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国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方面、多层次打造立体化教学,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便于教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找到高效化课堂教育之路,为学生寻求更加适合他们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138-02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摒弃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分析、探究活动,积极获取数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呢?
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社会科学家鲍波尔曾经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的最佳试剂,促使学生带着强烈地求知欲望進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让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可见,问题在小学数学中重要性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条件,巧设疑问,制造悬念,让学生在旧知与新识之间产生矛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操作,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大胆尝试,主动去进行分析、探究问题,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
小学阶段开设数学科目的主要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最关键的是以数学课堂为土壤,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内涵与价值,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所以,想要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自然离不开生活的启示。因此,在日常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深度挖掘数学教学中的生活特性,巧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数学知识点更加生动、具体,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相关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小数的意义,了解和掌握小数的内涵,笔者专门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生活中与小数有关的事物和场景,如,超市商品的标签,各种优惠券,广告传单等等。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熟悉感、归属感,从而有效打开学生的思路。接着,笔者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眼中的小数。有的学生说道:“小数与质量有关系,电子秤上显示的数字就是小数”;有的学生还说道:“小数与人的健康有联系,温度计上的数字就是小数”;有的学生也说道:“小数跟我们的身高有关系,米尺测出的数字就是小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见过”的小数,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达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此外,笔者认为,想要真正构建高效课堂,有必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如,在教学完《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点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问卷调查班级喜欢篮球运动,足球运动,乒乓球运动以及羽毛球运动的人数,计算所占比例,并且绘制统计图,统计表;又如,在教学完“方程”相关知识之后,还可以给学生创设一次名为“省钱35元”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周边的便利店和超市为目标,利用自己手中的35元分别购买一个文具盒,一套蜡笔和十二支铅笔,比一比看哪个小组买的东西最经济、最划算,评选出“省钱小能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上巧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拓展新知,课下组织学生们进行实践应用,不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帮助学生树立了应用数学知识的良好观念,真正构建了数学高效课堂,达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笔者的粗鄙建议,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春国,李亚东.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践与高效课堂实验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8(16)
[2]陈碧桃.浅议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科学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7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