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坚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的百色市迎来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黄金期。该文介绍了百色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和精准扶贫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142-0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除了要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百色市地处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大石山区,民族文化、乡村文化、边境文化资源丰富,加上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优美自然风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按照因地制宜、全员参与、注重体验、还原本真、产品升级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是当前百色市各级政府必须要做好的重要工作。
  1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有关促进农村发展的诸多政策指导下,百色市把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创收,进而推动农村发展作为重要工作进行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批特色旅游乡镇、村屯业已基本形成。
   据调查,百色市乡村旅游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形成了特色旅游区16个,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5个,三星级9家,主要集中在德保县、凌云县、西林县等,如金保乡村旅游区、德保曼贝侬小西湖景区、靖西鹅泉景区等。目前,已形成并运作的乡村特色旅游景区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乡村旅游景区大多都地处一些特色民族村寨,有着丰富的静态和动态民族文化,特色明显,引人入胜。比如,极具特色的“干栏建筑”、那坡壮族民歌、田林壮剧、平果嘹歌、靖西壮族织锦技艺、田林瑶族铜鼓舞等,都极具观赏和体验价值。除此之外,还利用百色市独特地形地貌和立体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立体多元的农业景观体系,比如,已打造的“中国芒果之乡”、“中国茴油之乡”、“中国八渡笋之乡”、“中国茶叶之乡”、“南菜北运”基地等。总之,“民俗风情游”、“农业休闲游”和“农事体验游”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在百色地区已经形成并发挥作用,受到了区内外游客的欢迎和好评。
  2 鄉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百色市的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规划不够长远科学、规模和品牌效应有待加大、市场化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
  2.1 旅游产品城市化痕迹明显,乡村、民族特色淡化 据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目前百色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总体规划科学性不够,监督机制不健全,加上农村居民受城市化思想的影响,往往在规划房屋建设时热衷于追求“城市化”样式和品味,而忽略了与自然环境、田野风光以及民俗风情和谐共生的考虑,使得当前许多乡村旅游景区楼房林立,风格迥异,城市化痕迹较为明显。而发展乡村旅游所亟需的庭院风光、民俗文化、自然风景和谐共生的场景难以体现,乡村、民族特色逐步淡化,使得游客难以形成“流连忘返”的旅游体验。
  2.2 旅游产品层次不高、品牌凝练不够,影响力、吸引力较小 据调查,功能单一、结构不健全仍然是当前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国内已经非常成熟的诸如主题农园、乡村主题博物馆、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乡村俱乐部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在百色都还未发展起来。通过对百色市现有的乡村旅游景区根据产品性质进行分类,也只有乡村旅游观光和乡村旅游休闲2类,且每一类游客能够观赏体验的项目也是千篇一律的,缺乏新颖性。尤其是对于百色市独有的民族、民俗文化发掘力度不够,特色凝练欠缺,难以对游客形成持久的吸引力,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往往都不长。除此之外,由于不能准确把握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客源市场的方向,使得百色市缺乏乡村旅游的品牌产品,加之后期景区打造和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定位把握不准,特色凝练不清,品味层次不高,致使现有的很多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
  2.3 市场运作规律把握不准,旅游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 实践证明,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据调查,虽然目前百色市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在运作之前也做过市场分析,并且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开展了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较以往乡村旅游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实际经营者,敏锐把握市场方向的能力以及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和布局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加之缺乏科学实用的市场调节机制体制和手段,致使百色市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普遍较低,旅游产品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不利于长远发展。
  3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百色作为后发展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但也拥有发展乡村旅游所需的民族文化、自然风光、特色农业等独特优势。因此,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应该也必须是今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中坚持的原则和方向。在进行旅游空间布局时,必须按照景观特点、地貌类型、游览空间的搭配,塑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品牌形象。做好临近乡村旅游点间差异性对比,尽量避免重复,形成各自特色的同时强调区域合作和共享,做强做大百色乡村旅游品牌,提升行业和区域的影响力、竞争力。
  3.1 统筹政府、企业和农户三方利益,建立利益共同体 政府、农户、企业作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3个利益群体,无论哪一方不满意或利益受损都将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从项目策划、项目选址到项目建设、人员配备和项目运行,各个环节都需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市场化运行的规律,做好“责、权、利”的划分,最大程度地统筹兼顾三方利益,建立利益共同体,合理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统筹和协调工作,避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利益分配矛盾,实现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
