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荣荣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教育事业更是蒸蒸日上。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力求在学生完成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他们的素质教育,中学历史课程亦是如此。但是目前,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为了使中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就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历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6-005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04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阶段的教育工作也逐渐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者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思维已经远不够用,当前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历史课本知识的内化率。
   一、中学历史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转变不够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以往的中学历史教学理念完全是为学生的升学考试服务,没有重视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极为明显。新课程改革工作日渐深入,在中学历史教学进展过程中,虽然有部分教师已经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开始了改革,但其中还有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在历史课堂,一味要求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死记硬背,并将此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没有对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拓展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与现代社会需求型人才之间存在极大的偏差,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是越来越差。
   (二)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做到多元化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学历史教学质量之所以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它的课堂教学内容单一。从历史课程本身来说,它的特色非常明显,其中的知识也是所有中国人都要了解的,因为我们要“以史为鉴”,中国人要了解中国历史。在五千年历史交替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经历了诸多的风吹雨打,炎黄子孙的血脉仍然完整延续,中国历史更具有深度与特色。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很多教师都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范围进行拓展,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坚持以往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在讲解历史知识时,只是将基本概念和教材上的知识点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只能机械、单一地进行学习,他们对于历史事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也没有分析事件背后存在的原因。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没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学习,只是掌握了一些人尽皆知的基本历史常识,学习成果没有什么太大的创新。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历史课程慢慢厌倦,失去最初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更是天方夜谭。
   二、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深入貫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各中学广大历史教师要对怎样提高教学效率有一个科学的认知与了解,要意识到时代在不停地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若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只会越来越差。要坚决地改变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加深对新课程改革内涵的进一步学习与了解,与时俱进,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不再一味地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变化,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将从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能够通过对种种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分析与反思等来明鉴今日之事,即以史为鉴而行今事。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的教学思想要与时代共进退,只有教师的思想与时代需求接轨,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才能有一个科学的培养环境,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能顺利达成。
   (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
   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历史学科内容广泛,古今皆有。语文课文中出现的著名作家与学者也是历史课堂中的学习对象,历史课堂中的各大历史事件也是语文教材课文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因此,中学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使课堂气氛火起来,就要将学生的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巧妙的结合,不能在讲课过程中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指导他们对课本知识中的历史内涵进行深度的挖掘与拓展,将历史教训作为对今日的深思。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的认识,积极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要敢于面对,并积极改正。不能故步自封,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耽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段,在课堂中引进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对学生“放手”,留给他们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探索时间,不要步步紧逼,使学生的课堂地位被动化。尊重学生,才是历史课堂效率提高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刘俊利.基于课程目标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渊源与内涵[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6(5).
  [2]张华中.基于中学历史教学需求的核心素养培养旨要——以时间观念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6(12).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马荣荣(1987.4— ),女,汉族,江苏南京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