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课堂上运用一些信息技术来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思想,还能很好的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乐趣,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本文从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不足和如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入手,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学科,学好数学对将来孩子们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新课改教育的不断改革,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
一、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不足
虽说,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相结合是教学中的趋势,但仍存在着一些缺陷。首先,有的老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教学,认为没有信息技术的参与,整堂课就是不完整的,如过分依赖多媒体,很少板书。这种重机器、轻教师的做法,会使同学们对课堂产生免疫,无法提现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其次,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强调一些中看不中用、形式上的东西,例如会播放一些根本就与课本知识不相关的动画,不仅容易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得不偿失。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会主动地求知,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老师要善于运用一切优质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网络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把形象化为具体,把无趣变得有趣。
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蛋糕、西瓜,做成分割的动图,然后让同学们举手回答每次分割后每块物体占总体的几分之几。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思想发育不成熟,思维不够发散,认知能力较弱,生性好玩、好动,而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发散能力的学科,这就会让有些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针对这一心理特点,老师可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拆解,将知识变得日常化,简便化。老师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拆分,然后以生活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来教学。
在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将这一章节拆分为几个知识点来教学,“什么是平移,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旋转,并举例说明?什么是轴对称,并举例说明?”可以找几张图片和动图,让同学们看图回答,电梯的移动是平移吗?火车的移动是平移吗?电风扇转动属于哪种运动?蝴蝶、飞机属于轴对称吗?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们说的勇气,还能让孩子们变得善于观察。
3.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
众所周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仅起到辅导的作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使用已经普遍存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老师应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难点解决、知识巩固的方面积极的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亲自解决难题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上多媒体网络所提供的“学海无涯”的多媒体信息,能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探索与提取,使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的学习状态下。
在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先留课前作业,老师随意给出两道求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习题,让同学们通过读课本知识或运用电脑的方式来独自回答。老师在课上随机抽取几位同学来作答,并让同学们回答為什么这样算?求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有什么公式?等,对回答的错误的地方老师要予以及时的纠正,对回答的正确的地方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
三、总结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网络多种信息与数学思维的碰撞,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新型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恰当、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构建高效、合理的小学数学课程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薛丽君.“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23)
[2]卢光祥,陈明阳,岑华,杨成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C].2017
(安徽省明光市张八岭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4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