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慧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动下,学校顺应时代的发展,不仅要做好各学科基础教学,还应关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语文作为高中的重要科目,可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探究传统文化的传承措施,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中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社会,而网络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语文教师可通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其深度认同我国传统文化,从而有效促进我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爱国的优秀人才。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本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历史的了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正确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学生接受到更多的信息,不良文化也会通过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的思想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传承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其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促进其判断相关文化能力的提升,形成正确观念与健康人格。另外,高中知识点较为晦涩,学生学习中经常出现厌烦的情绪,通过引入传统文化、有趣语言等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提升传统文化认知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若是想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知传统文化。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出现偏差,会对传统文化的教学造成较大的影响。
  传统文化其自身存在积极价值,教师加深认识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改变自身想法,以思想影响行动,通过教师内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热爱,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实现教学策略的积极主动探索。苏教版选文中具有优秀充足的传统文化资源,包含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孝亲敬长等。教师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可在其中获得新的知识,对自身匮乏的基础进行补充,对于师德素养的提高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整体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备课时,自动挖掘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实,并在上课时选择关键性的教学知识分析、透彻地讲解,课后还可以划分教学疑难知识,让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查找资料,鼓励其通过各种方法探索知识的真理。
  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将传统内容通过多彩丰富的教学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适当进行分层训练,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氛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通过语文教学可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还应当营造出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氛围,增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底蕴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1.经典诵读
  语文的学习与朗读息息相关。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其语感,大部分的语文文化学习也需要借助朗读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安排学生诵读经典古代名篇,如苏教版中庄子的《逍遥游》选段,“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朗读节奏鲜明,文章用比喻的手法充分描绘出万物万事需要有所凭借,并没有绝对的自由,但学生身心发展并未成熟,并不易理解其中深意,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逍遥游》,帮助学生掌握散文的朗读方法,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对古人的所思所想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体会到万事万物皆有所待,只有提升自身的“依凭”,才能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通过反复诵读的方法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影视欣赏
  传统文化是文化的根本,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艺术家的剪切、提炼、组合等方式渗透到影视之中,如《红高粱》《英雄》《黄河谣》等,其属于“西部电影”,在影片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汉唐文化、巴蜀文化、黄河文化等,多元的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发展延续。尽管影视传播不能全面替代文化传播,但是优秀的作品通过特效处理,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如在《长亭送别》教学中,主要讲述了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离别愁苦的情绪与莺莺对张生的担心关心,文章以文言文叙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深刻感情,教师可在讲解文章后,播放《红娘》电影,通过影片将文字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两者之间离别的不舍,了解长亭在送别之中的意象,古人文思中,“长亭”是充满忧伤离思的意象,欣赏古人的才情。
  3.文化辩论
  辩论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口语表达、逻辑思维、语言组织等能力,通过高中语文课堂的文化辩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理解思考传统文化,还能帮助青年实现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辩论赛的开展,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辩论过程中,以文化为主题,可让教师真实了解到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情况。
  如教师可以《陈情表》为基础,设置有关“孝道美德”的思考,就现代社会中新型养老模式,是否将老人送进养老院开展辩论,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组织辩论。甲方为送养老院是不孝,以孟子中“不顾父母之养”是为不孝为出发点,认为老人的养育不仅需要物质,还应当注重精神。而乙方认为送老人到养老院并非不孝,以“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为出发点,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不能固守传统的赡养方式,此过程中感受到老人养育之恩的不易,以正视历史为基础,跟随时代的变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促进自身语言应变及随机处世能力,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文化演讲
  教师在传承传统文化时,其自身的认可度将会对学生学习态度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从方方面面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演讲活动,帮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搜集整理资料,写好演讲稿,如《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的坚韧不拔,《陈情表》中李密的孝道,《渔父》中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等,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当做演讲素材。学生也可以自己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如汉字、节日、艺术等,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演讲,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三、总结
  本文主要从提升传统文化认知出发,利用经典诵读、影视欣赏、文化辩论、文化演讲营造学习氛围,从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我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韦玉梅.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A]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
  [2]瞿秋云.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突破[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6).
  [3]楊向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相关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
  [4]沈纪阳.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