  3.2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自治区及百色市各项相关政策的实施,作为城乡统筹发展重要模式的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百色市乡村旅游已经作为输出乡村价值,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结合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以及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重要力量。因此,今后要建立符合百色市发展实际,适应并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乡村旅游发展体系,继续扩大深化城市居民旅游市场,大力开发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形成城乡旅游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   3.3 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立体旅游交通体系 交通条件滞后,旅游景区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转场”时间过长的问题,是目前制约百色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瓶颈。鉴于此,根据区域内互联和区域外互联的建设要求,制定百色市内部交通互联互通网络体系及百色市周边区域外部交通互联互通网络体系建设规划,并逐步推进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除此之外,今后百色市应重点做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县乃至乡村的交通条件改善工作,尽快将优质乡村旅游景区交通纳入百色市内部交通互联互通网络体系,进而纳入百色市周边区域外部交通互联互通网络体系,真正建立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立体化旅游交通体系,为游客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
  3.4 遵循乡村旅游产业运行的市场规律,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就必须转变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方式,满足旅游市场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遵照产业运行的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旅游投资方面存在的诸多限制,解决旅游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偏低等“软肋”,提高行业和区域竞争力,着力推进旅游产业目标市场转型升级。首先,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化需要的宏观乡村旅游管理制度,主要是要建立综合的管理机制,加大行业监督管理力度,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其次,建立健全基于市场化的旅游创新体系。其主要内容:(1)大力优化旅游产业组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加强社会联合协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培育壮大旅游产业;(2)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业态;(3)提高旅游产业科技含量;(4)培育新型旅游人才。
  3.5 优化营销宣传手段,实现乡村旅游的品牌化 品牌化是鄉村旅游发展的生命线。要实现品牌化,挣得游客的好口碑,在做好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旅游产品的营销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今后百色市各政府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首先要通过市、自治区、国家层面的电视、报纸、网络等常见媒体进行常态宣传,进行整体形象推广。其次,有计划、有重点地组团参加国内、国际系列旅游交易会等大型旅游会展活动,扩大宣传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再次,通过旅游大蓬车到百色临近的周边省市开展旅游推介活动,提高百色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的知名度。根据百色旅游发展的新面貌、新变化,设计、印制旅游宣传画册、宣传光碟,创建中英文旅游信息网等,宣传百色旅游新动态和百色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最后,注重品牌的凝练和宣传,发挥品牌效应。选取基础设施好、民族特色鲜明、游客口碑较好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深度挖掘和重点建设,不断凝练发展品牌逐步实现百色市乡村旅游的品牌化,形成特定的品牌形象。
  3.6 注重民族文化传承,还原乡村旅游“本真” 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可以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发挥双重作用。经济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和方向,文化传承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涵和灵魂。实践证明,摒弃民族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是缺乏生命力的,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百色市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时,要主打“文化牌”、“特色牌”,着眼于乡村旅游产品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尽可能还原乡村旅游的“本真”,用优美的环境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留住游客的心。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利用乡村现有的资源,带动农业产业、手工业、文化产业、环保产业的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与其他旅游产业一样,当前乡村旅游市场必须完成从以观光为主到以休闲度假为方向、多样化、复合性发展阶段的转变;组织方式必须从以团队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散客为主;从满足到此一游、走马观花,进入到深度旅游;旅游市场需求必须从节省多游的期待跨越到对旅游品质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百色市乡村旅游产业如何把握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和精准扶贫目标的顺利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顽强,任勇俊.乡村振兴战略下阿坝州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探析[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01):58-65.
  [2]撬动“两山”转化的“金杠杆”——大力挖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价值[J].吉林农业,2019(07):5-7.
  [3]王维艳.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再生产权能及其空间正义实现路径——地役权视角下的多案例透析[J].人文地理,2018,33(05):152-160.
  [4]刘传喜,唐代剑.信息时代乡村旅游地空间演变特征——从地方空间到流动空间[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8(03):55-62.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9732.htm