瑜.艺术学理论的教学与学科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6):127-131+2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39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